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抵达前线

盗帅二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唐盗帅最新章节!

    第三十四章 抵达前线

    青海都护府最近特别的热闹。

    青海当初是杜荷利用吐蕃战败,强行从吐蕃人的手上割让来的。起先李世民还有些不情愿,觉得青海在高原境内,有及严重的高原气候,并不适应他们生存,但是让杜荷说服了。

    说服李世民的理由只有两点,青海位于青海湖附近,这里水草极其优良,是绝佳的牧马之地。另外,青海还是最大的淡水盐产地,拥有数量庞大的食用盐。

    作为农耕民族,唐朝缺的就是驯养军马的牧马之地,而关中长安位于华夏领土版块的西方,远离大海,食盐急缺,每年从江南一代运往长安的食盐足以堆成高山,压垮数十万大军。数额如此之大,运费几何,显而易见。

    青海的存在,正好能够满足这个条件。

    经过三年的发展,青海马场拥有军马近乎十万匹,位于唐朝所有马场的第三位。境内的盐田也大范围的展开了开采,至今已经完全满足关中数百万人口的需求,为大唐节省了一笔天文数字。

    因为如此大利,李世民对于青海也格外重视,特地在青海建立了都护府,并且命长平郡公张亮为都护,负责护卫青海的安定。

    青海与吐蕃相邻,是攻入吐蕃的跳板,十数万的大军将在这里集合。

    青海因为偏远,人口较为稀少。一时间涌入大批兵卒,让境内的百姓皆有些胆颤。但随即发现,这一个个的兵卒将士都有着极高的自律性,他们极少扰民,个别偶尔发生的事故摩擦,最后都会有人过来处理。

    负责事件的官员,并非是百姓想象中的包庇偏袒,而是认真取证,不偏不倚,渐渐的百姓也安心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行程,杜荷率领的四万精锐正式抵达青海。

    青海都护张亮早以扫榻以待,赶到的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将军刘兰、右领军将军辛獠儿、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人也在青海界内相迎。

    他们都不是驻扎在京师的京军,而是各地冲折府的府兵,受到了征召,同时赶来青海集合。

    唐朝作战,每每都征召战区附近的府兵,皆是青海附近的人,故而杜荷这位远在长安的三军统帅是最晚抵达的。

    当他进入青海地界的时候,闻讯的各路将领已然列出了容重的迎接阵势。

    “见过大总管……”张亮带着牛进达、刘兰、辛獠儿、刘伯英一并像杜荷行礼。

    杜荷翻身下马,忙上前将张亮搀扶而起,笑道:“张老将军不必多礼……诸位将军也起来吧。论资历杜荷属于诸位的晚辈,承蒙陛下信赖,授予主帅之职。自问作战经验,远比不上各位,并肩作战,若有什么失误之处,还望大家指出……”他和气的说着,并没有摆出任何的架子。

    一干诸将忙道不敢,彼此无形中也亲近了许多。

    张亮见此,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在这些将军中,属他压力最大。自从得知统帅是杜荷之后,张亮的心一直就没有安定过。他并非是怕杜荷没有本事,反之是怕杜荷太有本事,就如霍去病一样。

    霍去病少年英雄,那是何等了得。然而就是因为太厉害,性子也就无比的高傲,从来不顾及他人的情绪。当年霍去病的远征军在回师的时候,粮草耗尽,许多士卒饿死途中。而霍去病的车驾里,却有一股恶臭。那是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酒肉。因为数量太多太多,吃不了,在路上发臭了。

    人无完人,霍去病年少得志,性子有些瑕疵,也是理所当然。

    杜荷与霍去病一般,都是年少得志,如果杜荷如霍去病一样的高傲,那情况就异常严重了。

    初唐可不是武帝朝,现今的每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将军,他们大多都是为李唐打过天下,立过战功的老将。杜荷若太过高傲,不将这些老将看在眼底,那必然会造成军心不和,做不到令行禁止。

    现在见杜荷如此,张亮也放心下来。

    杜荷一路来也有算计,他清楚自己比不上李靖、李绩、李道宗。他们这三位不但有本事,还有威信,有三军信服的力量,这一点正是他不具备的。想要真正让所有人信服,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真才实学,打好这一场仗。

    尊重靠的是自己的争取,而不是他人的给予。

    依照杜荷现在的权力,确实可以依仗李世民的声势,来一个下马威,让他人敬畏。可这样并不能真正的让人心服,他们服的是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实实在在的打一场胜战,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才具有说服力。

    故而打从一开始,杜荷就没有炫耀自己权力的打算,一切都凭实力说话。

    对于杜荷的实力,前来迎接的诸将都有所了解,能够击败侯君集,已经说一明一切。他们之间存在的唯一隔阂就是资历,杜荷还是太年轻……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忍受比自己小许多的小家伙在面前指手画脚,教他们怎么做事。

    杜荷不摆任何架子,也对了他们的心思,都觉得杜荷这钦点的统帅已经给他们面子了,他们自然乐意支持。

    杜荷与张亮并肩而行。

    张亮五旬之龄,浓眉大眼,声音宏亮,中气十足,给人一股猛张飞似得感觉。若真将他视为猛张飞,那就大错特错了。李世民对于他的评价是“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作为凌烟阁排列十六位的功臣,他自然有着常人难以比及之处。

    “老将军,兵士集结的怎么样了?”杜荷客气的说着。

    张亮毫不迟疑的答道:“各路兵马,已经集结完毕……不过,恐怕一时间难以出征……”他眉宇间透露着忧色。

    “是因为高原气候吧……”杜荷笑着说着原因,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在他的记忆中青海已经存有高原气候的特征了。

    张亮诧异道:“大总管果非常人,确实是高原气候。这里的气候独特,不习惯的人一时间难以承受。聚集的近十万大军,就如得了瘟疫一般,三分之一人受到了影响。余下的人或多或少也有些问题,固不那么严重,可士气不可避免的受到降低……不是出征的时候。另外大总管带来的四万兵马,现在看起来是生龙活虎的,过不了一两天,少说也有一半人死鳖鳖。”他在青海已有三年,已经适应这里的气候,对于这里气候,早已深有体会。

    杜荷对于高原气候在了解不过了,点头道:“这一仗,形势严峻,我们不但要与人斗,还要与天斗。老将军的兵卒如何,他们应该已经习惯这里的气候了吧?”

    张亮答道:“这是自然,最初也是一样,死不搭活的。一个月左右,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三年过去,自然就习惯了。”

    “一个月,那我们就休整一个月,让所有兵卒在青海调养,进行适应性训练,尽可能的让他们适应这里的气候。免得到时候成为软脚虾,任人宰割。”杜荷此刻体现了三军统帅应有的冷静,并没有过度的高估唐兵的身体素质,要与老天斗,就必须做足准备。

    张亮叹服赞道:“明智的决定……”杜荷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他靠的这些年在青海的心得,那杜荷靠的是什么?

    张亮虽是老将,却也没有倚老卖老之心,在这番交谈中已经认可了杜荷作为三军统帅的存在。

    杜荷也察觉到张亮语气的变化,微微一笑道:“象雄国、吐蕃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可有什么消息?”

    张亮摇头道:“吐蕃早在发动进攻的一开始,便了象雄国所有对外通讯,我们得不到任何消息。最近吐蕃已经在边境整备,相信已经得到了我们的意动。为了防止我们与象雄国联合配合,他们更是加强了。在大总管未抵达的这两个月里,我先后十次派密探想与象雄国接触,最后都杳无音讯,全无收获。不过这样也证明了一点,象雄国还在,并没有被灭亡。”

    杜荷琢磨了片刻道:“那祝霍是怎么突破的,有没有可能依照老路,重新与象雄国取得联系。”

    张亮再次摇头:“这一点我也想过,详细的询问过可能。祝霍是翻山而来,这下山容易,上山难。他下的来,上不去。我还不信,特地让军中最擅于攀岩的士卒去尝试了番,结果失败了……”

    杜荷颔首点头,也不在多问了,心中也明白了一点,张亮能够位列凌烟阁,确实非等闲之辈,自己想到的他未必想不到,能试的办法都应该尝试过了。

    他看着前方,心想:“看来,只能由我亲自出马了!”

    杜荷在后世还是杜长天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以轻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站在世界的最高点。现在他的轻功,还没有到当时的水准,可他翻越的也不是珠穆朗玛峰呀。

    一个月的休整,应该够自己跑一个来回。通知象雄国,里应外合,前后使力。

    杜荷心底盘算着,最后道:“老将军,回头你让人将祝霍带到我的军帐,我有事情问他……”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