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书自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唐谜最新章节!

    瓢泼的大雨笼罩天地, 倾江倒海。雨珠噼啪击打在雪刀与紫剑之上, 击打在握着刀剑的手背之上,击打着两对并不宽阔的肩膀, 又从那双肩之上披挂而下,从湿透的衣袍摆角边缘滴落, 与那眉梢眼角滚落的水珠一起摔碎在石桥桥面之上,汇成脚畔的涓涓细流。

    苍天不仁, 它漠然垂眸,注视着津桥之上的对峙。雨幕是它赋予的背景,雨声是它奏响的战曲。它等待着对峙的双方, 动手的那一刻。

    然而古怪的是, 谁也没有动手。她们只是将手按在了各自刀剑的握柄之上。即便是之前狂暴愤怒若李瑾月, 此刻却似乎被这气氛感染,沉静了下来。她沉静, 是因为她竟然被她对面的那个人所感染。她身上的从容不迫, 使得她好似这天地间最端正的立柱般, 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她立在那里, 就好似不周山,若李瑾月不能成为共工, 怕是根本不可能撞断这样的顶天立地之柱。

    李瑾月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遭逢敌手之感。这与她领兵在边疆, 遭遇大批吐蕃亦或突厥兵时的感觉截然不同,战场上她全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她坚信可以战胜他们, 因为他们的弱小在她眼中一目了然。然而眼前的这个人,李瑾月看不到她的弱小,她似乎全无破绽。她一个人带给李瑾月的感觉,超越了规制一千人的正规军队。

    这样的感觉,她似乎曾在某个遥远的故人身上感受到过,但她记不起来了。此刻,她的愤怒似乎消减了一部分,化作了对眼前此人的敬佩。此等气魄,当世罕见。或许,莲婢会想要嫁给他,是有理由的。

    但杀心已起,她便不会收手,此人今日必死。

    想到这里,再不犹豫,她忽的冷哼一声,抓住大剑剑柄,拔地而起,跃起的同时,剑已经被带出鞘。“嗡”,紫剑发出龙吟,被李瑾月倒拖在手中。李瑾月整个人仿佛在雨幕之中飞翔,跃起的那一刹那,高度与速度使人心惊,她几乎一步就跃到了沈绥的身前。大剑画出一个月弧,挥斩而出,锋锐的剑刃劈开雨幕,当头罩向默默静立的沈绥。

    强大的剑势笼罩住沈绥,她似乎已然无法动弹闪避。她也并未躲避,只是做了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她将手中雪刀连鞘横举。下一刻,就听“铛”的一声巨响。沈绥的身子霎时矮下去了半截。

    她被李瑾月的大力劈斩击打得单膝跪地。

    但是她的反击随即而来。她忽的带动雪刀刀鞘向前滑出,雨水似乎成了润滑的油脂,金鸣摩擦声之下,她的右手已成拳,击打向李瑾月的腹部。

    李瑾月牙根一咬,收腹侧身,倏然让过,剑锋再扫,斜斩向沈绥脑门。沈绥不急不慌,头压低一偏,剑锋贴着她耳廓发鬂划过,扫断了她几丝碎发。

    沈绥脚步一错,侧身滑出,单手忽的撑住桥面,腰腹一用力,双腿舒展腾跃,翻身而起。半空之中,雪刀连鞘带柄,击打向李瑾月的面门。

    李瑾月终于收剑回防,转攻为守,剑锋格挡住了雪刀的攻击。趁着她视线被挡,沈绥双脚稳稳落地,雪刀手中一旋,刀柄变作刀尾,往李瑾月腰部一顶,便将她顶得斜飞了出去。

    沈绥将雪刀往肩上一抗,瞧着李瑾月狼狈地在积水中打了个滚,一身泥泞地立起身来,不由笑着咧嘴,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笑得好似个调皮的孩子。

    李瑾月的面色更阴沉了。

    “呵~”李瑾月也笑了,她觉得这人真是有意思,自己要杀他,他却不当回事般,好似在做游戏捉弄自己。李瑾月的笑是冷笑,因为沈绥的这种态度让她倍感愤怒,她抹了抹脸上的泥水,面色沉凝下来,更加不敢小觑此人的实力。

    她紧紧地捏住了剑柄,立在雨幕中,发髻散乱,发丝垂下,看不清面庞,她的杀意在成倍爆发。沈绥那调皮的笑容缓缓淡了,握紧了自己的刀柄,剑眉紧紧贴着眼眶斜飞而起,其下漆黑双眸凝出冷芒。

    你真的想杀我?好,卯卯,那便不与你开玩笑了。

    “沈绥,拔出你的刀,不要侮辱我的剑。”李瑾月冷声道。

    “我的雪刀轻易不出鞘,除非你是我值得尊重的对手。”沈绥淡淡道。

    “呵,狂徒……”李瑾月不屑地笑了。

    “李瑾月,你可知你自己现在像个丧家之犬,在胡乱咬人?”沈绥故意用语言激她。

    李瑾月血红的双眼死死瞪着她,仿佛要吃了她。但李瑾月不做解释,她认为她没有必要与一个将死之人做任何解释。

    沈绥撩开袍摆,扎在腰带中,扎下马步,拉开架势。右手依旧扛着自己的刀,左手抬起,勾了勾手指,示意李瑾月赶紧来。

    李瑾月仿佛被这个轻蔑的动作彻底激怒,拖着大剑急奔向沈绥,急奔之中,忽的提剑至眉梢处,平举大剑而起,剑尖对准了沈绥。

    “嗯?”沈绥轻咦了一声,这一招,怎么那么像那个拂菻骑士的冲刺枪术?

    这回,沈绥不等李瑾月近身,提前动了。她肩膀一震,同时手腕压下刀柄,雪刀弹身而起,翻倒向李瑾月来的方向。恰好掐准了李瑾月近身的那一刹那,沈绥右手一推雪刀,雪刀鞘尾直直戳向李瑾月的咽喉。

    本以为李瑾月会改变进攻路线躲避此招,她也好接上自己预想好的下一招,却没想到李瑾月笔直地撞了上来。这一招若是真的中了,李瑾月咽喉必碎,也是绝然致命的。沈绥惊了一跳,忙强行改变刀鞘行迹,往一旁偏了几寸,就在这时李瑾月手中的大剑以一个极其诡异的角度刺了过来,沈绥突兀之下闪避不及,竟是眼睁睁地看着那剑刃就这般扎入了自己的左肩之中。

    她听见了利刃切断皮肉的声响,“噗嗤”,仿佛破皮革被撕裂。她的左肩瞬间失去了知觉,酸胀得发麻。

    此刻,李瑾月面无表情地举着剑,注视着自己的剑尖扎在沈绥皮肉中的模样。她在思索自己该如何拔出这剑,若是寻常无奇地拔出,似乎不过瘾。但若旋了剑尖,必然削下沈绥整个左臂膀,又似乎太过残忍了。

    就在这犹豫的当,沈绥替她解决了这个选择。她奋力抬起左手,捏住剑刃,怒吼一声,拔身而出,向后跌跌撞撞数步,最后用雪刀撑住了桥面,悍然立在了不远处。

    李瑾月双眉蹙得更紧了,默然凝视着面前这个人。

    迟来的鲜血喷涌而出,瞬间与雨水化作一片,将她雪白的衬袍染成红色。她立在那里,咬紧了牙关。剧痛也袭来,她周身疼得都在颤抖,面色瞬间煞白,唇色也无,左手无力地垂在那里,手掌也割破了,血水染红了裤腿。但她就是立在那里,并不倒下,腰杆挺得笔直。右手中的雪刀,有力地杵在桥面上,仿佛她的脊梁。

    李瑾月忽的有些怯,但这怯,却一闪而过。下一瞬,她便用军中锻炼出的强大意志克服了自己的软弱,再度冷酷地提剑上前。

    你必须确保杀死了自己的敌人,即便对方已重伤。这军中铁则,李瑾月从来不敢违反,因为她知道,在战场上,这就是救命的铁则。

    她是如何一步步活到如今的,眼前的这个男人,会懂吗?他究竟夺走了她什么东西,这个男人也决然不会了解。他笑,他竟然还笑,而自己却早已哭都哭不出来了。他夺走了自己的生命,后半生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他受了自己一剑,还能倔强地站着。但自己,却早已经死了,被他无形的刀杀死了。

    那么,公平些,你也纳命来吧。

    剑光袭来,沈绥咬牙,奋力举起雪刀格挡。刀剑终于无比痛快地相撞。沈绥的刀依旧未曾出鞘,她只是用右手举起雪刀,不断地抵挡李瑾月大剑的迅猛攻击,且战且退。“锵!锵!锵!”,金铁交鸣声回荡在大雨浩荡的天地间。

    李瑾月似乎在用她毕生的气力挥舞着大剑,每一下的攻击,都裹挟着千钧的巨力,那巨力饱含着愁苦与悲痛,饱含着痛失一切的凄怆。她在桥之南,步步紧逼;沈绥在桥之北,节节败退。就在沈绥的背后,是雨幕下的皇城,苍黄的宫阙,渊肃地隐在水雾中的万象神宫,浓重压抑的乌云笼罩其上。恍惚间,李瑾月似乎觉得自己在对着那苍黄的宫阙挥剑,对着那压抑了她将近三十年的皇族女子的身份挥剑,她痛,痛得快要失去知觉。

    “啊!!!”她仓惶地仰天大呼,满面的雨水化作早已干涸的泪水,手中的大剑携着漫天的愤怨,狠狠劈向沈绥。沈绥再也接不下这一招,可她却根本不愿逃避。李瑾月的每一招,她都要接下来,她的痛她的恨,她都要全盘地接下来,绝不逃避。

    于是“锵”的一声,仿若凤鸣,雪刀终于出窍,迎着紫龙大剑斜撩而上。

    “铛!!!”,巨响震天撼地,沈绥的雪刀被弹了开来,大剑势如破竹地横向划过沈绥的咽喉处。沈绥却忽的旋身,身形一闪,便来到李瑾月的背后,雪刀就在下一刻,奇诡地出现在了李瑾月的脖颈边。紧紧贴在她的皮肤上,使得李瑾月感到了一丝寒凉。

    但是,那刀却并未划破她的皮肤,因为沈绥用的是刀背。

    剑有双刃,刀却只有单刃。因此剑客锋锐,刀客沧桑。

    沈绥缓慢地单膝跪了下来,雪刀无力地从李瑾月肩头滑落,刀尖支在桥面上,撑着沈绥将欲倾倒的身躯。

    沈绥的发髻不知何时散了,发簪也早已不见,一头黑发在雨中披散而下,浸着湿润的雨水。李瑾月划过咽喉的那一剑,并未致命,剑尖差了几寸,划过了沈绥咽喉下的衣物与皮肤,在她锁骨处划出一道血痕。她的领口破开了,凄惨地向外翻着,染满了血液。她的上半身都红了,白衣变作了赤衣。有血水从沈绥的口中缓缓溢出,却被她一口啐在了桥面上。

    李瑾月回身,高举大剑,向下刺去,刺向那个绕到她背后的人。尽管她知道若是比武,自己便已经输了,但她还是要杀死她,因为她是她的敌人。

    可是就在她回身的那一刹那,将沈绥的模样收进眼底,她忽的瞪大了双眼,吃惊难言。她试图止住自己的剑,可她前一刻的杀心太盛,挥剑无余地,竟是收不回来了。

    “躲开!”她急吼。

    话音未落,身边忽的有一个人影闪过,就听“锵”的一声,李瑾月的大剑,被另外一柄平平无奇的儒生剑接了下来,那大剑的剑锋勘勘抵在沈绥的发顶之上,差一定就要劈开她的头颅。

    就听一个悠然的男声语调随性地说道:

    “公主,得饶人处且饶人罢。”

    “你是何人?”

    “在下李白。”

    李瑾月没有再理他,收起大剑,蹲下身来仔细去看沈绥。被血水染得赤红的衣裳,翻开的衣领内,挂着一枚玉佩,亦被血水染红了。披散下的长发,消弥了她往日的英武潇洒,余下的只有一种属于女性的柔和。撑在手中的长刀,刀柄下方的凤凰刻痕她太熟悉了,她分明见到过这柄刀。

    所以她始终不愿拔刀吗?

    李瑾月心冰凉冰凉的,她大脑一片空白,嘴唇在发颤。

    然后沈绥缓缓抬起头来,那双李瑾月始终觉得熟悉的黑色眼眸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她扯出一个笑容,洁白的贝齿,却被呕出的血水染红,显得愈发凄惨。可她却笑得那么纯真,仿佛洁白的绢帕,纤尘不染,一如当年的模样。

    “卯卯啊,你是我的君,我是你的臣。君要臣死,臣却不愿死,臣是不是……是不是不能再为臣了?我说过,将来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一定帮你实现。现在,这话还能算数吗?是不是因为当时我们祈了两遍誓,老天爷嫌我们太玩闹,就真的不作数了……”

    她沙哑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李瑾月那消失了的泪忽的就汹涌地溢了出来,她难以置信地捂住了自己的唇,半个字说不出来。

    沈绥静了下来,垂着头仿佛睡着了。李瑾月大喘着气,仿佛下一刻就要窒息般,颤抖着手,抓住一旁沉默不语的李白,道:

    “带……带她走,带她去……疗伤。”

    李白没有多废话,径直架起沈绥,就带着她往桥南而去。

    李瑾月立在桥北,此刻,那苍黄宫阙却成了她的背影,她茕茕孑立于这天地间,目送着两道人影摇摇晃晃向远方行去。手中的大剑,染着那个人的血,渐渐被雨水冲刷干净。

    “太白兄,我的酒……”沈绥虚弱道。

    李白解下她腰间的酒壶,发现木塞不知何时飞了,酒洒了半壶。他默默递到了沈绥嘴边,喂了她一口酒。

    “咳咳咳……好酒……”她被呛到了。

    “哈哈哈哈……”李白狂笑,抓过酒壶来咕咕咕灌下几口,忽的放声高歌: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现诗: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天写完这一章,有些想法,想和大家谈谈。主题是——儒侠。

    现代很多人都觉得侠客很帅,为什么帅?因为侠客都有一套自己非常正的道德观念,并且不被庸俗世情、无道之法所屈,秉持正道,主持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有多少人知道,“侠”的精神,其实是从儒家而来?

    韩非子批评儒家:“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侠并举,此乃证据之一。《史记》名篇《游侠列传》的其中一个人物,名叫“原宪”,他正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而《游侠列传》是公认的中国武侠之根源,此乃证据之二。多余的,不一一列举。

    新文化运动以来,孔子及他的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后更是污言秽语侮辱先圣。以至于现当代的人,对孔子并不感冒。很多人说孔子是愚者,愚者传愚法,以祸乱后事。说这个话的人,是真的不了解孔子。儒学中的糟粕,决然不是孔子的原意,而是被后世庸人曲解造成的。

    口说无凭,且举一个例子来论证。大家上学都学过《论语》第一篇——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科书上,要我们将“说”,读作悦,解释为愉悦,这基本上来说并无错误。但是教科书上却将第一句话解释为“学习并经常温习,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这却是对这句话的极大曲解,甚至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对论语彻底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孔子的儒学,是学道理,树理想,并不断实践的过程。孔子的教学方式,是与弟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来完善一些观点。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也是弟子们的学习方法。

    因此第一句话,孔子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这门学问的治学方法:学到了道理,并在恰当的时机去实践,同时也能够温习巩固自己已学的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时”,并非时常,通观整部论语,所有出现的“时”都不是时常的意思,而解释为“在恰当的时机”。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学自己这门学问,最大的乐趣在于,你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出来,并巩固温习。什么是恰当的时机呢?或许就是有人重视你的才华,并任用你的时候。学儒,为的是立身,以治国。这是最大的理想,也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纵观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不受待见,但他自始至终,秉持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而”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追求。

    第二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科书将“朋”字解释为志同道合的人。但实际上我们要明白“志同道合”的深层含义。什么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在金文和甲骨文的最原始意思,是两串被并排摆放的贝壳,到了东周春秋时期,基本释义为有血亲关系的人。而在孔子这里,“朋”指的是同门,是与你同学一门学问,拥有相同志向的人。有这样的人,因为相同的志向,不远万里地汇聚在一起,难道不是很快乐吗?是的,那当然很快乐。

    再继续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你的为人和志向,你却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吗?这句话,轻飘飘的一句解释,我们却要看到其背后传达的深意。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为何不生气?是因为你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与道德品行,并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其身正,其行也端,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用他的一生来诠释了论语的学而篇。少时学文,立下志向。中年游历,以全理想。有过得志之时,那时他大展拳脚,以实践自己所学所想。而大多数时候是失意之时,因为君主要的是霸道,他却只能给王道。虽失意,但他却能够秉身持正,坚强而不动摇。他是最早的教师,聚集了大批的门徒,这些门徒都与他有着相同的理想与志向,周游列国的艰难困苦中,他们彼此扶持。到了晚年,他成了一位慈祥温和的老者,不再游历,回到故乡,著书立说。别人不了解他,他却不生气,依旧编他的书,做他的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他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他用他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儒学的精华,诠释了他的这门学问所推崇的,一步步成圣的历程。

    《论语》,是孔子百年之后,后人编纂的集子。这部书,记载的都是语录,但这些语录绝不是胡拼乱凑在一起的,是有内部逻辑在其中的。为何要将“学而”篇放在第一篇,正是因为这是总论,是入门的总论。

    很多人总说,儒学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我认为不,你不去传承它,不去学习它,儒学便不是你的东西,即便你是中国人。“学而篇”,是孔子给所有想要入门的弟子发出的挑战:你是否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是否能在做不到“学而时习之”时,得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如果你连“有朋自远方来”都做不到,那么你是否能“人不知而不愠”呢?如果在无穷的失意与打击之后,你都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那么你就是一位君子。这一切的艰难困苦,我都在开篇就摆在了你的面前,你敢不敢入我的门,如果你敢,你便是儒生!

    这样的精魄气概,犹如天地浩然之正气加身。儒生佩剑,文以载道,武以侠义。这才是我们老祖宗的精气神!侠只是儒的分支。你若觉得沈绥或者李白身上有侠气,就该知道,不论是沈绥还是李白,他们身上都传承着儒学的精神,是我们老祖宗的精气神,是大唐的精气神,也是我,塑造这样一大段情节,想要向大家传达的精气神。

    希望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