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娶悦最新章节!
【后续的故事】
永平二年,原鹿侯阴识去世。长子阴躬承袭爵位。程素失去当家主母身份,郁郁返回汝州程家养老。
永平三年,邓训和苏悦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为怀念救主而亡的朱雀,邓训为长子取名为邓骘。同年,刘庄在阴丽华劝说下,册封马敏为后,阴莲秀为贵人。
永平六年,东北乌桓局势不稳,刘庄再次启用邓训,拜邓训为护乌桓校尉,镇守东北辽东、渔阳及朔方一带。因邓训夫妇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原羽林军退役军人等诸多故人携将老幼,跟随邓训徙守边关。
永平七年,太后阴丽华逝世,后与光武帝合葬于原陵。
永平十八年,刘庄病逝,章帝刘炟即位。
建初三年,刘炟任命邓训为谒者,率军队、民工治理滹沱河、百臼河,疏通漕运。邓训夫妇俩认真走访考察后,发现此段漕运线路途经三百八十九处险要之地,在前期的工程施工中,因天险难通,导致民工溺亡摔伤者无以计数。估算考量后,邓训认为该项工程劳民伤财,他冒着得罪一帮官员的风险,上书刘炟停罢此项工程,改由陆路通行,解散民工劳役数千人,为国库节省开支数以亿计,此举深得百姓拥戴赞誉。
元和三年,甘肃河西一带的卢水胡反叛,刘炟任命邓训为谒者,率兵至武威平息叛乱,后又拜邓训为张掖太守。
永元二年,西北一带的羌族再次起事,和帝刘肇拜邓训为任护羌校尉,驻守西北临羌一带。邓训收罗小月氏豪健少年数百人组成“义从胡”。继又派长史任尚率部制造革船,渡过黄河,再击迷唐羌于大、小榆谷,迫迷唐率部西迁千余里。湟中安定后,邓训留弛刑徒2000多人屯田黄河两岸,修城堡,兴水利。邓训以恩信对待羌人,备受信任和爱戴,人心收复,两族停罢干戈。
永元四年,邓训因病卒于任所,和帝追封为平寿敬侯。邓训去世后,每天前来祭奠者多达数千人。他曾任职过的地方百姓闻知后,也奔走哭告,追忆恩德。河湟百姓还特别为他立祠,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保留至今。
邓训和苏悦一共育有五子一女。长子邓骘,官至大将军,赐封上蔡侯。次子邓京,赐封黄门侍郎。三子邓悝,官至城门校尉,赐封叶侯。四子邓弘,官至虎贲中郎将,赐封西平侯。五子邓阊,官至侍中,赐封西华侯。女儿邓绥,则为历史上有名的“兴灭国,继绝世”的和帝皇后。
邓绥母仪天下,亲掌汉朝江山十六年,智慧超群,勤勉躬耕,挽危机重重的东汉江山于既倒,立下了不世之功。邓骘位极人臣,力谋为国,忠心耿耿,且恭顺节俭,孝心动天,品德高尚。整个邓氏家族光宠显赫,但都遵守法度,毫无骄横跋扈之形态,时称“阖门静居”。 唐高宗永徽年间的吏部尚书唐临撰写的《冥报》一文赞曰:“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
【邓训史料】
邓训,东国第一功臣邓禹的第六子,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历明、章、和三帝,先后任郎中、乌桓(东北)校尉、张掖(甘肃)太守、护羌(西北)校尉。
无论在哪任职,官职高低,他对同事对下属始终都平等相待,毫无贵贱之分,且宽洪大量,并乐善好施,《后汉纪》说他:“好施爱士,济人之急,士无贵贱,见之如旧。”邓训对人宽恕,但对家人尤其是对待下一代要求非常严格,闻过即纠,决不姑息。因而其高尚品德受到朝野上下一致爱戴。 邓训一生的功绩很多,但是,他最后出任护羌校尉,以德立信,恩施异族,迅速平定西北乱局,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为后人千秋传颂。
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正月,章帝刘炟逝世,其四子,时年9岁的刘肇继承皇位,是为和帝,就在这主弱臣强,容易出现政局动荡不安的关健时期,河湟流域(今青海甘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安全形势却急剧恶化起来。由于时任护羌校尉张纡诱杀了羌人首领迷吾,各部羌人群情激愤,一时间反抗朝廷的羌人达四万之众。在这种情况下,在民族矛盾触即发的严峻形势下,张纡被撤职。朝中大臣一致举荐德高望重的邓训接任护羌校尉这一重任。
邓训到任后,正赶上羌人首领前来进攻。迷唐是被张纡杀的羌人首领迷吾的儿子,他为父报仇心切,所以率先前来。迷唐率一万多骑兵来到城外,不敢直接攻打邓训,准备先攻打小月支部落,意欲将其制服后,再胁迫他们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健时刻,邓训力排众议 下令打开城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不仅如此,邓训甚至敞开自己的家门,收留老弱妇孺。对此,小月支胡人非常感动,说:“过去汉朝常常欺压我们,如今邓使君却用恩德诚信对待我们,打开城门接纳我们”,都欢喜叩头顶礼,纷纷表示“听凭使君号令”。后来,邓训利用这支胡人的力量,使西北地区得到了平定。
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历史上有谁在当时民族矛盾如此尖锐的严峻局面前,竟力排众议,敢大开城门,并敞开家门,从而避免另一个民族被屠戳的惨剧发生的呢?倘若邓训博大的胸襟,稍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念,岂肯开门纳胡,爱之如子?这怎不让羌胡百姓敬如父母,感戴千秋?!
秦汉时生活在青海湟水河流域一带仍处于蒙昧状态,当地的羌和小月支等少数民族,四处游猎,居无定所,是邓训任护羌校尉后,首先筑城郭,修水利,教他们盖房子,将屯田分给戌边移民和当地贫民耕种。此外邓训还派人教他们把捕捉到的的幼兽饲养起来,养大后再宰杀,从此青海有了原始的驯化动物。
古湟中河流众多,但那时的羌人只能在陆地上活动,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渡过那湍急的河流。邓训就派人用剥下来的牛羊皮做成船,“缝革为船,置于箪上以渡河”。这就是最早牛羊皮筏子的原型。从此,青海有了这一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当时的羌人与无医药知识,得病后,不会寻医看病,而是请法师施展法术,祈求病情好转。然一量病情加重,性格倔强的羌人常常Cao刀**,了结自己的生命,所谓“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剌。”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或许与当时科学水平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邓训对羌胡这一陋习十分了解,每听闻有羌人生病时,就派人把他们绑起来,将兵器拿走,同时派医生为这些人治病,且提供药品,悉心照料,结果治好了很多人。这是个改变一方陋习义举,在羌有地区具有划时代意义。邓训此举,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羌胡等少数民族种族的繁衍,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持续发展。行动超越语言,邓训的这番作为,使得羌胡各族百姓无不感动悦服。
和帝永元四年(92年),邓训在西宁任所病故,享年五十三岁。邓训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无论是汉官百姓,还是羌胡人等,他们都自发前往哀掉,每日多达数千人。后汉书载:“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深受邓训恩泽的各少数民族军民“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剌杀其犬马牛羊”他们当时的感觉是有如天塌,甚于逝去父母之悲,他们哀号道:“邓使君已死,我曹变俱死耳”。邓训数年前担任乌桓(今大兴安岭中部)校尉时的部下和百姓,在得知邓训去世的噩耗后,“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这是一幅何等感天动地的画面!在给邓训送葬的队伍中,甚至还曾出现过大量因悲伤过度而**的人。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难计其数的帝王将相中是仅有之个案!
在邓训最后任职的所在地西平(今青海省会西宁)“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邓训由生前为守护一方的大将,其死后又被羌胡百姓奉为自己部族的保护神。
(PS:这一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友微音1959整理,真诚致谢。)
【期待再次相遇】
写作就像是双线的人生,在枯燥平庸甚至让人腻烦的现实生活中,为我铺开了一条充满奇遇和亮丽风景的心灵之路。
但写作的过程又是寂寞而漫长的。亲们,感谢一路有你陪伴,让我有勇气和责任,将六郎的追妻之旅写到最后。不可避免的,这本书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希望你们给予谅解和包容。
在写完《花好月圆》一章时,我还不觉得难过,可当我整理完六郎的生平作为后记时,我的眼眶却突然有些酸涩。几个月以来,这些人物在我脑海里辗转浮现,朝夕相伴,却在一刹那间就要与我道别了,我突然有了失恋的感觉。
都说治愈失恋,最好的方法是尽快开始一段新的恋爱。可是年底单位工作十分繁忙,加之最近半年身体屡有不适,我需要一段身心的休整期。因此,虽然新书《碧城》的大纲已经完成,但我暂时还不会开文。亲们,网海茫茫,后会有期。希望在下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再次相遇。
最后,真诚祝福我所有的读者和作者朋友,爱情美满,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