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最新章节!
赵柽登基后,独尊尚书省,充实六部,让大宋的士人们感到皇权独树,相权渐重,武人要翻身,他们怎么能坐视不理,便纷纷上书要求恢复三司,中书、门下二省的同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相对抗,意图逼皇上分权,李纲下台,打压武人。更有人向太上皇赵佶请愿,想请他复出主政。
“陛下,现在朝中各部各司有令不行,推诿塞责,减官推行困难,整军也是止步不前,这都是臣无能,还请陛下恩准另寻贤能!”李纲现在处于舆论的漩涡中,日子过得也很艰难,向赵柽请辞。
“李相,你是百官之首,自然事务繁杂,当然受到的委屈也最多,朕是知道的,不必放在心上,尽管放手去做,中兴大宋还需你出力!”赵柽安慰道,李纲请辞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以退为进想获得自己更多的支持;二是试探下自己对他的态度,那自己就给他吃颗定心丸。
“陛下,臣却感身心俱疲,难以支持,还是让臣归田吧!”李纲听罢再次行礼道。
“诶,朕知李相素有治国救民之志,也敬你不畏艰难的铮铮风骨,此时只是小有挫折便请辞岂是君子所为,如今大宋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女真虎视眈眈,内有匪患猖獗,皇兄还在北国,而朝中地方糜烂,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士人之中也是多谈风花雪月,女真入侵正是立志报国之时,可却畏敌如虎,全然忘了圣人之教。如今形势刚刚好转。不知为国分忧,却是高谈阔论。不务实事,居庙堂之上。也只是尸位素餐之徒!”李纲虽然极力掩饰,但是演技太差,眉毛都快飞了起来,想逃出赵柽的法眼也难,显然再次请辞不过是惯例,等待自己的再次挽留,借以显示主贤臣忠罢了。
“陛下英明,臣等岂敢不效死力!”李纲再次施礼道,不过他也听出官家言中的愤怒。似乎对士人们十分不满,心中也是含糊,现在士人们的地位也是当年太祖皇帝的一句话,才有了大宋士人们百年的风光。如今士人们在靖康之变中的表现实是强差人意,可以说是辜负了赵氏养士的本意,而这位新官家自幼混迹于武人之中,当然对武人本能的亲近,对士人们偏见已生,现在又极力抬高武人的地位。如若处置不当,导致官家极力打压士人,玩儿起了武人当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脖子终归是硬不过刀子的。
“中兴大宋。收复燕云,直捣黄龙,迎回先帝。是我辈之任,不可轻言放弃。李相不要再提辞官之言了!”赵柽点点头道,心中暗乐这李纲还不是完全不懂事的人。
“陛下。金人南下各地官员缺员甚多,而朝中官员在清查附逆中也被清除许多,各房各司多有空额,是不是早开恩科,为国选才,以补空缺?”李纲言道,他也知自己在朝中孤立,没有亲信,以致难以开展工作,而开科为国选才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开科自然势在必行,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宋开科选士,但是也导致过滥,许多贤能因不愿与蔡京之流为伍,更有数不清的待选官员务闲,难以一展才华,或屈尊为小吏,不但徒耗国孥,亦埋没了良才!”赵柽站起身在殿中转了一圈言道,候在一边的见喜偷乐,陛下这一转不知道转进去多少人了,如此又得把李相给‘赚’进去。
“陛下是想从旧官中选拔官员,充实朝廷和地方?”李纲言道,他知道官家是从地方上摸爬滚打上来的,想要瞒过他并不容易。
“也不尽然,新科和太学之人虽然颇有学问,也有意气,但是苦读之人不经世事,更无历练,难知其中艰难,更不懂百姓疾苦,可大力从吏员中选拔一批上位,使一批新人下到地方为吏,积累经验,增加历练,以堪大用!”赵柽言道。
宋代的州、县衙门中,除了中央所委派的官员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吏。在州一级政府里,有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押司官,粮料官等等。在县衙门里,有押司、录事、手分、贴司等。吏的来源有的是召募,有的是差派,也有选充。吏的名目繁多,最主要的职责是经手征收赋税,处理狱讼,是封建统治集团中一个重要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功能上看,吏员为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很大作用。官与吏在只能上的区别就在于官主政令、吏主事务。也就是说官员主要是负责管理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行政事务,侧重于宏观管理与控制,并有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呈现出指导、管理、监督、协调等职能。
而吏胥从事的则是本部门的具体的实际的工作。执行其上司所下达的各项任务,其职能服务性和事务性比较突出。宋代吏胥遍布于各级政府组织中,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官僚政治的膨胀,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政治舞台上显得更为活跃。
“陛下是欲行当年王相的‘吏士合一’之制,借以减官减员同时进行?”李纲反应很快,立刻想到了。
神宗年间,针对吏员过多曾经进行过剪裁,用王安石自己的话说就是‘吏禄足则政事举,政事举则所收放散之利也必不少’为此他提出了‘吏士合一’的主张,实行免疫法,让商户出钱增加吏禄,另一方面同时实行仓法,即重罚贪赃枉法之吏。
后将此经验推广到京百司及地方机构,赃款百文即可问罪,十贯就刺配沙门岛,不仅如此,还鼓励人们检举揭发,给予百贯重赏。只可惜,王安石的吏士合一的做法随着变法失败而半途而废,本来有所改观的吏治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面貌,
“不错,吏员薪俸微薄,转职极难,若能从中选拔人才为官,也可使他们安心办事,还可减少开支,岂不是一举两得之事!”赵柽点头道。虽然宋代吏人有出职入仕的规定,可能获得一官半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获此殊荣,起码也要熬上二三十年,所以这些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如今吏强官弱,陛下是想借此改变朝中和地方的格局,推动减冗之事,并换掉那些办事不利的官员,但是吏胥名声太恶,只怕做出有损官声的事情!”李纲点头又摇头道,这事情太大,这种启用吏胥的事情在太祖时期就从用过,曾言: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俸禄鲜薄未可则以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
“事在人为,开国之初,大宋上下政治清明,官吏皆能安心其事,便是由于注重整饬吏治,勤于督促,监司监察职能执行较好。庆历新政时期,加强监司对州县官的按察,为整饬吏治措施之一,使得‘老耆昏昧之人望风知惧,一时致仕者见多,州县吏治有所澄清’,一切还在有为者擅用国法。”赵柽言道。
赵柽也知不止是宋,史籍中便满是奸胥猾吏的记载,可客观的讲,不能只看到其百般行弊的一面,还应该注意到他们在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实上宋代官员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政策,造成官无久任、人无专责及政务不精的后果,他们大多不习法令,更鲜知旧例典故,薄书钱谷也非所长,均需依赖于对成案惯例的吏人。
但也有吏胥抓住官员不能久任的机会,并趁其不精政务而从中作弊,他们之间相互勾结,行奸滋事,给社会带来危害。即使是贤明之官,也难以防备,吏强官弱的现象仍有增无减。
其次在行政事务中,一些精明强干的吏人在得到官员信任的情况下其能力亦可充分发挥,除委事以吏外,也让其参政议政,问以机宜,表明吏胥中不乏贤才。因此,吏胥阶层在社会政治中的一般职能来说,他与整个官员队伍一样起着管理实施国家政务的作用。此外,吏胥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中央集权下,又成为制约官员的重要武器。
而吏强官弱,并非是吏胥的地位较之以前有多大改变,而是作为具有统治功能的一个政治阶层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较之以前更加突出,当然这个作用是针对于特定的社会而言,既有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的一面,也有危害社会与瓦解统治的一面。
“臣知会了!”李纲点头道,官家此举正是打破朝中僵局的利器,两厢相争,得利最大的是官家,其次便是自己,那么自己的地位就将更加稳固。至于担心吏胥作乱,而众所周知,好的制度如能很好地执行,吏治定能清明,如不能很好地执行,必带来吏治的**,而监司的失职更加快了局势的恶化,终于导致今日困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