第七百四十四章 f5战斗机

雨天下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辛亥大军阀最新章节!

    ()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七号早上六点中,苏俄正式下达了临时停战的命令,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苏芬战争也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大家进行各种谈判,由于苏军已经全部了芬兰绝大部分的领土,想要苏俄什么都得不到也是不太现实的,陈敬云的想法就是让芬兰付出一部分可以承受的代价,从而为芬兰换取喘息的时间。

    虽然早上的时候双方都已经下达了停战的命令,不过具体到前线的时候,有些小规模的部分是有些晚才得到这些停战的命令,而在得到停战命令之前,他们依旧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着。

    二十七号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奥拉夫镇西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山谷里,中苏双方的三十多辆坦克进行着这场冲突里的唯一一次坦克之间的对决

    中国方面的是嫡属于第六装甲师下辖的一个中型坦克连共十二辆T9坦克,而苏军的则是BT-7和T26混编的一个缺编坦克营,总数约二十余辆坦克。

    <   原本这两支坦克部队的任务都是前往某一地区支援友军作战,但是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狭路相逢,既然碰上了那么很自然就是打了起来,战斗刚开始没有多久苏军那边就是有些撑不住了,苏军的坦克虽然多,而且在机动xìng上占据了优势,但是中国的这支坦克连是和苏军坦克迎面撞上的,几乎刚开始的那几分钟里,迎面而来的苏军坦克就已经被击毁了三四辆,而接着T9坦克依靠强大的火力和装甲,持续压制打击苏军的坦克。

    但是才过了十几分钟后,西北方向又是出现了一支苏军的坦克部队,而这支苏军坦克部队的数量很少,只有六辆而已,但是他们所装备的坦克却不是苏军中随处可见的T26以及BT5或者BT7,而是苏军中唯一大规模服役使用的KV重型坦克,苏俄人当年研发KV坦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中国的T9坦克,从火力上并不比T9坦克弱,而在防护上则是远超过T9坦克。

    中国坦克连的指挥官一见遇上了苏军中的KV坦克,也是皱起了眉头,如果敌人只有这六辆KV坦克的话,那么他还是可以依靠数量优势拼上一把,但是苏军这里头可还有着十余辆的T26和BT7坦克啊,己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劣势。

    所以他并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即就是下令侧推,于此同时向后方请求了紧急支援,当上属的营部接到请求支援的信息后,立即就是向附近的一个重型装甲营请求支援,数分钟后,四辆T11重型坦克就是开始紧急前往支援。

    于此同时,附近空域进行巡逻的一小队两架B13战术轰炸机以及为其护航的两架F4战斗机也已经是受命赶往这一地区,准备为交战中的坦克部队进行空中支援。

    不用多久,还没有等中国的那两辆T11重型坦克赶到支援,空军的这四家飞机就是已经赶到并给下方的苏军坦克部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苏军的两辆KV坦克被当成击毁。

    前线战场上有着中国空军的飞机,自然也就有苏俄空军的飞机,于是乎很快就是六架苏军巡逻而来的战斗机赶到,紧接着又有一个小队的中国空军飞机赶到,于是乎这片小小的天地间,就是上演了一场战机和坦克双双演绎的一场华丽烟花盛会。

    小半个小时后,当前线的这些部队相继接到停战命令后,天空中苏军的六架战斗机已经只剩下了三架,而中国那边的四架F4战斗机只剩下了三架,不过有己方的一架B13轰炸机被击落。地面上,苏军的六辆KV坦克留下了四辆残骸,然后带着剩下的十来辆T26以及BT7坦克撤出了战场,十二辆T9坦克也是损失了四辆之多。

    这一场小规模的交战,虽然参战的装备数量不算多,持续时间也很短,但是却是代表着双方最为成熟的一些军事装备水平。中国的T9坦克不用说了,苏军的KV坦克也是发挥出现了应该有的能力,被击毁的四辆KV坦克中,只有一辆是被中国的T9坦克所击毁,剩下的三辆都是被B13轰炸机从空中所击毁。

    事实证明,苏军中的KV坦克的优秀防护已经不是T9坦克所能够对抗的了,而战后中国陆军用缴获的这些苏军KV坦克残骸进行测试的时候,就连T12坦克中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对上苏军的KV坦克也是有些够呛。

    加上中**情处的特工们已经探知苏俄正在开发一款可以和T9坦克相对抗的中型坦克,而且火力和防护上都不弱于中国大量装备的T9系列坦克,如此情况下,陆军除了加速新一代中型坦克T15的服役计划外,也是准备对现有的T9和T12系列坦克进行升级,以发掘T9和12系列坦克的最大潜力。

    T9坦克准备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以提高速度,而T12坦克则是准备换装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用来加强穿甲能力,另外陆军装备部的装甲司坦克科也提出了给T12换装更大口径主炮的计划,给出了两种换装计划,一种是八十五毫米,而另外一种则是一百零五毫米。

    但是这一计划被否决,原因很简单,首先第一个方案里头是需要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而中国由于之前没有研发过这一口径的坦克炮,当年研发重型坦克的时候是直接跳到了105毫米口径上,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T12坦克就专门研发一款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在xìng价比上有些划不来,因为T12坦克目前已经是接近停产的状态,在全力连续生产了四年后,陆军实际上在1939年后就没有下过T12坦克的订单了,陆军目前下达的中型坦克的订单已经是最新型号的T15坦克。

    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现有的坦克就专门去研发一款坦克炮,而且改装费用也不低,所以陆军但是否决了这一计划。

    至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计划,这一计划和陆军中的T15坦克计划有些重叠,因为T15坦克装备的就是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甚至换句话说,T15就是大规模改装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T12坦克大改型号。

    中国的坦克发展一直都是保持着一种非常紧密的延续xìng,比如T9坦克就是在T6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T12坦克也是在T9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的,最开始的T12还只是叫T9U呢。

    同样的陆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15也是T12坦克的延续,说的严格一些就是T12坦克的大改型号,一开始的研发代号也是叫T12E,研发成功后陆军才授予了T15坦克的编号。当年研发T15的时候苏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还没影子呢,所以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具体对抗目标,因为当时根本就找不到T15的对抗目标,陆军参谋部的装甲司给予的预定作战目标就是:“敌人未来新一代坦克!”

    说白的就是用来对付那些还没有出生甚至连研发计划都还没有的敌人坦克,属于未雨绸缪的那种,至于敌军未来的坦克有多强?中国的那些装甲部队的人自然是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有多大就是夸多大,后来陆军实在是找不到预定目标,因为那会各国的新式坦克对抗目标还只是中国的T9坦克呢,各国新一代坦克就算强估计也强不到那里去,于是乎陆军就本来自己对付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设计要求,对抗T12那是肯定的,而且要求新一代中型坦克除了保持零部件的通用型和成本外,要求可以和陆军中装备的T11重型坦克相对抗。也就是说希望拥有105毫米口径的主炮,拥有超过四十公里的越野速度,拥有不逊于T11坦克的防护。

    实际上这个设计目标就是当年的T9坦克设计目标是差不多的,当年T9坦克的设计目标也是不但希望机动xìng上能够超越T6坦克,同样希望能够具备T7重型坦克的防护和火力。

    中国陆军自己竖起靶子自己打着玩,也体现了中国坦克的设计研发实际上已经是超越了各国许多。当各国还在考虑着如何对抗中国T9坦克的时候,中国的T12已经批量服役,T15已经开始研发了。

    T15坦克在1939年设计定型,履带结构依旧和T9以及T12系列一样,宽大的履带,良好的减震xìng能一直都是中国陆军坦克的优良传统,而这种履带让中国的坦克在北方地区进行雪地作战或者在南方水网地区作战的时候都能够具备了良好的越野能力。

    车体机构上根据T12的原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设计,进一步强化的防护水平,车体正面的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七十毫米,并首次采用了一体化铸造炮塔,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九十毫米,如此强悍的防护甚至不比T11重型坦克弱多少。而更重要的是,T15中型坦克采用的是和T11重型坦克同口径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和T11重型坦克采用的105毫米口径主炮不同,T15上的这款105毫米主炮是轻量化的版本,重量降低但是威力却是提升了一部分。

    动力上采用上海动力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汽油发动机SV550,输出功率达到了五百五十匹马力,使得T15坦克的越野速度达到了四十五公里每小时,不但远远超过T11重型坦克,而且是超越了T12坦克四十公里每小时。

    融合了如此优良xìng能的T15坦克重量却是不高,整车重量为三十五吨,比T12系列坦克高是肯定的,但是作为对比的是,T11坦克为了装备105毫米口径的主炮和一百毫米的前部装甲,可是用掉了四十五吨的重量,而且速度上也只有三十五公里而已。

    T15坦克的设计一定型后,就是迅速接替了T12系列坦克的生产计划,并作为陆军在四十年代的主站坦克进行大量生产,不过转产也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也不是战时时期,目前产量还是比较小,目前也就一百多辆而已,而在量产的过程中,发现T15的成本比预料中的要高一些,导致陆军装甲部正在想办法降低制造成本,这量产计划也就拖延了下来。

    不过得知苏俄的新一代坦克已经完成研发并服役后,陆军装备部也是加速了T15坦克的服役计划。

    而除了T15中型坦克外,也对T11重型坦克进行了火力加强,预计把主炮从105毫米提升到一百二十五毫米的水平,毕竟三十多吨的中型坦克都有105毫米的主炮了,你一辆四十多吨差不多五十吨的重型坦克也继续用105毫米主炮的话就显得威力过小啊,改进也简单,结构不便,换装新式动力系统,换装新式炮塔然后加装了一门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就解决了,从技术角度上而言,比T15坦克的研发制造要简单的多。

    这场小山谷里的战斗让陆军下了决心加大新式坦克的服役外,同样也是让空军加速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换装计划。

    此战中中苏双方的空军的飞机上也是差不多,大家出动的飞机不是说xìng能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为成熟的一线兵力,中国空军虽然还有更先进的F5,F6等战斗机,但是目前而言,F4战斗机依旧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而B13轰炸机也是服役多年的老飞机了。

    B13轰炸机,实际上是一款单发双座的前线轰炸机,是空军在三十年代中期所研发的一款前线支援轰炸机,是用来代替B7俯冲轰炸机的,执行对前线敌军jīng确轰炸支援,作战目标包括敌军固定工事堡垒,坦克,火力点等,所以就要求这款轰炸机需要极大的投弹命中率,所以采用的是俯冲轰炸的模式,而且飞的还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高,不然的话会发现不了地面目标,所以作战高度非常低,速度比较慢,飞的又低又慢的情况下自然就得增加机体的装甲来提高防护xìng能呢,所以B13的装甲非常厚。此外由于这款轰炸机要随时对前线陆军进行支援作战,要求能够做到随叫随到,所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航程也不高,因为没那个必要,总不能别人呼叫支援后,你自己慢悠悠的飞几个小时抵达作战区域不是。当这些要求综合下来后,B13轰炸机的设计也就定型了,采用了上海动力公司的大功率风冷式发动机,单发双座的布局,平飞最高速度约四百二十公里每小时,主要搭载比较小型化的炸弹,尤其是还可以搭载专门为了反坦克而研发的子母弹。

    这款飞机在作战目标和设计意图都和德国的斯图卡有些类似,不过B13轰炸机1933年就已经首飞,1936年就已经开始批量服役,到了现在的1940年的时候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了,德国那边的斯图卡服役时间要晚很多,而且斯图卡的很多设计细节都是借鉴了B13轰炸机。

    不过和德国空军非常注重这种前线支援轰炸机不同,中国空军虽然也装备了不少的B13以及B7系列的轰炸机,但是数量一直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部署在西北前线,主要配合装甲部队作战,两款系列五六个型号加起来也就五百多架,远远没有空军中的高空轰炸机那么多,B11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架,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而B12双发战术轰炸机数量少一些,但是也有五百多架。加上旧式的B8轰炸机,实际上中国空军里头轰炸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中国空军的发展理念一直都是作为攻势空军而存在,空军的最高目标就是向敌人头顶上投掷炸弹,围绕着这个目标发展出了各种军用飞机。

    比如在某些人眼中是空军核心的战斗机,实际上在中国空军的眼中,战斗机的重要xìng远不如轰炸机那么重要,战斗机的作用就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给自己的轰炸机进行护航。

    所以具体到战斗机的设计上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F4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战斗机,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护航战斗机,设计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执行低空拦截,低空护航等任务,作战高度比较低,因为那时候不管是中国空军还是海军的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前线支援飞机的那些俯冲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极为注重中低空的格斗xìng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话,那么xìng能就会急剧下降,空军的F4战斗机在中低空xìng能上非常不错,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后,那么就是急速下降了。

    而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中国空军中那时候正在大量装备B11重型轰炸机,而B11重型轰炸机的作战高度可是能够达到上万米,假如要给B11重型轰炸机进行护航的话,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战斗机具备优秀的高空xìng能。

    而这就是F5战斗机的设计来源,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给B11重型轰炸机护航,所以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提出了F5战斗机必须拥有超过三千五百公里,因为B11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四千公里,护航的战斗机要是航程太短那谈何进行护航的。另外就是要求优秀的高空xìng能,因为B11轰炸机的巡航和作战高度都非常高,当初设计的就是利用高空优势来避免敌军地面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

    在B11轰炸机设计和制造的年代,可没有什么战斗机能够达到上万米的作战高度后还能够保持优良xìng能的,而且B11轰炸机自然也拥有大量的防护火力和结实的机体。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在这短短几年内发展比整个二十年代都要快的多,各国一大堆优秀的战斗机在三十年代后期试飞或者服役,英国的喷火和飓风,德国的ME109,rì`本海军的零战,这些飞机的xìng能都是不逊于中国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战斗机了。

    也正是各国先后服役先进战斗机,迫使中国为了保持战斗机的xìng能优势,在1935-1940年这短短五年里,提出了一大堆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其中就有F5战斗机,高达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程,足以让它为B11重型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滁州飞机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功率液冷发动机还装备了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这使得F5战斗机具备了优良的高空xìng能。

    说起这个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实际上还和英国有点关系,这年头各国实际上都有进行涡轮增压的研究,中英美苏的是废弃增压的路子,而德国和rì`本那边走的是机械增压的路子,中国的涡轮增压器研发非常早,不过中国自身的技术基础要薄弱一些,研发的进度有些缓慢,后来负责研发涡轮增压器的福乐电气公司和英国那边进行了技术合作,一起研发涡轮增压器,然后才取得了成功,并陆续用于各型号的发动机上,随后又是率先研发出来多级多速的涡轮增压器,为中国战斗机在高空上的xìng能提升立下了基础。

    凭心而论,F5战斗机的格斗xìng能,尤其是中低空的格斗xìng能并没有比F4战斗机提高多少,但是F5战斗机的优势在于,别的战斗机有的它有,别人没有的它还没有,也许某一方面都不是罪出sè的,但是它却是把这些东西都能够结合起来,使得它不但能够胜任高空护航,中低空的格斗也不算差,而巨大的载重还可以偶尔客串对地轰炸的任务。

    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F5战斗机的单价不高,F5战斗机虽然采用了众多的新式技术,但是空军一开始就是下了超过五百架的初始订单,而大批的预购订单让F5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被平摊了许多,最后单价也就被拉到了比较低的水平,而更低的单价又导致空军追加订单,于是乎这么一个良xìng循环就来了,产量越高平均造价就越便宜,毕竟研发生产一款新式战斗机,需要为它研发众多的子系统,需要为它建立专门的生产线,这些都是成本,你生产一架也那么这些成本都要算在这一架飞机里头,但是生产一千架的话,那么这些成本就会被均摊到这一千架上,所以对于高科技的军事装备而言,越大的量产数量代表着更便宜的价格。

    除了F5这款主力战斗机外,实际上中国空军中还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战斗机,比如F6重型战斗机,这是一款双发战斗机,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用来给轰炸机进行远程护航,但是后来F5战斗机的研发进度非常快,导致F6重型战斗机还没有完成研发呢就已经落伍,不过空军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继续研发并改为了夜间战斗机,中国空军自己就是玩轰炸机的,自然也防着别人轰炸自己,白天还好,但是夜晚的话单靠地面防空炮也是有些困难,所以空军是想要装备一款专门的夜间战斗机。

    此外还有F7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当初是广安飞机公司研发出来和滁州飞机公司的F5战斗机进行竞争的对手,不过当时空军更注重的是超远的航程,所以航程远的F5战斗机胜出,后来广安飞机公司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将其定位为高空拦截战斗机,也就是不再注重超远航程的护航,而注重对敌军轰炸机的高空拦截作战,拥有超高的速度,优秀的高空格斗xìng能,强悍的火力,航程虽然一般般但是也有差不多两千公里。空军也是采购了一部分,用途也是非常专业,那就是担任国土防空战斗机,主要是部署在国内工业发达地区。

    单就国土防空而言,中国空军中的代表是F6夜间战斗机和F7高空战斗机。而空军中的F5战斗机是属于前线战斗机,已经陆续退居二线的F4战斗机目前是只能担任前线的中低空作战,F4战斗机的中高空xìng能虽然不咋地,但是低空xìng能非常优秀。

    在这个年代,没有哪一款飞机是可以包打天下的,各个航空大国的空军里头都是有着种类繁多的飞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