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稻花十里香最新章节!
[第3章第3卷]
第50节第四十一章:这个夏天,有点凉
很快,没过几天,周家的农会已沸沸扬扬的办了起来,平山村,竟有五分之四的人家入了农会。
“你家入会没有?”这是平山村最新的问候语,相当于“吃了没?”“今天你喝了没有?”
入了农会的,听过都会心一笑,暗暗松了一口气,面上还得带出些矜持:“左右是给周家面子,俺家,可是张大山大哥亲自来请的……”
“那是,那是,你老哥是谁呀!”心里却说,俺家是周大虎来签的,周大虎那是周大少爷身边的人呢。
没入农会的,吐口口水,撇着嘴道:“俺家是正经良民,凭什么给周家当雇工?”
眼睛还得四下望望,表情也不屑的紧,心里骂道,俺家的小三子多么机灵,周家却看不上,不让挣那一个月几百个大钱,呸,什么东西!“周家那银子,狐狸精变的,不定哪天变成石头了!”
听的那位,锄头就重重锄在地上,“可不是咋滴,好好的人不当,去做奴才……”
“农会里哪条是要卖身为奴的?”身后庄稼地里闪出来里正,沉着脸,看着眼前的二位。
里正的权威在小小的平山村那一向是好使的,二人慢慢低下头,打了招呼,找个借口溜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里正许久才叹息了一声,怎么感觉自己有些仗势欺人?
他又何尝不知道,周博的做法,虽说是为大多数人谋了福利,但总让他有种压抑的感觉。
“爹,你就是想太多了,咱们跟着周家,日子眼瞅着也会比以前更好,您老人家的身份又在村里摆着,村里谁还敢不敬重您的?”
王俊峰的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听在他耳朵里,却还是略左右瞧了瞧。
看着他的动作,王俊峰失笑,接过他的家伙什,道:“回家了,回家了,看这天要下雨,咱家那鸭舍,可得再搭些芦草上去,周家小七娘说了,这鸭子呀……”
里正听着儿子的话,连连点头。
爷俩个声音越行越远了。
凡入了周家农会之人,现在有富裕银子的,都统一在周家买了鸭子,周家的鸭子不吃禾苗只吃杂草,而且价格和外面的一样,就算不一样,大家也只信周家的。大家都不笨,周家那是得过山神保佑的人家,现在肯帮拉大家,还等什么?
平山村穷,那没富裕银子的,如宋山冬之流,更是大多数,也在周家租来了神奇的鸭子,每月需要上缴一定数量的鸭蛋即可。
“啥叫玉米?”宋山冬迟疑地开口,“收了小麦,还可以种这个?”
周满仓略顿了顿,又看了他一眼,才说,“冬子,让种啥种啥,咋忘了?”
看他态度软和,宋山冬这才松了一口气,低声道:“俺没说不种,就是不知道这是个啥物件。”
他低头,也不看着大家,只低声道:“真的,真的,俺真没别的意思。”
大家笑起来,这虎家伙不耍坏心眼,敢说敢干,倒也不让人烦。
饶是这样,还让周康瞪了好几眼,背后的东平也捅了他几下子。
“冬子说的是,这个玉米,是俺家少爷托白大公子问过农政司的,说是产量足好种活,特意给咱们要过来的,只种这一季地里还免税一年呢。”
“说了吧,跟着周家尽沾实惠光!”
“免税一年,那今年过了秋,可以剩下不少粮食啦!”
“过冬的时候,再换些酒,肉,等着过个好年吧。”
里正也咨询过县里,知道周满仓说得俱是实情,也跟着点头说:“跟着农政司,总没错的。”
这场面,周博是不会出面的,周满仓抬手阻止了大家的议论,“俺老汉觉得,收了小麦地正好闲着的人家,可以种些,力气总归是有的吧!”
“周老爷子说得是!”周家也没说让你拔了地里的庄稼种玉米,只说收了麦的有闲地的可以种。
家里种了两样庄稼的就轻松了,免了一年的税,还能跟上周家的步子。
有周家托着,不怕啥!
麦收后,农会各家在周家的号令下,皆在自家的空地上,种上了大豆和新引进的玉米,虽然不知道这玉米是个啥物事,但周家让种,大家就都果断种上了。
周家的农会建立得非常顺利,让雪见这个新新人类都怔目结舌,对周博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放前世,绝对的商业奇才,比自己更像穿越人士,雪见特别想跟他探讨一下朝鲜挑战全世界的事,想听听他是哪个时代穿过来的?!
“比我还更像穿过来的,这让我情何以堪?”雪见下意识的摇着头,深深的感慨着。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管在哪朝哪代哪个时空,都会像疖子一样,早晚出头!
珍味斋的蘑菇卖得出奇得好,再加上端午时的赠送给大家品尝的腌鸭蛋和松花蛋,连青州或者更远些的州县,也慢慢知道了安宁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听说可以四季出蘑菇的店铺,都纷纷过来批发。
反正山洞的蘑菇长势良好,这无本的买卖,不光让周家众人彻底脱贫,还让白逸天数钱数得眉开眼笑。
周博在周宅旁边又盖了一家简单的三进庭院,外院养鸭子,里面两进专门腌鸭蛋和松花蛋,四娘做了此处的“院长”,并点了王家的媳妇晓月和马婶做管事的,月银一两银子。
四娘对晓月和马婶说:“咱‘松花院’还需要招几个干活麻利不懒不尖的,只一样,大哥说得在农会的人家里选才是。”
“这事包俺娘俩身上,四娘子请放心吧!”晓月大声说,“包管挑的人,个顶个的好使!”
四娘点头,“晓月姐办事,四娘自然是放心的。”
当天,这事儿在平头村都炸开了锅,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婆娘们,都纷纷过来毛遂自荐来做工,听说在这腌蛋的活每日只需半天,月银六百钱,这不是天上掉银子吗?
到底晓月和马婶斟酌再三,挑了老实厚道的五人。没被挑中的也不着急,都知道明年全县可能都要养鸭,这蛋自然周家会收上一大半,俺蛋的活计,自然还会招人的,再招也只入了农会的人家挑,咱总是有机会滴。
杜海也回村,挑了东平在内的四五个机灵的小伙计,月银也是五百钱到一两银子,一月还有两天的休息,直让村里人羡慕的要命。到底周家三叔找上门来,三叔家的长子周阳年纪比东平小了两岁,也还算是伶俐,也一同去了安宁县。
这个炎热的夏天,平山村人一直都是热血沸腾,每日除了农忙,就是听关于周家的各种新鲜事,忙得不亦乐乎。
相比于平山村民众的繁忙,周家就平静许多了。
几个孩子营养跟得上,自然雨后春笋般的窜个儿,衣服穿不了一个月就见小,二娘等人自然边做新衣边埋怨着边乐得合不拢嘴。
四娘每日上午过去“蛋房”,下午陪姐姐一起做衣,忙碌而满足。
七娘自不用说了,凡是白逸天买来的鸭子,必定是要过七娘的手“培训”的,培训后合格的鸭子,才能上各家的稻田上岗。这后面小园葫芦架下,均成了七娘的领地。
只五娘和六郎,这两个猴子,大夏天的窜上窜下,看得大家都闹心。
井水里,始终都有湃过的果子解暑;新式的浴房里,随时可以充个凉;虽然无冰,但各屋都有几盆洼凉的井水降温。
这个夏天,有点凉。
雪见和周博也很忙碌,小葫芦已陆陆续续的长了出来,石膏模子,周博也前前后后做了几百个。
商量着,是不是可以开始给葫芦穿上石膏“外衣”了?
两个人全是外行,全靠猜的,但也知道此事重大,索性锁了小园的门,周博自己装了钥匙。
家里人倒不在意,小些的孩子巴望着去大青河边玩水,对自家的小园,早没有兴趣。
这半个月来,俩个人摸索着试验着,如何给那么小的葫芦挂上模子,于是天天泡在小园中,葫芦多,模子少,剩下的葫芦,周博想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办法,干脆寻了许多精致刻花的木板,每个葫芦用两个木板夹起来,缠上细细密密的渔线。
雪见眼睛一亮,笑眯眯地说:“这个好,这个好,还是大少爷这个法子好,又简单,又易成功。”
这样说着,雪见也来了灵感,直接用了渔线按一定的距离均匀地竖着拴在葫芦的表面,可以想象得出来,因拴有绳子的部位不再生长,没拴绳子的部位继续生长,这样就可以制成极具观赏性的三棱、四棱等多种圆棱形葫芦。
范制葫芦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当然这是雪见不知道的,幸亏这是一个架空的历史,否则她就要像其他穿越人士一样改写历史了。
俩个人越忙越起劲,灵感更是源源涌现,每天雪见都会把这些灵感记下来,留待明年再用了。
明年,明年什么样呢?雪见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明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