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1926之崛起最新章节!
阎锡山得知宋哲武应邀来太原后,大为兴奋,他认为,宋哲武只要在这个时候敢来太原,就基本可以判定宋哲武对他阎锡山没有包藏祸心,毕竟他现在还事实上软禁着冯玉祥。
宋哲武肯来,就说明宋哲武想要和他阎锡山一同反蒋。所以,阎锡山对迎接宋哲武十分重视,不仅把他的十三太保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等一个不拉地都找回来,还邀请了山西名流士绅上百人。
此外,又把山西师范的青年学生全体拉来迎接宋哲武,以烘托气氛。这些学生一听说是欢迎收复外蒙的英雄宋哲武,都踊跃参加,不用别人吩咐,他们自己就主动把彩旗准备好了,都想一睹抗苏英雄的风采。
当然,阎锡山也不会忘了把参加倒蒋的各派系及各个大小军阀汇集到太原的代表共五十余人都拉来,他希望能让宋哲武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为他阎锡山反蒋可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全国一多半的实力派在支持他,他要宋哲武感觉到必须顺应时势。
这些人中即有国民党改组派汪精卫的代表陈公博、顾孟余、白云梯、王懋功;也有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邹鲁、谢持、覃振、李锡九等;更有冯玉祥方面的代表李兴中、刘治州、邓哲熙、陈继淹等。对蒋介石恨之入骨的李宗仁、白崇禧更是不甘人后,也派来了代表潘宜之。
此外,还有刘文辉的代表胡畏三;韩复榘的代表刘熙众;石友三的代表毕广垣、聂相溪;樊钟秀的代表邓洪业;孙殿英的代表胡捷三、高梦琴;何键的代表黄一欧;刘镇华的代表楚经纬;万选才的代表万殿尊等人;张学良的代表葛光庭;唐生智的代表袁华选;任应岐的代表刘觉民;井岳秀的代表刘绍庭;马洪逵的代表康玉书;岳相如的代表马骥才;刘湘的代表鸿吉等,还有宋哲元、陈调元、金树仁、刘茂恩、刘桂堂、刘春荣等人的代表。
宋哲武一行人是在出发的第三天下午才到的太原。离得太原北关还有老远,骑在马上的宋哲武就远远地看到大群的欢迎人群,随着距离的拉近,宋哲武看得出欢迎的人群里即有大批的晋绥军高级军官,也有众多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名流士绅,以及数千名青年学生和市民,他甚至还看到阎锡山夸张地打出的一个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是“热烈欢迎光复外蒙的抗苏英雄宋哲武将军莅临太原”。
这个横幅的内容让宋哲武心里不由一阵苦笑,多亏他早已知道阎锡山的为人,离开涞源前给蒋介石去了电报汇报此事,否则蒋介石一定会误解他。
阎锡山玩这一手,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宋哲武已经和他阎锡山走到一起了。当然,阎锡山最想让蒋介石知道这件事,他就是想要蒋介石对宋哲武猜忌。
他认为蒋介石也一定会知道,甚至一两个小时后南京的蒋介石的案头就会摆上他宋哲武到达太原的详情报告。只要蒋介石对宋哲武有猜忌,那蒋介石就会做出拉拢或者试探宋哲武的举动,这样一来,宋哲武就会对蒋介石有所防范,即使他站到蒋介石的一方,也会有很大顾虑,毕竟蒋介石是不会忘记反对过他的人的 。这样,宋哲武也就会被蒋介石的脑海里打上反蒋的烙印。
人群前面,一个身着晋绥军蓝色军装,挂着上将军衔的矮胖粗壮年近五十的军人十分显眼,宋哲武知道这个一定就是阎锡山,上将军衔在晋绥军里也一样只有阎锡山一人。
宋哲武远远地跳下马,把皮大衣交给梁璧,整了整军服大步向阎锡山走去。
宋哲武在今世的记忆中留德的那一段时光印象极其强烈,特别是在军容仪表上更是十分严谨,此刻宋哲武一身笔挺的草绿色毛呢军装,肩上的金色将星闪闪发光,本就高挑的身材显得更加威风凛凛英姿勃发。
赵丕廉一溜小跑地抢到宋哲武的前面来到迎上来的阎锡山身前,给宋哲武介绍说:“文戈,这就是阎主席。”
宋哲武“啪”地一声给阎锡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第四路军总指挥、北方国民军副总司令宋哲武问候阎长官。”
宋哲武一副下属觐见长官的谦恭态度,让阎锡山很满意,也很开心,而且宋哲武明确强调他是北路军副总司令,这就是当众表明承认他是阎锡山的部下,要知道他阎锡山可是中华民国北方国民军总司令。
宋哲武可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有聚歼数万苏军,收复外蒙莫大功勋的堂堂上将,不仅亲来太原,还对他阎锡山持礼甚恭,这让阎锡山觉得很有面子,也让阎锡山对彻底说服宋哲武跟着他反蒋很有信心。
阎锡山高兴的满面春风,“哈哈”大笑,几步抢上前,一把拉住宋哲武的手,亲热地摇着说:“文戈老弟仪表堂堂英姿飒爽,不愧是东抗苏军北收外蒙的年轻俊杰,你这个大英雄可是为我们晋绥军争了大光,蒙可是盼文戈老弟盼得望眼欲穿啊!”
宋哲武看到站在前排的几个西装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知道这些人对阎锡山自作多情地把宋哲武说成是晋绥军感到有些可笑。
其实,阎锡山这话倒也不假,他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就任北路军总司令,理论上北方各部队都归他管辖,不仅是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是如此。只是阎锡山偷换了概念,他可以把宋哲武的功劳算到北路军或者他这个北路军总司令的身上,却不可以把它算在晋绥军的身上。
宋哲武的功劳自然是别人抢不走也抢不到的,阎锡山自然也不会傻到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让他身后的那些各派势力都明白,宋哲武是我阎锡山的人,没有我阎锡山宋哲武绝不会和你们站到一起,我阎某人才是反蒋势力的真正老大,反蒋领袖除了他阎锡山绝没有第二个人选。
对于阎锡山的话外之音,宋哲武自然是听得出,虽然心里也对阎锡山的心思有些鄙视,可嘴上还是说:“这次哲武北收外蒙东抗苏军,多亏阎长官给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这份功劳哲武不敢独享。”
“文戈老弟,你是我们晋绥军的大英雄,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蒙,让别人以为我们生分,蒙比文戈老弟痴长几岁,以后就称呼蒙百川兄吧。”
宋哲武的配合让阎锡山很高兴,他倒是真心想和宋哲武称兄唤弟,这样至少让外人觉得他们是一体,至少也是很亲密。
宋哲武忙摇着手说:“这万万不可,阎公乃同盟会元老,主政山西十几年来功绩卓著,连先总理都赞誉有加,哲武后进晚辈如何敢放肆。”
宋哲武虽然不再称呼阎锡山为阎长官,可也不敢称呼阎锡山为百川兄。一来是因为阎锡山的资格确实老,论年龄阎锡山今年已近五十,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他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军总司令。
孙中山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曾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阎锡山夤缘时会登上都督宝座并获得孙中山如此评价,在国内是仅有的一人。
其次,宋哲武虽然对阎锡山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表现很是不齿,可他这个后来人对阎锡山这个名人称兄道弟还真有些心理障碍。所以,也就借坡下驴,把阎长官改成了阎公。这样称呼虽然也是敬称,可毕竟有别于上下级称谓。他可不愿意被别人把他当做阎锡山的下属看待,刚才只是为了让阎锡山高兴。
宋哲武的一句“同盟会元老”让阎锡山兴奋的不得了,这个元老阎锡山还不够资格,公认的同盟会核心元老是宋教仁、黄兴、汪精卫、林森、蔡元培、于右任、陈其美、王宠惠、居正、张继、胡汉民、朱炳麟、孙毓筠、刘揆一、章太炎、陶成章等人。至于说到孙中山称赞他的事,那是阎锡山平生最引以为豪的。宋哲武当中提及,这更让阎锡山乐得心花怒放。
阎锡山呵呵笑着说:“蒙是山西人,自然要为一方百姓谋一方平安,先总理那是对蒙过赞了。来来,文戈,蒙给你介绍各地的前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