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换装(第二更,求支持)

无语的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清河的第一批工厂是什么?自然就是军需工厂,实际上,一直到现在,军需工厂都是清河最重要的产业,不仅仅只是武器的生产,毕竟超过十万忠义军每年所需要军装被服皮具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从毛呢厂到织布厂再到军靴厂,在清河围绕着军需生产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军需工厂,而这此工厂现在不仅生产各种军需被服,其生产的产品同样也供应民间,比如毛呢厂生产的呢料、织布厂织出的布匹。在民间都有着大量的需求,不过军需产品仍然是各家工厂最重要的产品,毕竟,他们从一开始创办,就是为了满足军需生产上的需求。因为再过几个月就到了新一年的征兵期,到时候会有数万人应征服役,而且还有十几万军人新一年需要下发的军装,所以,这被服厂中显得极为繁忙,数百名女工在厂房中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剪刀,在那里剪裁着布匹,将整匹的布剪裁成合适的布块,然后被堆放在一旁,等待运出发包给城市周围的妇女缝制。在这个时代平民百姓的衣服鲜少求助于裁缝的,都是家中的妇女们自己动手缝制。尽管创办了被服厂,但是因为没有缝纫机的关系,所以忠义军的被服都是分包给城市以及周围边市镇的妇女缝纫,她们不会裁剪军装款式也没关系,所有的被服都是在被服厂就已经剪样,她们只要依样缝纫就可以了。正是这种分包生产,使得忠义军每年可以向军人们提供两套单军装以及一套呢绒军装,当然还有两件与网球衫相类似的衬衫以及毛衣等衣物。当然这种分包生产,也是这个时代大规模军装生产必然,甚至在史书上还有皇后为军人缝纫军装的记载。而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种分包生产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他们很快把活计都分派了下去,并且制定了验收标准,缝纫不合格的则需要罚赔偿布料。而为了避免被罚布料,那些妇人往往需要缝的极为结实,才能符合军服的要求。一大清早,在上工的铃声还没有响起来的时候,一早就从乡下赶到城里的桂云,就来到了被服厂,排着队交着缝好的衣裳,领工钱,然后再领新的衣料。“下次锁边不需要把针拉的太紧,这锁边就是用来缝制织物的毛边,防止布料的毛边散开。这个锁边拉紧了,反倒可能适得其反,还有这个针脚也要更密实一些,下次要注意了……”和其它人一样,在桂云交出缝好的军装时,那查验军装的查验员,则一一查看着衣裳的针脚、板样,然后再挑出一些毛病来,对此,桂云倒是不担心,打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做起了针线活,一手针线活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自然也就不担心什么会因为针线活不好,而被拒收。不过即便是如此,在这查验员检查的时候,她仍然小心翼翼的看着,毕竟,这每一件军装都是她费着心血连天加夜的缝制出来的。“其实,这缝军装也就是密实一些,倒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在桂云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那边查验员则在检查着她交来的十件军装,一番仔细的后才对她说道。“行了,一套军装37文钱,十套的工钱就是370文。” 370文!在接过那个领款单的时候,桂云只感觉她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这是她挣到的第一笔钱。十天370文钱,若是干上一个月的话,怎么着也能挣个一两银子吧,一年就是……就在桂云算着一年能挣上十几两银子的时候,她却听到那人对她说道。“好了,先去银行把支票换成钱吧,现在新军装的款式还没下来,厂子里暂时没有活。”暂时没有活?新军装还没有下来?什么新军装?桂云拿着手中的领款单,不解的看着查验员。“没活干了?”旁边的人也跟着问道。“就是,怎么,怎么会没活干了?”“可不是,俺们家还等着俺缝衣裳吃饭哪。怎么能没活了呢?”“不是没活干,是新军装的款式还没有定下来,咱忠义军要换新制服了。等新军装的款式下来了,到时候自然也就有活干了。”换什么新制服啊,这衣服不是挺好的吗?在街上走着,怀揣着三角银元和70个制钱的桂云有些不满的嘀咕着,甚至在瞧见那街上的兵卒时,心里也忍不住寻思着。“这么好看的衣裳,还换个啥?”在桂云于心里这么抱怨着,为没有活干而心恼的时候,那边的经略使衙署内李富贵则站在公房门前。作为衙署里的卫兵,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其实就在一个小时前,他就在走廊处与战友换岗,不过,现在他又一次来到这了这里,但并不是作为卫兵。因为出身重步兵营的关系,所以李富贵的身材颇为高大,足足有5尺8寸,长期的体力劳动和军事锻炼又度上让他身材魁梧结实,他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一名重步兵,后来更是被抽到衙署卫队。而现在他穿戴着新式军装,而且还配有整齐的全套装备,准备给经略使审阅。“李富贵,进来吧。”门里面传来了长官的声音。李富贵赶紧一推门走了进去,不由吓了一跳。只见公房里面,除了有经略使之外,还有忠义军的十几位将领都坐着在盯着他看,好像戏文里面三堂会审的模样。李富贵连忙敬了个礼,大声说:“报告!衙署卫队上等兵李富贵奉命前来报到!”王得云站起来还了个礼,然后说道。“稍息!”“是!”这样的对答出现在17世纪,确实太过唐突了,但这恰恰是忠义军最大的不同之处,看着这有板有眼的一幕,找到几分熟悉感的朱明忠目光中甚至不由的流露出得意的眼神,毕竟,这一切正是他引入这个时代的。同时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士兵,他手持十四年式燧发铳,尽管早在去年燧发步枪就已经定型,但是直到今年才被定型为永历十四年式燧发铳,其整体与英国的长款褐贝斯极为相像,同样采用了钢制探条以及铜护帽,而为了使火枪更为耐用,枪管燧发机等部件又增加了用料。除了长款之外,还有供骑兵以及海军使用的短款燧发铳。当然,在民间以及其它明军的口中,这种十四年式燧发铳和之前改造燧发铳、燧发铳一样,都被称为“自发铳”或者“石发铳”,而现在,标准化的名称就是“十四年式燧发铳”,十头上是十四年式刺刀,身穿着新式式军装,牛皮制成的类似德式Y带连接着腰间的牛皮武装带,腰间是两个大小相当的子弹盒。看起来倒是很是威武。“经略使,这种弹药盒提牛皮制成,内部浸油木作弹盒内撑,内撑上有三排二十九个弹药孔,可以装处二十九个定装纸壳弹,每人携弹量五十八枚……”当王得云在那里作着讲解的时候,朱明忠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注意到这两个弹盒,与他最初仿制日式明治三十年式子弹后盒不同,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尺寸,在弹盒一边还有一个小盒。这时王得云则指着弹药盒继续做着讲解。“因为击发燧石与弹药一样都是消耗品,旧式弹盒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这一点,所以士兵不得通过空出一个弹仓的方式装燧石。而这个小盒子就是用来装燧石的。”尽管当初朱明忠借鉴后世的武器携具设计了一套颇为先进的携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碰到了问题,现在对其进行改良,是为了更适应时代。对于这样的改进,朱明忠自然持欢迎态度,甚至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军工厂正在一点点的扔掉拐杖,开始学习自己走路。。“这是水壶。”王得云指着李富贵后腰间的一个圆筒形的东西。“和过去一样,水壶是用竹筒做得,只不现在它更大了一些。外面加上布套,可以让士兵方便使用背带背挂在身上,相比过去,使用更方便一些。”那水壶的模样看起来倒是有点象后世德军的防毒面具盒,朱明忠暗自寻思着,竹筒水壶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野外行军打仗的标配,北方的游牧民族用羊皮水袋,而汉人就是用竹筒,只过过去对竹筒的大小没有要求,现在的要求是可以装至少1.5斤水。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现在还会通过浸油等工艺处理以保证它不至于因为长期使用而腐朽。而腰带的另一边则挂有布制的手榴弹包,里面装着军工制造的拉发手榴弹――虽然拉发手榴弹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使用的效果极佳,原本的旧式手榴弹已经被卖给了郑成功、张煌言,甚至被输送到了北方义军。“等军队明年完全换装之后,又能有一大批物资接济北方的义军了!”—————————————————————————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