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南昌(第一更,求月票)

无语的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永历十三年,立冬将至,虽位于江南,但南昌却已经显出了几分冬时的寒意,街上的路人这会大都已经穿起了冬时的棉衣。许是天气转寒的缘故,所以这城中的市街上却显得有些冷清,而城中偶尔可见的一些焚毁的房屋以及地上的残血,还有那墙上的安民告示,却在提醒着人们,南昌刚刚经历过一番兵火。

    相比于市间冷清,在巡抚衙门的花厅内,却是显得很是热闹,尽是一片庆贺之声,杯觥交错之间好不热闹。

    “临川,此次南昌功成,全赖你身先士卒,如此方才能克以南京,此役得之不易,临川之功,本官记在心底,待到将来朝廷还朝之后,本官定会为临川向朝廷请功。”因为张煌言不像郑成功一样,有开府委派官员的权力,所以他只能将李子渊的功劳记于心底,而不能像郑成功一样,对其论功行赏,所以才会举杯对他说出这番话来。

    “若无少司马调度有度,末将又岂能夺以南昌,这夺城之功,非少司马不可。”

    李子渊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谨慎,他不能不谨慎从事,毕竟,叛出忠义军之后,除了几百后劲营的老弟兄,他几乎失去了一切,尽管后来大将军为他补充了三千兵卒,张煌言亦为其补充了两千新兵,虽说经过一番操练之后,这五千兵卒虽不一定能比得了当初的忠义军老兵,但却也勉强可算是精锐,自入江西以来,凭着五千长枪兵,几乎从未曾遭遇敌手他,正是凭着军功在张煌言麾下站稳了脚,成为其麾下的头号悍将。

    可即便是如此,李子渊深知在这位少司马眼中,他的人品有暇。其实在外人的眼中大抵也是如此,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事事小心,处处小心,以免落他人口实,到时候丢了身家性命。

    “哈哈!临川你啊,你啊,你的功劳,本官自会记在心底。”

    心情大好的张煌言,又一次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来!大家干杯,为我大明贺!”

    “为我大明贺!”

    一口饮尽杯中之酒后,众人的心情显得很是畅快,而原本并不欣赏李子渊的张亮,更是接连敬了其三杯酒,或许其人品有暇,但是张亮却不得不承认,无论练兵亦或是悍勇,李子渊都远超过他,尤其是此次南昌攻城,李子渊身为一营总兵,却身先士卒,手提倭刀赤膊上阵,与普通士卒一般,陷城厮杀,杀的清虏全不是其对手,对于如此悍勇之人,同为武人的张亮自然是佩服至极。

    见麾下众将的关系相比过去更为融洽,加之这局势的变化,只使得张煌言的心情极为舒畅,又接连喝了几杯之后,他还是把话题转到了江西的局势上。

    “南昌克复,江西全省必为震动,纵是事清顽吏亦想来亦会纷纷降我,接下来,不知诸位以为又将如何?”

    “少司马,末将以为,应该一鼓作气,打铁趁热,在年前就遣入湖广,目下大势在我,正是利用当前大势之时。”

    张亮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道出了他的想法,一鼓作气打下去,一直把湖广打下来,一但打下了湖广,这天下的大势,也就不可逆转的重归大明了。

    “嗯,此议,不是不可,目前大势在我,许多地方,若是是事清顽吏,本就是传檄而定,加之目下南昌初下,军心大振之时,入以湖广,亦是妥当。”

    张煌言点着头,并没有表示反对,无论是江南或是江西,他基本上都是凭着个人的威望,迫使当地事清伪吏献城投降,只有少数几个地方经过一番厮杀,所以大抵上,他并不怀疑,入湖广后,同样也可以传檄而定。

    “目下天下大势在我,这是众人皆知之事,虽说清虏酋首领兵南下亲征,可达素十万精锐大败之势,已为天下传知,我大明新晋接连大胜之时,天下伪官又焉敢拒以王师,凭少司马于士林之威望,想来湖广亦是如江西,除长沙、武昌等少数顽城者,地方州县待王师到时必定纷纷开城纳降,毕竟,大势在我,人心亦在我,如此,何愁湖广不定……”

    当罗纶的这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时,张煌言注意李子渊却是一直沉默不语,他只是静静的听着别的建议,偶尔独自喝着闷酒,于是便笑问道。

    “临川,你一人独酌,莫非是有其它的看法?”

    被点了名的李子渊,见少司马和众人的眼光都落在自己的身上,犹豫片刻后,他才说道。

    “若是少司马命末将入以湖广,末将自然不敢不从,可是,以末将看来,当下绝非入湖广之时……”

    尽管入张煌言麾下之后,李子渊几乎从未发过了多少意见,但是现在这话,他却不得不说,究其原因倒也简单——南昌一战,他麾下的五千兵卒伤亡过半,若是以疲兵入湖广,没准到时候最后一点本钱就会败在湖广。

    “哦?这是为何?”

    眉头微微一皱,张煌言的语气显得有些不快,不过仍然示意李子渊说下去,

    “少司马明鉴,自我西征大军入江西以来,虽是屡战屡胜,虽说地方伪吏无不是闻风而降,可能我西征军却也多少折损,目下西征军虽看似人众,兵过十万,但是能上阵之精锐,尚不足两万,而南昌一战,我西征军虽夺以南昌,可伤亡不下两万余,可谓是大伤元气,在元气未复之时,再入湖广,本就有欠考虑。”

    如果说在朱明忠身边,李子渊学会的了什么,就是在行军的打仗的时候,注重对情报的搜集,尽管未曾进入湖广,但并不妨碍他从清军降将的口中了解湖广一带的清军,于是便又继续说道:

    “而湖广一带本就驻有清虏重兵数万,目下更有左路安南清虏入以湖广,若是我军冒然进入湖广,必将受其拦阻,到时候,我军以疲师迎战清虏数万精锐,如此只恐战时胜负难测,再者……”

    看着张煌言,李子渊又说道。

    “再者,目下与长沙主持者,是清虏所委五省经略洪承畴,其虽只管粮饷,不参军务,可此獠素来诡机多端,若我军仓促而行,只恐会中其诡计!”

    李子渊的提醒让张煌言的眉头一皱,尽管对洪承畴恨之入骨,但他又未偿不知其擅长谋略,仓促兵进湖广,确实有欠考虑了。

    “临川所言甚是,那以临川之见,目下我军应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