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臭沟开举子来

饱吹饿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崇祯:重征天下最新章节!

    对于京师百姓来说,大明天启六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城百姓先是惨遭天降陨石之灾,又经历了先帝驾崩,新君登基,以及阉党拥兵锁城,皇帝密诏秦兵一举平叛.

    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很快老百姓们就发现,新皇帝崇祯即位之后,自己身边的新鲜事一件连着一件,有的让他们欢呼雀跃,有的却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

    比如扩建外城,兴办医院,奖励灭鼠,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是人人拥护.但街上也多了不少太医院雇来检查卫生的人,便溺之物,生活垃圾等,必须倒入指定地点,否则便要处罚.尤其是发现随地吐痰,大小便者,不但要清扫干净,还要罚一百个铜板!

    这一百个铜板可不是个小数目,差不多够全家老小几天吃喝了.过去谁有了痰都是随地乱吐,可是新规定一颁布,一天之内就被抓了好几百人,交不起铜板的就罚去挑大粪,掏暗沟.一时间让老百姓很不习惯,那些被抓的更是怨声载道,说些"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这太医院管得也太宽了"之类的话.

    但是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则要数皇帝开恩科取士,导致全国各地几十万读书人蜂拥而至了.

    其实按照过去的规矩,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通过乡试者,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乡试是三年一次,会试在来年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因为正好赶上京师疏通暗沟的日子,所以老百姓才有"臭沟开,举子来"的说法,也暗含着讽刺科举制度常常营私舞弊,和暗沟一样臭不可闻.

    往年的春闱三年一次,每次不过三四千举人应考,对京师百姓的影响还不大.可今年却不同,因为新君登基,皇帝特开恩科取仕.恩科并不稀奇,奇的是这次会试不限考生资格,只要有心出仕,人人皆可应考!

    圣旨一下,天下学子尽皆沸腾.在这个时代,通过科举做官,几乎是所有人最大的梦想!而且实现这个梦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不难,是因为除了"乐户","蛋民"等贱籍之外,只要是男子,谁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即使你家境贫寒,只要能通过会试,便可进入官场,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即使只通过了乡试,也有了举人的身份,从此晋身为"士绅"阶层.

    按照千百年来的惯例,官绅是无须纳粮的,一定数量的家人还可免除徭役.在这个官民有如天渊之别,百姓生计还依赖于土地的时代,当然谁都想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

    说难,则是科举的录取率实在太低.天下读书人何止百万,但大多数人天天读书,年年考试,却连第一级考试"院试"都通不过.有的人考得须发皆白,到老也无法取得"生员"资格,便被人讽为"老童生",那可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了.

    但院试还不是最难的,第二级的举人资格考试,也就是"乡试",才是录取率最低的,每次通过率连百分之五也不到.在这种严格的层级考试制度筛选下,能通过会试成为进士的幸运儿,每三年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因此可想而知,当众多连试不第的学子,得知今年恩科可以不限资格,直接去京师参与会试时,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除了感觉实在没戏,以及穷得连赶考的路费都出不起的人之外,但凡觉得自己有点希望的,都想方设法前来京师应考.结果离开考的日子还有半个月,就有三十多万"举子"涌入京师.

    京师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如今一下子涌进三十多万人,压力可想而知.京师的数百家客栈在一个月以前就爆满了,后来的人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负责科举的礼部根本就没有接待这么多考生的经验,简直是束手无策.

    幸亏皇帝亲自过问,降旨令京师所有寺庙对举子开放.但这也容纳不了多少人,这时又出现一个来路颇为神秘的"黄海商帮",出资租下大量民房,然后转租给举子,一下子解决了十万多人的住宿问题.

    剩下的近十万人,实在是没有地方住了,皇帝便下令在新圈起的外城空地上,搭起大量的芦棚,供举子免费住宿.此时这些读书人也顾不得保持儒雅斯文的形象了,即使是这种极其简陋的"宿舍",仍是趋之若鹜,否则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京师百姓对大量举子的到来,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举子既然来了,自然要吃住花销.因此无论是做什么生意,主顾都一下子多了好几倍,老百姓这一个月赚的钱,都快赶上往年全年的收入了.

    忧的是,因为京师人口突然激增,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最突出的就是米价暴涨,从四两一石直接翻番至八两一石.老百姓挣的那点钱,基本上算是全进去了.

    除此之外,大批举子招摇过市,也使得京师到处都是接踵摩肩,影响百姓的出行.很多举子心里很清楚,自己大概这辈子也只有这一次机会来京师了,因此整日到处游玩,太医院新建的公厕,有一多半时间倒是被他们占据了.

    白天犹可,到了晚间,举子们更喜天南海北聚在一起.[,!]把酒会文,喧闹得把房顶都要掀开了.即使不喝酒的,也是背书直到深夜.很多举子都是住在租来的民居中,周围还住着老百姓,人家平时习惯了早睡早起,如今却是不堪其扰,甚至还发生了多起因此纠纷而至打群架的案件.

    满朝官员对此也是怨气极大,深怪皇帝不该异想天开,让这么多读书人都来应考.尤其是礼部的官员,更是撺掇着礼部尚书来宗道向皇帝上奏疏,言数十万人无法同时开考,恳请皇帝遣散举子,另行安排.

    朱由检却颇有些蛮不讲理地批道:"如今只是来了些举子,若连这都应付不了,鞑子来了怎么办?所请不允!不过奏疏言有些举子滋生事端,朕看他们是有劲没处使了.三月二十六日,朕要视察扩建工程,让他们也去看看吧!"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