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先天不足

喝口小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最新章节!

    其实关于杂交作物的理论,赵启明也只是知道些皮毛。

    他既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工作后也没有参与过这类项目,只是刚好当年下基层的时候,认识了省城来的农林专家。从那位将杂交作物当成业余爱好的长者口中,他听说了关于杂交作物的基本的知识,才能在公元前的社会,借助他人之手,用光说不练的方式,做到了学以致用。

    其实所谓杂交作物的核心理论,就是根据作物雌雄同体的特性,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不同品种的作物结合。

    这就像是山东的驴和山西的马相结合,能产生骡子这样的后代。杂交作物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便是所谓的杂交品种。

    具体到方法,简单点说就是先培育出雌蕊正常,但是雄性退化,无法繁殖的母本。这种不育系的母本是水稻杂交的基础。

    但是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每年都利用人工方式来进行母本的培养,显然是不划算的。这就需要用正常的水稻,也就是杂交理论中的父本,来和母本进行授粉,然后通过自然繁育的方式,产生大量不育系的母本。

    有了充足的母本水稻之后,就能正式开始杂交工作。

    当雌蕊正常的不育系母本,和和其他存在优势的水稻品种进行花粉的受精,这就达到了人工繁殖的目的。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后代,具有优良的特性,就能算是成功的杂交品种。如果其后代较为平庸,那就用相同的母本,和其他存在更明显差异的品种进行尝试。

    赵启明的理论基础有限,好在家里还有个对“格物”感兴趣的生物学爱好者。他也是在和老神仙讨论了多次植物学以后,才逐渐确定了以上理论。这也是农事监从事杂交实验的理论依据。

    至于具体的技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他自然是不知道的,这也是他找来农事监的专家,主持杂交实验的目的。

    按照他原来的想法,实验可以在逐渐摸索中找到杂交作物的技术,所以并不急于成功。这是杂交实验的基础,农事监如果能在两年时间之内,成功的培育出母本水稻,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成果了。

    可谁知道农事监居然在刚开始进行实验的今年,就成功的培育出了母本水稻,并且还成功的和相同品种的水稻进行了授粉,产生了大量的不育系母本后代,这让他很是意外。

    “其实那些不育系的母本,不是培育出来了。”郑国解释道:“培养不育系的技术,农事监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到,不过老神仙发现了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主动去找。”

    “主动去找?”赵启明莫名其妙:“上哪找找?”

    “自然是在太平寨找。”郑国笑着说:“老神仙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水稻抽穗的当天开始,发动农事监和所有的村民下地,观察所有水稻的发育情况。太平寨的稻田有数百亩,其中的水稻不计其数,总能找到那些先天不足,发育存在问题的水稻。”

    听到这里,赵启明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说,那些先天不足,发育存在问题的水稻之中,就有雌蕊正常,雄性退化的母本。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不育系母本,就是这么来的?”

    “这就是自然产生的不育系母本水稻。”郑国看着这片农田,欣慰的说:“要是换做平时,这样的水稻被发现之后都要立即拔出,防止其浪费养分,影响其他水稻的生长,但是在这片试验田里,这种先天不足的稻株却成了宝贝,不仅放任其生长,还要保护起来。”

    赵启明全明白了。

    老神仙的方法还真是很简单,但也的确行之有效。

    他也是现在才意识到,在公元前的农业社会,没有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水稻,品种都不算优良,尤其是基因的稳定性,肯定不如他那个年代的水稻。

    不算优良的水稻,自然更容易产生先天不足的情况发生,农事监只需要从这些先天不足的稻株中,找到雌蕊发育健康的同时,雄株退化的水稻,就能发现他们想要的不育系母本。

    说起来,这样的办法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农事监有的是人力,所以搜寻起来并不困难。

    至于培育母本的技术,其实无足轻重,毕竟有了母本之后,就可以通过授粉的方式产生大量的不育系后代,以后也用不上这种技术。所以老神仙的方法,等于让农事监绕过了技术难题,直接找了条捷径。

    “有了母本之后,接下来就很好办了。”郑国指着这片水田说:“根据杂交理论,利用相同品种但是发育正常的水稻,给不育系母本进行授粉,这些雌蕊正常的不育系母本就成功的产生了后代。”

    赵启明点头,他观察着面前这株绑着红绳的水稻,感到很是欣慰。

    要知道,有了如此多的不育系后代,明年就能进行正式的杂交工作。

    对农事监来说,这就是粮食增产的希望。

    “既然是从所有水稻中找到的,那这些不育系母本应该既有关中的品种,也有陇西和南方的品种。”赵启明重新站了起来,看着这片水田说:“明年进行杂交的时候,要注意识别这些母本的品种,只有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优质后代。”

    “老神仙也是这样说的。”郑国在讨论田间农事的时候,没有了平时待人接物的拘谨,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农业专家的自信,此时笑着道:“明年会是新的开始,这片水田必将大有作为。”

    “希望如此。”赵启明说着,眺望着远处,期待着明年的秋天,这里除了丰收的喜悦,还有成功产生杂交作物,为汉朝的粮食增产做出贡献的历史性时刻。

    这样想着,他转过身来,打算继续往前走。

    可是刚好这个时候,他的视线扫过那些正在收割水稻的村民,看到了太平寨村外的路上,正有很是豪华的车队停下来,看样子像是很有身份的人来太平寨了。

    其他的马车赵启明不认识,但走在前面的那辆,赵启明再熟悉不过。

    虽然有些奇怪,但他可以确定是静安公主来了。

    “我要过去迎接了。”赵启明停下了脚步,确定是静安公主的马车,便朝郑国道:“你最好也跟着去,让长公主知道农事监有你这个人,这对你将来也有好处。”

    “长公主?”郑国刚才的专家气质烟消云散,重新变得紧张起来。

    “别怕,不会把你怎么样,到时候问你什么,只管回答就是了。”

    说完这话,赵启明就带着郑国离开了稻田,往太平寨村子外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