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无语的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时值盛夏,葱茏的绿树掩映着京师中央的皇宫,经过几年的整建,现在的皇宫已经初显其雏形。皇宫之中那经过精心修剪的园林,到处都蝶舞蜂喧,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宫内的园林,在那绿叶成荫花园石径上,作为皇帝的朱明忠正于其中慢步踱着。他的身上穿着宽大的衣裳,尽管他看似平静,可是却也显得有些心绪烦乱,甚至因为天气闷热,所以那心情也越发地躁动起来。

    已经三年了!

    三年前,他登基成为大明的皇帝,年号兴乾。

    这个年号虽然喻意颇佳,天命中兴。可是在他登基之后,所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所面对的是一个疮痍满目的国家,近二十年的战争,让这个国家损失了80%的人口,而且在国家的内部,也是存在着种种问题。

    作为一个后来者,他一直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这个国家。

    废科举、兴实学,他试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写未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社学的小学化,县学的中学化,再加上府学的高中化,书院的大学化,朱明忠用一套特有的方式建立了17世纪的教育体制,这个体制将会开出什么样的果实,现在尚难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势必会与他熟知的未来有大不同的发展。

    而为了这个“大不同”,他甚至选择了休养生息,而不是且将余勇追穷寇,当然,之所以未追穷寇,是因为对于穷寇他有另外的打算。

    稳定与发展,然后再积累力量,一拳将对方彻底打倒!

    这才是朱明忠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大明内部稳定了吗?

    表面上的稳定,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

    废除科举给天下带来的冲击,不会在短时间内散去。而且,李定国至今还没有进入中枢,这意味着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状态。而朱明忠所希望的“富国强兵、民富国强”的最终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而在另一方面,对南洋以及东北的开发,非但没有带来预想的经济收益,海外的拓殖反而像一座深不见底的潭穴,正在吮吸着本土的资源。毕竟,经过流寇以及清虏的反复屠杀之后,现在的大明人口不过只有区区三千八百余万人,即便是“摊丁入亩”后,各地的隐丁纷纷涌出,人口也不过四千余万。稀少的人口相比于国内充足的土地,使得百姓自主移民的动力极为轻微。

    也正因如此,动辄流放就是大明律令的核心,其目的就是为了促使百姓移居海外。甚至现在禁止乞讨,将乞丐流放于东北、南洋,也是为了基于这一理由。

    至于现在被人称为之“弊政之首”的“官山海”,将天下的山林川泽皆收于官,百姓私垦、私伐者流万里,同样也是了人为的造成“耕地紧张”,进而促使百姓移民海外或者东北。

    但是,作为这一弊政的倡导者,朱明忠很清楚,从废除科举的那天起,在大明,在大明的各个府县、乡村之中,对于他的不满,就像是像随风而起的烟雾,充斥大明的各个角落。

    那些对朝廷废除科举、八股心怀不满的士子,天下何其之多?恐怕不下十数万人,他们会借口“官山海”煽动天下百姓的不满,毕竟,在“盛世滋丁”的思想主导下,不能随意开垦土地的百姓,面对官府控制的荒地、山泽,必定会心怀不满,私垦、私伐带来的流放,必定会激起民众的怒火。

    到时候,该怎么办?

    这时,一个人影又浮现在他眼前,每当朱明忠在碰到难题的时候,这个人影便会浮现出来。他就是于煤山上吊殉国的崇祯皇帝。

    崇祯不能算得上是昏君,可为何最后只能吊死于煤山?

    每到这个时候,朱明忠都会想起他,想起这个名义上的父亲,之所以会想起他,是因为他知道,那是对他的警告,崇祯的遭遇警告着他,一但失败意味着什么,不仅仅只是国家的未来,同样他个人也有可能会重蹈覆辙。

    也正因如,他在做每一件事时,都会反复斟酌,以确实是对百姓有益的,不过即便是如此,“官山海”的弊政,仍然被他坚定的推行着,因为他需要用这一“弊政”逼迫百姓主动的离开故土,前往东北、南洋。

    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未来必定会面对中国地广人密的问题,短时间不易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民间一直有人对“官山海”说三道四,指责这是弊政。

    “有时候,真该让他们尝尝文字狱的滋味。”

    朱明忠自言自语道。

    文字狱,尽管推翻满清的奴役,就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字狱不再摧残中国文化,令中国走向保守、愚昧,但是并不妨碍朱明忠羡慕满清皇帝通过文字狱去驯服那些所谓的士子,让他们只敢言鱼虫、考据,而不敢轻言其它。

    当然,即使是再羡慕,他也不会这么做,毕竟,他知道文字狱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会给这个民族带来什么样的重创,它会让这个民族走向保守愚昧。

    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他转身看去,是皇后。

    “臣妾参见陛下。”

    穿着一身淡色儒裙的郑灵毕恭毕敬的请着礼,她并没有穿着华丽的宫装,只有是儒裙上的凤纹,提醒着人们,她是后宫之首。

    “免礼。”

    朱明忠笑了笑,将烦乱的心情收了起来。他几乎从来不会把心情带到后宫,对于他来说,后宫就是他的家,回到家中,就要抛开一切,但是,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啊。

    “陛下,又为了何事烦心?”

    作为皇后的郑灵很少过问宫外的事情,即便是郑家的事情——去年有官员弹劾少闽王郑克臧是郑经与乳母私通生子,尽管当时引起了一场风波,最终陛下下旨废除郑克臧的王位,由大哥的次子郑聪袭爵,郑灵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大明的祖训。

    “不会又为了那些蠢书生的胡言乱语吧。”

    郑灵宛然一笑,她口中的的蠢书生,自然是那些所谓的“士子”,所谓的胡言乱语,自然是他们在报纸上偶尔发表的一些文章。

    “若是如此的话,干脆,把他们都流放到南洋或者东北得了,臣妾听说在黑水总督府那边有一个地方叫苦也岛,必定就是苦也、苦也的意思是,想来更是苦寒远甚于东北,陛下不妨将他们流于那里算了。”

    黑水总督府就是后世俄罗斯滨海地区,至于“苦也岛”,实际上就是库叶岛。朱明忠听着皇后这么说,先是哈哈一笑,然后说道。

    “皇后,这话可不能乱说,朕这几年可是千方百计想要把人往那些地方送,你这一一句“苦也”,不等于拆朕的台嘛。况且,那里是叫“苦兀岛”,而不是苦也岛。是因为岛上住有苦兀夷,才被称为苦兀岛。”

    “那便让他们去那里陪苦兀夷去!”

    郑灵哼了一声,然后说道。

    “等到了地方,再让他们看看,是那八股文章有用,还是实学文章有用。”

    “只怕他们是不愿意去的,这几年,天下的监狱可早就被腾空了,除非死罪,一率流刑,若非如此,恐怕苦兀岛上都不见国人。”

    朱明忠摇了摇头,即使是腾空天下的监狱,又能流放多少人?

    “那也由不得他们愿不愿意,宗室都能去海外就国,他们凭什么就不去?”

    郑灵的话让朱明忠回头看着她,然后认真的说道。

    “你都听说了?”

    “嗯,应该不止一个桂王吧。”

    朱明忠点了点头,然后颇为无奈的说道。

    “只是桂王,如何能令天下信服,到时候……”

    就是自己的儿子,恐怕也要“分封夷地”,当然,朱明忠不会说什么化外之地,了解世界气候环境的他很清楚,世界上有很多适合殖民的地区,那里要远比中原更为富庶,将子孙分封到那里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藩王就国,是皇明祖训,陛下亦不可违。”

    出人意料的,郑灵并没有反对就藩夷地,不仅仅没有反对,反而还表示了理解,当然这也因为令藩王就国,对于她来说最为有利,因为她的儿子大明的皇太子。

    “其实……”

    张张嘴,朱明忠原本想说,他压根就不在乎祖制,但是在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却告诉他,也许,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事情宜疏不宜堵,分封诸藩令其于夷地建邦,或许就是一种疏导,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主张实学,如果他们就国时有一批士子追随的话,自然可以减轻这边的压力。

    可是,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呢?

    朱明忠眉头微微皱,封国建邦的代价就是分裂,那怕是把他们分封到中国之外,也意味着未来的殖民帝国,实际是分裂的。

    难道是要以一个分裂的帝国作为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