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与南宋同行最新章节!
他们的四轮/大驴车让他们的行程变得舒适了。
两个赶车的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聊天,虽然他们自称对临安城很熟了,但是以这种方式去,还是第一次呢。
车厢里的四个教授也不时掀开竹帘子看外面,这一路的风景还不错吧。
道路还是有些不平,但是他们的速度也慢,所以整体并不太颠簸。
吴大鹏说:“路上的人,没有太在意我们……”
宋子强得意地说:“他们哪里知道这个转向技术?!”
吴大鹏说:“最好永远没有人在意我们……”
但是事与愿违呢。
鲍威停住了四轮/大驴车。
怎么啦?
鲍威拉下手闸,麻利地跳下车,说:“某先前说过的拦头们来了。”
吴大鹏推开车门,探身看去。
他看见七八个人站在路口处,其中有五个壮汉,竟然还有两个妇人。
吴大鹏看到,这些人竟然有两个拿着弓箭,两个拿着长枪。
其中一个当头的正在冲着他们招手。
这些就是拦头?!
前文说过,大宋时期也是一个赋税众多的时期。
而且他们的收税人员还比较杂,比如“拦头”这个职业,在宋朝立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拦头”不过是在商税院中从事杂役的人,身份低下。
不过,随着他们接触税务程度的深入,日益受到官府的重视。
这一时期还给他们开工资,一个月五六贯是有了,不低的。
但是到了南宋时期,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许是脑子坏掉了,他们竟然被允许以税收提成来充当工资……这可就坏菜了。
宋代拦头的情况在《宋会要辑稿》、宋人笔记小说中多有记录,但反映出的史实是:从现有数据看,“拦头”收税作恶、侵扰百姓的记录更多的是在真、仁朝之后,这与宋代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活跃期相吻合。
北宋末年以后,“拦头”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活动频繁。
他们的足迹开始走出县城中的税务,大多活跃在客商必经的交通孔道与河岸。
他们原本拦截客商,征收税钱的公共职责,甚至逐渐变成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和人们生活的不法行为
到了南宋时期,他们日益猖獗,甚至女性拦头都上场了。
拦头的增多,当然从某一角度反应出这个南宋时期的“乡镇”级市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了,这个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从乡镇一级市场数量增加的数量来看,南宋大大超越北宋了。
大家事先研究过这些资料,说:“真没有想到大宋时期私设关卡,任意收税的现象这样多……”
当时,吴大鹏却高兴地说:“咱们就偷着乐吧……这也正好说明大宋可以让你随意做生意,让你任意迁徙,换在大明时期,没有路引,你哪也去不了。我们情愿用金钱换自由。
总之这历史的发展里面就透着一股子邪性,大概是跟元蒙学的?”
好吧,大家在历史上的比烂中,只能认为这大宋还是不错的,要钱总别要了别人的自由好。
那些拦头中有女栏头,那是为了要搜查女行商而准备的,看吧,这帮子人真是够贪的。
那些拦头们走了上来,其中一个头上戴着一种近似介帻与宋式巾子的幞头,这个叫曲翅幞头,就是大宋版的大盖帽了,身上穿着圆领皂服。
如果他这一身洗干净一点,补钉少一点,还是有些威风的,但是它的脏和破旧实在是让人害怕不起来。
那个人边走边喊:“此车身上无火印,必是匿税也。贿某则免。”
靠,要罚款还是收税,你倒是委婉一点啊,先挑挑毛病也成啊。
你当我不懂嘛?我这又不是货车,交什么贩运的火印钱?
那个人到了眼前后,吴大鹏低头看他,不过一米六三四左右,不太壮实,但是一幅挺胸抬肚的样子,一看就是吃惯了嘴了,无所畏惧了,很自信。
吴大鹏不想多事,连忙笑着说:“好说,好说,不知要多少?”
“你车上可有茶叶?有茶引吗?”那个人又不急着要钱了,看样子想多要一点了。
“绝对没有!此车是客车,不是运货之用,都是些行李……”
“行李,也要交税!”
吴大鹏不在意地说:“好说,好说!”
那个人这时向身后摆了摆手。
两个举着枪,两个装模做样拉着弓的人把手里的家伙放下了。
那个人又说:“你车上可有女家眷?要不我可以让女拦头查看……”
“没有……”
那个人于是就直接上前,探头进到车门看了一下,用鼻子嗅了嗅,没有搭理车内的其他人,要不说他自信嘛。
他闻完后,转过头来,说:“还好,你若是没有茶引运茶了,那就是贩私茶了……要知道……”
吴大鹏接上话说:“大宋贪官不会有死罪,但私运二十斤茶叶必死……”
那个人忽然快乐地笑了,露出一口烂牙,说:“极是,极是……你这人说话有趣,某也是才想到这一点……哈哈哈。”
最后算了他们二百文钱的不知道什么名目的钱,还不要会子。
当然,更不会给收据了。
那个人笑着说:“看你们的小车夫,便知道你们是从海外来的,都是好长大的汉子,但是说话很讨人喜,前面十里处,还有几个拦头,不过你们可以向右拐,一样可以到临安城的……”
吴大鹏差点想拍他肩膀了,不是钱的事情,这样的人好交往的。
一个钱财,一个酒肉,他就能帮你做任何事情的。
但是,想必这个时候不流行这种身体语言,两人便愉快地告别了。
宋子强直到他进了车后,才把车顶盖拉上了,把大袖子里的微冲保险扣了。
刚才若是有异动,他敢保证那几个家伙一个也跑不掉。
大家重新上路。
郭勿语悄声说:“老鲍,我发现个秘密……教授们的手里定有厉害的家伙……”
鲍威认真地赶着驴车说:“勿语,吴教授说过了,在外面不要称他们为教授,要叫主家……他们手里的家伙定然绝顶厉害,不让摸一下,定是怕我等爱伤了……”
车厢内,大家都佩服吴大鹏的应对得体,宋子强说道:“还得是大鸟当过主任,要是我呢,看他那个逼样子,要不我不说话了,要不就直接突突了他们!”
吴大鹏说:“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你突然冲动起来了,这个人要是长期叫人管老实了后,要是突然有能能耐了,特别容易冲动的……我认真地说啊,强子,下次你可别第一个动手,除非我们都动手了啊……咱们是求财的,不找事。”
宋子强笑着答应了,刚才其他人都没有抢过他探出身子。
他们听了先前那个拦头的话,向右拐了一下,从另一条路奔向临安城了。
还好,鲍威和郭勿语都是识路的,这里的道路和石桥开始密集起来。
南宋时期,是“镇乡”级地区发展的高峰期,不断出现一些村落与村落慢慢开始合并的现象,由村落向着镇乡的行政级别发展。
这一点还可以用商税的征收来佐证。
比如南宋徽州歙县有岩寺、新馆两个地方,在绍兴五年(1135)以前还未正式设镇。
但是,它们因有“商旅聚会”,官府遂差官“拘收税钱”。
在绍兴三年(1133),岩寺的商税岁入已经达到6300余贯,新馆的商税岁入2100余贯。
当地的地方官员因这两地经济收益好,遂向朝廷申请将两地升为镇。
而岩寺、新馆这两个地方在设镇以前,显然就是低于镇的村落级别的地区了。
这种表现,可以说是“城市化”的萌芽现象,如果没有元蒙离奇般崛起,然后打断了他们的发展,哪怕只要过上一二百年,在南宋境内,不算沿海、沿江地区,就算在内陆上也怕会自然形成几个巨大的城市群……但是他们有这个机会嘛?
穿过余杭县以后,就快要到临安城了,他们发现自己路过的乡镇都开始具有卫星城的模样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了此时是农村乡镇化的高峰了。
四轮/大驴车开始放慢速度了,车外的人声也越来越多了。
车厢里的人不停地掀开竹帘子向外观看,这还是离临安城远一些的地方呢,明显比临安县城热闹了。
王德发说:“这就好比是深圳的布吉镇了……”
大家认可。
他们在一家饭店吃了饭,饮了两角酒;他们的驴子们也和几匹骆驼一起吃了饭,饮了清水。
令人新奇的是,他们竟然能遇到了骆驼,也没有遇到马,当然更多的还是驴了。
――――――――――――――――――――――――――――――――
宋室南迁的时候,于公元1138年定行在于杭州,改称临安。
真正的大宋人,没有人叫这里为国都的,他们认为大宋的国都还是在东京,这里只是行在。
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了礼制坛庙,他们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这里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即皇宋高宗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
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
外城垣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
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发展到现在吧,整个周边地区,一百五十万人口是有了。
但如果说北宋东京的政治和生活中心还是宫城——里城——外城——郊外的顺序依次扩展,那么南宋临安城已形成多中心式结构。
他们的外城城门外形成若干大型生活用品批发市场,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产品等。
西湖沿岸则形成又一个中心区,楼台沿湖林立,园林斗艳争奇,寺观众多,正所谓“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俨然是一个集居住、娱乐、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繁华区,由于各种原因,西湖区并没有被括进临安城圈。
但是,西湖,虽在城墙之外,却成为杭州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些在这里享受灯火楼台、夜夜笙歌的达官贵人,也绝不认为自己住在城外就成了乡下人。
西湖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
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
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当吴大鹏他们的四轮/大驴车进了临安城西北面的余杭城门后,他们心里都跳了一下,好像感觉到了什么。
余杭桥下的水在不紧不慢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