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国无疆最新章节!
“怎么,讨论了好几天,难道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吗?
几天以来,希特勒还是第一次这气定闲神的看着参谋部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或许人生气和郁闷都有一个过程和总量,时间一过,也就恢复正常了,之前再恼火的事儿,也不会导致心态失衡。
“这个……”
约德尔真不知道如何开说,到今天已经是1947年的1月12日了,德国最高统帅部内部会议开了很多次,其他军种内部的会议也是频繁的召开,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面对〖中〗国。
问题看似很简单,谁都能轻松理解透彻,可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昔日在讨论如何灭亡波兰、进军挪威、横扫英法等纤战事宜上都能侃侃而谈的人,如今都像是被灌了稽似的闭上了嘴巴,亦或者是意见高度不统一,吵得如同泼妇骂街一般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追根究底,约德尔知道问题棘手的主因在于大部分人都产生了畏敌情绪,这就好比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术想法,可再怎么说,老师都是有学术权威的,因而如今的德国上下,无不觉得挑战“老师”是一件风险极大且高度刺激的事情,明知一旦成功收益颇丰,可谁都不愿意看到失败的概率是如此之高。
约德尔坐在希特勒办公桌对面,却感觉像是和元首隔着十万八千里似的,以前元首一言一句他都能心领神会,可现在看来……
“是这糕的!”整理心情,深受俾斯麦铁血军事影响的约德尔还是开口说道:“根据多次会议探讨的结果,同时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不允许帝国成为欧洲唯一超级强国的,因而她更加不允许我们灭亡苏联,其战略发展目标也和我们一样是成为世界新秩序的缔造者,所以,中德之战是避无可避!”希特勒并未说出废话一词,而是领首点头,示意自己同意这么一个观点,地球就这么大,德国要是称霸了欧洲还顺带把苏联给弄成了后huā园陆地面积本来就少的地球,岂不是没有了〖中〗国人称王称霸的扩张地盘?所以,中德双方目标一致,可“一山不容二虎,一球不容双霸”双方战略利益发生冲突能有的,自然是一决雌雄,用成王败寇的尸山血海,来书写新的历史传奇。
“从当前的战争形势来讲,毫无疑问,参战时间太长且始终主导战争主动的我军,对〖中〗国而言并无太多的秘密,因为就连我们引以为傲的A四际依赖空气推进的先进作战潜艇技术都是源自于〖中〗国,我们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他们一清二楚”…
“而麻烦的是,我们并不了解〖中〗国,情报工作的不到位虽然是一大因由但对方防谍反间的措施细致到位更是主因,我们到现在为止,能够洞悉对手军事战斗力的资料很有限!”约德尔说到这里,终于把手中的报告递了出去,希特勒倒是很认真的快速浏览起来,可资料真如同约德尔所讲的那样太少了,实在太少了。
“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包括琉球群岛冲突在冉,我们通过日方了解到〖中〗国人的空中实力远超〖日〗本,朝鲜半岛战争几乎一开始他们就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整个半岛上空随时能见的都是〖中〗国人的飞机,且陆地战场因大部分都为歼灭战,倒是平壤之战日军反应〖中〗国陆军火力凶猛、装甲强大,而且是大量配置了直升机。”
“直升机?”希特勒眉头一皱。
德国陆军也有一支部队,是“黑骑士”航空师,该师是在中德正处于蜜月期之时,德国大举购入“力神”运输直升机和“夜鹰”武装直升机的基础上组建而来的神秘部队,该部队曾作为对英本土登陆战的战略预备部队中的一支王牌,但最终并未派上用场,反倒是在爱尔兰对英国散兵游勇的反游击战中,该部队粉墨登场便一发不可收,打得英国陆军的游击部队是哭爹喊娘的,效果好得出奇。
所以,约德尔一提及“直升机”希特勒就神经反应似的想到那种嗡嗡声中,桨叶呼呼直转,像是一辆飞行坦克一般从空中掠过,然后六个武器挂架上的火箭发射巢、多管速射机枪、大口径机炮等疯狂向敌阵地、车队人员倾泻飘泼弹雨的武装直升机,那强大的攻击能力甚至令曾参与过部队组建实验的古德里安吓得面色土灰,装甲部队真要是遭遇到了一群这么凶残的低空杀手,那么自己能剩下的,肯定是一坨坨废铁。
“是的,元首!”约德尔中肯的点头回应,接着讲道:“根据〖日〗本提供的交战电报记录显示,当时的平壤守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猛烈而又精准的炮火、无可阻挡的装甲洪流、遮天蔽日的直升机机群呼啸,还有那冷不丁防就突然射杀的大量狙击手,所以我们根据日军的反馈消息,估算我们的对手是一支极其依靠综合国力的强大,不计成本达到战役战术目的的军队,这一点可以从后来的琉球群岛争夺战,〖中〗国人的海军特混舰队疯狂火力准备之下,日军阵地像是被犁了几遍似的就可以看出!”
“当然,最能直观形象的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的战争实力,是他们在历次海外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荷属东印度的印尼发生排华事件,共和国海军迅速派出航母战斗群前去威慑:马来半岛发生三大种族冲突,共和国空军一天之内就将一支大量装配各型直升机的部队空运至两三千公里外的新加坡并迅速展开血腥〖镇〗压。”
“最让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日军瓦胡岛种族清洗事件中,上万华侨的生活都可以无忧无虑,因为共和国空军竟然在其本土组织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连续飞行上万公里的空投补给仅仅7月10日一天,日军就表示共和国空军有四个波次共计24架战略运输机完成了空投补给任务!”
“在短短六天时间里,就达到了150个架次,空投七八千吨的物资,结果愣是那些华侨乘坐撤侨豪华客轮离开之时,火奴鲁鲁国际机场里竟然剩下了许多物资,由此可分析得知,共和国空军俨然是一支大量装起先进喷气式飞机的部队,其战略运输机能跨越太平洋飞行。其战略轰炸机估计也能直接从其本土起飞轰炸我国境内目标。”希特勒频频点头,这些推断都是依照客观事实展开的,有差错也不会太远,而约德尔的推断还并未结束。
“共和国的海军实力是我们最想洞悉却难以琢磨的,现在我们掌握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们有三大舰队,分别主要任务区域是〖日〗本海与东海、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三大舰队也都有着各自的本土或海外基地,应该全都是装备一至三艘航空母舰的大型远洋舰队,单支舰队的战斗力应该和我们的单支舰队不相上下,但就目前而言,共和国海军要想远离其势力范围深入大西洋,其可能性并不高!”约德尔这话说得实在,海军战舰虽然动力强大且续航力不错,可到大西洋作战和到大西洋溜达是两回事儿,最远海外基地也只在波斯湾地区的共和国海军,在的德尔看来,只要德军牢牢掌控住北非地区即控制住苏伊士运河,那么共和国海军是不可能直接杀进地中海的,而对方要想绕过非洲大陆进入大西洋,超远的航程都足以导致后勤上的巨大麻烦。
“所以,我们总体的看法是,共和国的军事实力略超我国,尤其是在空军实力上,拥有科技优势的他们肯定更胜一筹,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陆军和海军都极为依赖强大的工业实力,尤其是陆军,更像是一支只知道用狂轰滥炸清洗对手后,然后再踩着敌人碎肉污血前进的队伍。
“所以,你的意见是?”希特勒面带微笑的问道。
“我的意见很简单,〖中〗国人并不可怕,帝国的陆军同样实力强大、
海军还要更加富有实战经验,至于空军方面的实力匮乏,这并非是个大麻烦,戈林元帅的帝国空军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机,并且帝国陆军即将装配一批地对空防空导弹和新型国产自动化防空高炮,地面防空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且舰载防空导弹、舰载反舰导弹等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希特勒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听不懂了,这些天他心情不好,武器装备部部长阿尔贝施佩尔递交给他的报告至今还都锁在抽屉里,一开始还以为是武器装备部因为中德即将大战而上报的军工生产再次扩大规模的申请报告,这对于德国而言可真是要命,最新一次的征召之后,德国就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因而不少工厂已经开始使用女工,难道要让所有的德国男人上战场拼杀,而后方全部用妇孺老幼来生产?
希特勒当时觉得心情不好,更不想因为这样的报告更加苦恼,所以就没看,但竟然没想到一向都报忧不报喜的施佩尔,竟然带来了好消息,只可惜现在报告锁在抽屉里,约德尔又在侃侃而谈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好处,愣是不懂,可还得装懂,希特勒显得有些盲从。
约德尔是好一阵对新型武器装备的〖兴〗奋罗嗦之后,希特勒的耳根这才清静下来,终于得空之下,希特勒赶紧问道所关心的话题。
“经过多日的商讨,你们想出了〖中〗国人会先从哪里下手了吗?有具体的应对计划…了吗?和〖中〗国人的作战肯定是长期而又漫长的,有总体的战略计划了吗?”希特勒的一连串问题,终于像是这寒冬时期的一飘飘冰水,彻底把约德尔骄躁的心浇湿得瑟瑟发抖,不说这些事儿还好,一说起来,身为参谋部部长的他,竟然还没有开始下令制定各方面的应对计划,整个中德军事对峙都已经展开了数日之久,原计划要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的冬季军事演习,专门是要威慑一番共和国进驻哈萨克斯坦陆军部队而为,可演习迟迟并未开始,这也是参谋部的失误。
不用希特勒再多说什么,约德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站起身来敬礼之后,拔脚就走,看着约德尔离去的背影、听到办公室门关上的声音,希特勒终于小小的胜利了一把,赶紧打开了抽屉,取出来武器装备部部长施佩尔递交的报告,迫不及待的祜除了稽封打开了文件袋,乖乖,厚厚一叠的报告全是各种新式武器装备的报告,咋一看之下,数据图表什么的很是不少。
对于火箭这种武器,希特勒是一点儿都不陌生的,当初从共和国进口的第一批火箭发射车和火箭弹,经过威力恐怖的测试之后,德国陆军并未第一时间用于装备,而是交给了陆军弹道学委员会进行拆解研究,v型导弹成熟之后,紧随德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成立的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始终把研制射程战术导弹、战略导弹、洲际战略导弹为宏伟目标,而经过不懈努力之后,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
最先取得圆满成功的便是在v碍弹基础之上研发出来的v3战术导弹,该型导弹在u2型基础之上并未作太大的气动外形改动,倒是得益于化学工业的进步,火箭推进剂改为了不对称二甲肼和抑制红色发烟硝酸,缩短了燃料装填时间、提高了发射安全系数、简化了发射步骤、提高了战场机动能力,尤其是其命中精度达到了300米,虽然其最大射程稍稍降低至了300千米,可从装备意义上来讲,自然比V-2导弹优秀了太多。
该型战术导弹已经列入了德国陆军大规模装备计划,在结合从共和国进口以及其自己研发的300毫米以下口径火箭炮和各口径火炮,德国陆军的炮兵将形成8至300公里的有效火力覆盖网,而在战术导弹的研究过程中,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决定,将原本设想的3200公里至5000
公里战略导弹、8000公里至13000公里洲际战略导弹两个研究组,合并为一个,因为三千公里左右的射程,从实战角度来讲并无太大的意义,而且当时德国也开始设想敌对目标是实力更强劲的〖中〗国,而并非是疲于为战争奔命的美国。
合并之后的两个小组提出了射程八千至一万公里的战略导弹设计构想,这样的一个射程,也足以确保从德国势力范围内打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但从射程设定上来讲,就显得比以往务实得多,如果连八千公里都能征服。还担心三四千公里实现不了吗?
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研究大型火箭的经验,德国人也是从v型导弹身上寻找经验,而从拆解共和国出口的大口径300毫米火箭弹的结果中发现,固体燃料火箭似乎更有发展前途,可后来德国科研人员才发现,原来并非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简直就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性难题,无法攻克这道难关,就意味着火箭根本上不了天,德国陆军迫不得已,将空军和海军也拉拢进来,毕竟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一旦攻克,对这两个军种装备导弹也有好处,所以四下凑集巨额经费之下,德国科研人员拼死研究,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然而能够安全飞行八千乃至一万公里后还能较为准确命中目标的战略导弹,可不是解决了发动机和燃料问题就行了,仅仅是导弹的制导系统,就把德国科研人员们难偻了。
u旖弹最大的诟病就在于其命中精度实在太差,五千米的命中精度对于军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想打击一个小镇,估计小镇的面积还不组几平方公里,结果误差达五千米的V-2导弹估计就打到另一个镇去了,而该型导弹采用的便是惯性制导系统,该系统难道还装配在射程更远的战略导弹上?德国人怕了,他们真怕装着核弹头的战略导弹飞了近一万公里后,落在了距离目标七八千米乃至几十公里之外,甚至发生原本射向美国,结果打到墨西哥的人间喜剧。
惯性制导系统能用,但必须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否则德国人还真不清楚自己的导弹会打到哪儿去,因而参与导弹制导系统设计的科研人员,根据导弹制导系统飞行偏差形成引导指令的方法不同,先分出了自主制导、自导引制导、遥控制导等三种类型,并且还打算采用两种以上方式的共同组合,形成复合制导的新制导方式,而在这三种类型中,德国人最不想用的当然是自主主导,u旖弹的命中精度已经让他们惶恐不已虽然在这一类型中,除了惯性制导之外,还有天文制导、地磁制导等,但德国人还是不想,只希望新的惯性制导系统能够不太离谱即可。
因而德国科研人员希望能够在自导引制导方向上取得研究进展而这种制导方式却很是复杂,因为它需要利用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依靠导弹上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计算出相对〖运〗动参数,最终促使导弹准确飞向目标,而这种能量很多,电磁波、红外线、激光、可见光等都有,但制造出能够准确捕捉这些信号且能快速解算相对位置数据的设备,德国人还是感觉到相当的困难。
没有办法德国人只能暂时停止在自导引制导方向上的努力,因为受制于新型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电子科技等方面的实力缺乏,在实验室里都无法制造出高灵敏度的红外引导头和雷达引导头,还谈什么大规模工业生产?更何况真有这种引导头,德国人也发现其实并合适再作于战略导弹反倒挺适合于射程较短,且需要射了就不管的战术导弹,比如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对空导弹等,因为战车、飞机、舰船等都有较强烈的雷达反射信号和红外辐射特征,一旦能够实现准确捕获,德国人还真能够制造出极为先进的各种用途导弹可惜的是,实力不济。
在自导引制导研究上的撤离,并为代表德国人就此甘心放弃这一极具前途的方向,他们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科研人员继续攻关努力其他人员都转移到了其他方向上,而经过后续的删选讨论发现遥控引导这种方式极为不靠谱,依靠地面站雷达或其他设备获得的数据再发送给导弹的这种制导方式,或许对于短距离的导弹而言很可行,比如地对空导弹,可对于射程八千近一万公里的战略导弹根本不切合实际,因为根本没有什么雷达能够有一万公里的有效探测距离。
没有办法,德国人最后才猛然发现,径了一圈儿下来,还真是发现只有惯性制导系统最切合现实需求,不仅因为之前u碍弹已经成功使用了惯性制导系统,虽然精度不怎么理想,可毕竟也是一个较为可靠的制导系统,更何况在他们犯愁之际,德国核物理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开始准备进行第一次核武器实验,而根据希特勒的战略指示,射程八千公里至一万公里的战略导弹,本身就造价昂贵,将来只会装备核弹头,不会装备常规战斗部,而核武器的打击范围很大,足以消弭精度不足带来的影响。
于是乎,德国战略火箭研究计划正式宣告进入集中攻关时期,在此之前,德国人已经在电机、电气、电液执行机构和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进展迅速,确定了以惯性制导系统之后不久,第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便开始试车了。
火箭发动机的首次测试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它为导弹的具体设计带来了许多好处,德国人很快拿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并风风火火的准备进行第二次时间更长的发动机试车,以及首次的火箭一比一模型的风洞实验,而几乎与此同时,研究车载系统的部门也传来了好消息,依照共和国建设集团出口至德国的八轴200吨牵引车为蓝本,结合中柴动力公司出口的增压风冷发动机、广西柳工生产的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川
渝机械公司的油气弹簧独立悬挂等等,未来承担战略导弹公路机动任务的载重车已经完成组装测试,将进行严密细致的行驶测试。
如此一来,希特勒自然想不高兴都不行,因为施佩尔送到他面前的报告,赫然是首次进行核试验和远程火箭试射的报告,虽然严谨认真的施佩尔显得有些呆板,竟然在报告之前附带了太多的技术资料和说明,但这也并不影响希特勒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