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朱棣的对手(4)

当年明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1最新章节!

    回到营中的朱棣召集他的将领们召开了军事会议,然而会议上的气氛实在让人压抑。这些将领们个个身经百战,他们都能看出,要想胜过对手很难,而盛庸这个原来的手下败将、无名小卒确实十分厉害。想到前路茫茫,说不定明天就要掉脑袋,这些原先张口就是打到京城、横扫南军的武将都变成了哑巴。

    没有人说话,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该说话的是带他们上这条贼船的人——朱棣。

    面对着这让人难以忍受的沉默,朱棣终于发言了,他面带笑容,用轻松的口气说道:

    “谭渊之所以会攻击失败,是因为他的时机把握不准,现在两军对垒,我军机动性强,只要找到敌军的空隙,奋勇作战,一定能够击败敌人!”

    然后,他趁热打铁,拔出手中宝剑,大声喝道:“昔日光武帝刘秀敢以千人冲破王寻数十万大军,我等又有何惧,两军交阵,勇者必胜!”

    他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用自信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鼓舞这些将领的勇气。

    他确实做到了,原本对胜利失去希望的人们又重新聚拢在他的周围,他们就像三年前一样相信眼前的这个人,相信这个人是真正的真命天子,能够带领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是问题在于,朱棣自己相信吗?

    恐惧

    将领们回营了,他们要准备明天的大战,然后享受可能是此生最后的一次美梦。但朱棣却很难睡着,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要鼓动别人是很容易的,激动人心的话语、封建迷信,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挤出一点眼泪,就可以驱动这些棋子们为自己去拼命。

    但他鼓动不了自己,绝对不能。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什么天子天命都是狗屁胡说,只要盛庸那锋利的大刀在自己的脖子上轻轻地做一个旋转动作,他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多一个大疤且可以保证绝对不会长出第二个头来。

    盛庸实在太可怕了,他太了解自己了。他的阵势是如此的完美,那令人生惧的火器和箭弩足可以把任何攻击他们的人射成刺猬。除了拼死作战、冲锋陷阵,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制敌方法。自己固然是刘秀,可是盛庸却绝不是愚蠢的王寻。

    三年了,这实在是一条过于艰辛的道路,没有一天能够安枕无忧,没有一天可以心无牵挂,整日盼不到头的是方孝孺那言辞尖利的讨伐文书、一批又一批的讨逆军和天下人那鄙夷的目光以及每日挂在口中的“反贼”的光荣称号。

    而这些并不是朱棣最恐惧的,他真正害怕的是失败。即使天下人都反对自己,但只要造反成功,自然会有人来对他顶礼膜拜。但问题是他真的能够成功吗?打败了无数的敌人,却又出来更多更厉害的对手,胜利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难道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在恐惧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去面对明天那不可知的命运?

    坐在黑暗中的朱棣静静地沉思着,但思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恐惧也没有任何用处,该来的始终会来,去勇敢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吧。他站起身,走到营外,注视着那无尽的黑夜。

    “天快亮了。”

    第二次中奖

    这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清澈的河水伴着水声不断奔涌,初春的绿草已经开始发芽,人们身着盔甲,手持刀剑,即将开始第二次拼杀。

    在战役开始前,双方布置了自己的阵形方位,北军东北向布阵,南军西南向布阵。按说这种布阵方向应该只是无意为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估计朱棣本人也不会想到,正是布阵的方向决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

    此战仍是朱棣首先发起进攻,他一改之前策略,率领骑兵从盛庸军两翼同时发动进攻,其目的无非是想使盛庸顾此失彼,然后找出他的破绽发动攻击。朱棣打了一个不错的算盘,但盛庸这个精明的商人让朱棣失算了。

    盛庸早已料到朱棣的这一招,他的军队左右翼都十分强悍,完全没有留给北军任何机会。虽然北军奋力冲击,仍然无法攻破盛庸的军阵。双方鏖战甚久,不分胜负。但两军的主帅心情却是完全不同。

    盛庸并不着急,他本来就是要通过固阵之法耗尽北军锐气再发动进攻,时间僵持越久对他就越有利。而朱棣则不同,他所率领的是机动化骑兵部队,但并不是机械化坦克部队。骑兵部队的机动性是取决于人和马的,而这二者都是需要吃饭、啃草和充足休息的,喝汽油不能解决问题。如若陷入苦战,必不能持久。

    朱棣虽然明白这一点,但他却无法改变状况。盛庸活像缩在龟壳里的乌龟,任朱棣攻打就是不露头,时不时还反咬一口。遇到这种敌人,朱棣也无可奈何。

    双方就在一攻一守中消磨着时间和人的生命,战斗完全陷入了僵局。朱棣和盛庸都在尽全力支撑着,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僵局,总有打破的那一刻,就看谁能坚持下去了。

    他们都没有料错,打破僵局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但却是以他们都想不到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诡异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情节是这样的:“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

    这段话,我曾经用过,在白沟河之战中,也只能再用了。因为以我之能力,实在无法解释这股妖风为何总是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刮起来。想来当时的作战双方都没有天气预报的能力,大型鼓风机没有发明,战场也并非任何一方所能挑选的,所以应该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作用。对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只能感叹:这个世界,非常神奇。

    风不但刮了起来,偏偏还是东北风,真是活见鬼,南军的士兵们顶着大风沙,眼睛都睁不开,更别谈什么作战,北军士兵就像赶鸭子一样将他们击溃,盛庸本人见势不妙,立刻收拾人马逃走。他似乎意识到了上天并不站在自己这边。

    朱棣及时抓住了机会,对南军发动了总攻,并最终打败了盛庸。这是他第二次中奖了,两次都有大风助阵,说是天命在身,我也相信。

    失败的盛庸并不需要为战败感到羞耻,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他也应该从这次战役中间领悟颇多,他完全可以向天喊出“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之类的话,因为事实本就如此。而沙尘暴的频繁出现及其影响也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实在是个大问题,某些时候还会演变成严肃的政治军事问题。

    夹河之战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朱棣军队的士气,而原本接应盛庸军的吴杰、平安部队听到己军战败消息后都闻风而逃,转而驻守真定。战争形势又一次向有利于朱棣的方向发展。

    朱棣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并贯彻了他一直以来不用阳谋、只玩阴招的战术思想,诱使真定守军出战。吴杰果然上当,在滹沱河和朱棣又打了一仗。在此战中,朱棣仍然充分发挥了防弹衣的作用,并在战役最关键时刻又得到了大风的帮助,顺风破敌,打败了吴杰军。

    这仗就不说了,因为此战与之前的战役雷同之处太多,同样的战局,同样的大风。

    作为明朝重要战役的靖难之战,有着两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要素。

    第一个是永远打不死的朱棣。说来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位仁兄似乎成为了美国大片中永远打不死的超级英雄,他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却从未负过重伤。要知道刀剑无眼,在战场上带头冲锋的大将和士兵被打死的概率是没有多大差别的,而朱棣之所以如此厉害并非是因为他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因为他的敌人朱允炆愚蠢地命令部下不得伤害他的性命。这种不公平的比赛实在让人觉得兴趣索然。

    第二个,是永远刮不停的大风。北方多风沙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刮风的时间和地点,每次都是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两军交战正激烈时就开始刮风。北方地盘那么大,可风沙就是喜欢光顾那么一小片战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次刮风都是有利于朱棣的,不是把敌军帅旗刮断就是对着南军猛吹,让士兵们睁不开眼。我曾经怀疑过朱棣当时是否已经发明了鼓风机之类的玩意儿,否则这风怎么会如同朱棣家养的一样,想吹就吹,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如果没有以上这两个让人莫名其妙的要素,朱棣的坟头只怕已经可以收庄稼了。

    靖难之战,一场奇特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