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米脂婆姨绥德汉”,但凡是陕西人,大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按《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蝉是米脂人。不过真正让米脂闻名天下的,恐怕还是崇祯年间的李闯。
对于大明,李自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正是他入了京师,逼得烈皇帝殉国,他也应要对满清入关负责,为亿万同胞的惨死负责。
兴乾七年四月初九,一队骑兵闯入了米脂县,在县城城门外,县丞和当地的士绅跪迎着来这些骑兵,这也意味着米脂重归了大明。
几天后,吏部派遣的县令和衙暑官员抵达了米脂,米脂的百姓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报复。不过就在他们松下一口气的时候,官府下达了一个官命。
本着由皇帝陛下钦定的移民法规第一步,是首先移出的陕西境内的外乡人。尽管陕西经历了崇祯大旱,经历过几年不雨的灾荒,上百万人成了流寇,数百万人死于灾荒,但是,这十几年,这里还算是风调雨顺,地广人稀,倒也吸引了不少从山西等地过来的百姓,这些外地人少说也有数万人。这些人,有的虽然已在此安门落户,娶妻生子,他们经过的十几年艰辛,省吃俭用的,也许置办了少许田产,过上了还算凑和的日子。但也有一些外乡人仍然过着居无定所,不得不沿街乞讨为生,当然这些叫花子中,还有不少本地人。
当地方官府张贴出《迁民告示》后,那些已经落户的百姓,或许对这里还有些留恋,有些难以割舍,但是后者却显得欢喜欢非常,尤其是当他们弄清楚朝廷是要赏地给他们,让他们到异地种田过日子后,从此可以好生过日子时,倒也没有什么犹豫,毕竟,对他们来说,去那都是去。
而且,官府还在告示上许诺,每个人都还可以领取到一些盘缠,如此何乐而不为?所以,这部分也费不了多少口舌,说走便走了。至于后一部分叫花子们,那简直就是天上掉绣球的大好事,尽管他们中一些人过惯了不劳而获的日子,可官命难违,对于这些人他们不愿意走的,都是由巡捕、兵卒直接拿下,然后送上移民的队伍。
自打移民告示贴出后,这陕西各地县衙的衙门前就设了两张案桌,委派了四五名衙役,专门为这些人办理移民事宜。按朝廷移民法规:每丁可领银元券十元。这些钱足够他们在路上的开支,还可以置办些新衣服新被褥,当然还有路上的食宿舍开支,其实,这块的开支并不大,毕竟,对于移民,官府已经有了计划,在沿途会向他们提供食物,等到了潼关,会让他们坐上火车,然后再上船前往东北。
当然,除了这些外乡人、乞丐之外,还有无地、少地的百姓也在这一行列中,只不过与前者必须迁移不同,后者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从迁民告示贴那一天起,各地官府,每天都有人去办理移民事宜。
在米脂也是同样,不过人数并不多,这几天,每天也不过只有十几二人,其中不少都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的,挑着挑子带着行李,三五成群地来到县衙门前,他们大都是副贫穷潦倒的样子。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本就是逃难到了这,现只是换个地逃难而已,更何况官府还说过,到地方不但有田,而且有牛。
见一个衣衫满是补丁的汉子走过来,案后的吏员便问道。
“你是何方人氏?”
这汉子连忙唯唯喏喏答道。
“回官爷话:小人是山西运城人,二十几年前为躲避战乱,逃到这里来。”
下一个,可能就是河南人。至于到底是不是官府也没有追究,当年李闯在河南、山西裹胁了几十万百姓为兵,其中不少人都散落在陕西各地,如果不是官府的布告,他们会在这里的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最终,他们子孙后代会成为陕西人。
只不过,现在,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吏员看了他一眼,在问清了他家几口人后,便在花名册上将对方的姓名、是男是女、年龄生辰、家乡籍贯,一一记个上,并且在姓名下面按个手押,然后说道。
“拿,这是你的移民券,即刻动身返回,不得有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潼关,然后到了那,会有官府统一安置,等到了移居地,官府会指给你土地,发放农具,没了这个移民券,出了潼关,就会被当成乞丐,被流放到海外服苦役,知道吗?”
这边的汉子赶紧答道。
“知道,知道,草民知道了!”
即便如此,还没有结束,还要在他们手背上盖上一枚蓝色的印戳,上有一个“移”字,他们接下来沿途吃饭,都要凭这个印,打完印之后,才可以到第二张案桌前领取银元券。
这一切办完之后,这些人就可以扶老携地上路了,不到两个月,陕西各地,就打发了足足十八万四千多口外乡人和乞丐,他们到底是怎么来的陕西,到底是当年从的匪,还真的是逃得难?没有人去追究,他们大多是来自河南、山东以及湖广,甚至还有南直隶等地。
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出身,反正对于官府来说,这些百姓的迁出,意味着东北就多了近二十万百姓,至于这些欢喜着离开陕西的百姓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去东北,他们甚至还以为朝廷会把他们安置中原,甚至想象着回到家乡。
官府没有太多的解释,百姓们也有这样的误会,但是于大局无妨,即便是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恐怕也是为时已晚了。
而对于本地的百姓来说,一下打发了这么多外地人“返回原籍”,这陕西各地的百姓倒挺高兴的,毕竟外地人占的地可都是他们的地,这些外地人走了,那他们留下的来的地,可不就是本地人的了?
而对于本地的百姓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移民的序幕不过只是刚刚拉来,但是刚回到大明治下的他们,仍然如实的配合着官府重新登记户籍,而每每登记户籍的时候,巡捕都会提醒他们,现在大明已经不征丁银,所以没有必须藏匿人丁!为了让他们放心,甚至还让村里识字的秀才,把当年关内张贴的皇榜重新贴出来告知百姓,让他们放心的登计户口。
到了七月,就在百姓们已经适应了大明的统治,重新蓄发并且开始在那里对来年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所谓的“登计”法这只是为了进一步移民作准备罢报。
七月末,一纸公文从西安下到了各县,米脂县同样也不例外,
官府的告示一贴出来,往日曾是那么热闹繁华的洪洞大街上,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百姓们都躲到了家中,他们的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模样。
这是怎么了?
不是说只移外地人,还有无地和地少的人吗?
怎么现在,所有人都在要迁出去?
百姓们试图用关门来躲避这一样,但是那些个巡捕们却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挨门挨户地督促着。
“朝廷有旨,陕西土地经过千年开垦,地力已经耗尽,即便是丰年,所收也不过勉强糊口,皇帝陛下开恩……迁陕西百姓于异地,分赏土地、发给农具、耕牛,每人发银元券十元,三年不纳田赋,既利国又利民……”
可是任巡捕衙役们怎么吆喝,就是没人理会,不到迫不得已,谁又愿意背井离乡。着实之下,那些留用的衙役立即急了,只好搬出移民法规。
“按照朝廷移民法规,移民不绝人嗣,两丁之家留其一,两口以上,无论多少,只留一丁!该迁的一个不饶,想躲也躲不过,想逃也逃不了。有不从者,流徒千里!”
随着衙役们敲锣打鼓的吆喊声的到来,人们赶紧关门闭户,一家老小都躲藏起来,大街小巷里霎时间变得空无一人,似乎他们觉得,这样关起门来的,就能够躲过这一切。
“没事!”
听到巡检队长的报告后,孙玉民这位刚上任几个月的米脂知县,只是继续和县提刑使下着棋。
“继续通告各乡,通告五天之后,再拉上各村的地保,带上户口册子,一户户的通知。”
“县尊已经想好了?”
提刑使下了一子后问道。
“有时候,即便是你我再不愿意,也只能这么做,这移民事关是朝廷的百年大计,不迁,难免,将来又出一个李闯……”
对于朝廷而言,迁民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为了避免李闯的再次出现,把百姓从“地狭人少”的地方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饥荒暴发的可能,从而避免再出一个李闯。
“要是百姓反抗怎么办?”
“调兵!现在陕西可是有十几万大军在这!”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衙役们毫无办法,只好拉上各村的地保,带着刚刚登计的户口册子,挨家挨户地敲门。
“喂,开门开门!”
“快开门,再不开就砸了!”
敲了半天,好容易才有人把门打开。
“啥事呀?”
衙役从地保手里抢过户口册子,哗啦啦一阵乱翻。
“你家几口人?”
那人立即嚷嚷道。
“那上面不是写着嘛,六口。”
衙役便大声说道。
“奉大明皇帝的圣旨,你家要迁五口,留一口。”
那人一听就把门猛的一关,然后隔着门嚷训道。
“要迁你迁去,孙子才迁哪!”
“这是朝廷的王法!”
“说迁就迁,这是那门子王法,这自古以为,都是皇帝不杀顺民,凭啥让俺们迁!”
“就是,不迁!”
隔壁的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喊声。
“不迁,就是死也不迁,要死,也死在咱们米脂!”
瞧见似乎犯了众怒。衙役就嚷嚷道。
“这些我可管不了那么多!皇帝有旨意,该迁的必须要迁,想躲也躲不过,想逃也逃不了!现在好说好讲的,不迁,等到朝廷派兵来了,可就不像我们乡里乡亲的这么好说话了!”
“派兵,你让他们派啊!当年逼出一个李闯,指不定又逼出一个张闯、赵闯的……”
衙役被门后的人这么一怼,立即变成了哑巴,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两名巡捕走了过来。
“刚才是谁说的,要出张闯、赵闯的……”
“李爷、李爷,没,没……”
被那人用眼睛一瞪,衙役便指着门说道。
“是这家。”
那巡捕又去敲了下这家的门,然后说道。
“开门!我是县里的巡捕!”
怎么叫也叫不开,那巡捕倒也不客气,直接拿着户口册说道。
“张田丰,你煽动抵触朝廷移民令,现根据相应法令,全家三族内率强行迁移!”
“官爷,俺没、没有……”
那门后的话音还没落,巡捕就冷着脸说道。
“撞开!”
甚至都不等的衙役找来木梁撞门,那门就已经被门后的百姓打开了,院子跪了一地的百姓,领头的更是连连磕头道。
“官爷,官爷,俺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作乱啊,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是不能迁啊……”
一边说,一边磕头道。
“官爷开恩,官爷开恩啊……”
那巡捕面无表情的盯着他,然后冷声说道。
“给我站起来,你现在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收拾行李,一个时辰后,这房子……扒了!”
一声“扒了”,让张田丰的脸色猛然一变,面色煞白的他,喃喃道。
“咋,咋能这样,咋能这样……”
在他的喃语声中,院子里的妇孺哭成了一片,他们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只是说了一句话,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还有左右邻居,一并全迁了,给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收拾行李,要是有人敢不从!”
脸色冰冷的巡捕瞧着这一院子的百姓,然后冷冷的说道。
“直接绑了,他们移也得移,不移也得移!墨墨迹迹的,这样要办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