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韩国的应对

蚂蚱不吃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白起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方想要借此来拖延时间。如果对方真有诚意的话,直接献城投降就好。现在却要得到赵王的应准,如果赵王不同意的话,那自己岂不是空欢喜一场。至于赵丹家人在邯郸的说辞,那更好破解,自己只需派人散布赵丹战死的消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白起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白起却是忘了,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没有得到秦国的保证,秦王若是不应准,继续攻打太原郡,与赵国为难,那赵丹“献城”的举动就成了笑话。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白起皱眉道:“先生未免太过没有诚意了吧?”

    虞卿却是正色摇头,道:“今少梁地契、舆图皆在此,我实在不明白,将军还想赵国拿出什么样的诚意,将军方能相信。赵国披甲之兵数十万,较之秦国只多不少。将军今可不费一兵一卒取少梁之地,于秦国大利也。此去邯郸,千里之遥,使者往返不过一月。一月后,赵国割让少梁,秦、赵皆大欢喜。两国永结同好,韩、魏不敢小觑,秦国大兵南下,饮马河水(即黄河)之畔,取函谷关,经略中原。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夺三川、南阳之地,光复霸业。难道将军真的打定主意,咄咄逼人,与赵国为难,将赵国推向韩国吗?”

    白起轻声叹气,解释道:“若赵王肯割让少梁,秦王自然多半会继续结交赵国。但这些都是先生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本将罢兵容易,但若是赵王不愿割让城池,本将岂不是白白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虞卿也知道,白起不傻。自然会认为这多半是自己的缓兵之计,想要对方完全信任是不可能的。一个虚无缥缈的保证并不能让白起肯下这个赌注,自己开的砝码还要再高一些。

    “将军自渡河领兵攻打河西,屡战屡胜,兵锋不可抵挡。赵国步步紧退,如今只有少梁一城可守。不过。将军貌似占据绝对的上风,却要当心物极必反。老子云,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如果将军现在攻城,少梁守军已存死志,秦军伤亡必定巨大。为将军计,为秦国计。何不行欲擒故纵之计,先行削弱赵军抵抗的意志,待赵军士气衰落再行攻城?如此计较的话,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天气转暖,攻城的话较之现在容易三分。而且,彼时,邯郸的消息也会传递过来。将军或可兵不血刃地拿下少梁。”

    见白起露出沉思的表情,虞卿又加了一把火。道:“我这里有赵国河西郡守赵丹亲笔书写给赵王的信件,里面言之凿凿,将军不妨一阅。”

    白起微微点了点头,接过了信件,略一通读,露出一丝不易察觉地笑容。说道:“将军受赵郡守的嘱托,要将这封信转交给赵王,现在却私自将信件交给本将,不觉得不忠于赵丹吗?”

    对于白起的指责,虞卿也不着恼。反而笑道:“我若是不先来拜见将军,又怎么从十万大军的包围里从容前往邯郸呢?若是不能转交信件,怕是更不忠心吧!何况,(虞)卿虽然是赵人,但却一直认为,普天之下,能和赵国为盟,互相取得最大的利益者,莫过于秦国也!秦、赵联盟,南可灭韩、楚,东可灭魏、齐,若是不生嫌隙,这天下,秦、赵大可瓜而分之!将军若是信赖(虞)卿,(虞)卿自请前往邯郸,说服赵王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两国并力南伐魏国,蚕食中原,岂不好过三晋结盟抗衡秦国?将军当知,如今的韩国,咄咄逼人之势要远远甚于秦国!”

    白起点了点头,接受了虞卿的提议,道:“既然先生这么说,那本将姑且相信先生一回。不过,一月之内,本将若是没有接到赵王割地的承诺,这秦、赵之盟,也只能作罢了!赵国想要和我们秦国争锋,想要摆平燕、齐、韩、魏四国,所花费的代价怕是不菲!”

    虞卿微微点了点头,信誓旦旦地保证道:“既然如此,(虞)卿就先告辞了,从今日起,一月之内,必然有邯郸的消息传来!”说完就作揖告退了。

    虞卿一离开大帐,卫尉王翦就有些着急地说道:“将军!这些说客的话不能轻信!况且,临出征前,王上反复交代,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太原,我们若是按兵不动的话,王上得知一定震怒!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赵国调动大军前来增援少梁。”

    私下和赵国议和,这样的罪名足够两人解职回国的了。王翦实在不明白,白起为何会犯这样的小错误,听信了对方的一面之词,白白放跑了一名从少梁出来的使者。说不定对方一旦回到邯郸,就将秦军的虚实全部道来,到时再带领十几万大军来给自己“想要的答复”!

    白起望了一眼王翦,莫名其妙地笑了,解释道:“王副将权且放心就是!本将自然不会那么傻,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苦等一个月。不过,王副将你没有发现吗?我军虽然士气高昂,但连番苦战,确实需要休息。赵国的大军也被我们逼到了绝路上!如果现在攻城的话,赵军乃是哀兵,哀兵虽然不一定必胜,但想要战胜哀军的话,伤亡必然不小。这可不是本将想要的结果。拿下了少梁,我们还要渡河面对太原的赵军,对方可是以逸待劳,严防死守。到时候,我们拿下大半个太原,又剩下多少人用来防守呢?!”

    王翦被这个问题愣住了,有些恍然大悟道:“将军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不过是假装应承下来,麻痹赵国。等赵军松懈后,再一战而下少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王翦就明白了。

    白起却是神秘地摇了摇头,道:“这个不过是中策,本将这里还有一个上策。只是如今时机还没有成熟,过段时间,应该就可以执行了。”

    韩国,新郑。

    虽然秦国这次集结大军的行动很是隐秘,但大军一旦开拨,造成的巨大动静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尤其是韩国有心加强了关中情报搜罗的情况下。武安君白起、卫尉王翦,秦国派出好大的阵仗,十几万大军南北两路夹击,一路势如破竹地攻进河西,赵国被打的丢盔弃甲,仅仅余下少梁一城之地,这个消息震惊了韩国的朝野!谁都想到了,秦国会趁着这个混乱的时局出手;但谁也没有想到,秦国出手的对象乃是自己的盟友——赵国!

    接到秦国攻打河西的消息。韩王第一时间召集了群臣商讨对策。压在韩国头上的两座大山——秦国和赵国,如今不和,因为河西大打出手,让韩国上下彻底松了一口气。任哪个国家被当世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盯上,日子总会显得艰难些。韩国最担心的是秦、赵两国齐心协力来讨伐韩国,韩国虽然自信可以抵挡,但元气势必大伤,而韩国一旦不能保持对魏国、齐国、楚国绝对的优势。难免就会有人被挑拨,趁火打劫韩国。好在秦、赵从没有真正地掀起风浪。如今更是分崩离析,眼下最开心的莫过于韩国了。

    丞相张平最先献言道:“王上!如今秦国进犯河西,乃上天赐予我们韩国的大好机会。臣以为王上可速派使者前往邯郸,缓和与赵国的关系,声明韩国的主张。若是有可能,可促成韩、赵两国结盟一事。将秦国的势力重新限制在关中。”

    太尉暴鸢则说的更直接一些,道:“中原已经有韩、魏、赵、齐、楚五国,五国争雄,势力已经犬牙交错。若是再加进一个秦国,形式更加复杂。秦、赵两国相比。无论是比国力还是军队的战斗力抑或君王、将军的贤能,秦国都要高上一层,且秦国一定对一统天下没有私心。臣以为,绝对不能让秦国的势力进入中原。王上当派遣大军支援赵国,攻打秦国。如此,赵国感恩于我们韩国,三晋联盟重开。三国并力西进,可分关中之地。秦国既灭,这天下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我们韩国相提并论。到时,挑唆各国争斗不已,最后获利的还是我们韩国!”

    韩、赵、魏三国结盟,瓜分秦国?!不少军方的大臣都为暴鸢这个大胆的想法激动不已。韩国上下一直把秦国作为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一方面是秦、韩两国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另一方面则是秦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优渥,哪怕秦国发生内乱,也可以蛰伏在关中,以待崛起。韩国则不同,地处四战之地,对外政策要圆滑,否则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在和秦国关系不睦这一点上,韩国和楚国很像。不同的是,楚国是因为吃过秦国太多的亏,恨不能生啖秦国,以消楚怀王之恨,夷陵之耻;秦国则吃过韩国太多的大亏,恨不能攻入新郑,火烧韩国王宫,鞭挞韩国历代先王的遗骨!这世上,任何国家都可能联合,哪怕是燕国和齐国这种差点灭亡彼此的国家也可以在外国强大的压力下或者利益的驱使下,站到一起。但韩国决计不能和秦国妥协共存!哪怕只是暂时,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不行!

    韩王想了想三晋联合攻进关中的美妙前景,不禁神往。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理想的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且不说三国如何瓜分利益,单单是依照老秦人的血性,三国不付出个近百万人的伤亡怕是难以灭秦。而秦国完全可以在覆灭之前,利用八百里关中漫长的补给线拖垮三晋联军,燕国、齐国、楚国又怎么会坐视三晋的强大,秦国若是不存,三国可以掉转过头来攻打他们。唇亡齿寒的教训在危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谁都会想起来。

    所以,暴鸢的这个提议除了一些狂热的人支持外,大多数韩国大臣否决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提议。至于丞相张平的提议,虽然有些中规中矩,支持的人反而更多一些。眼下,对韩国来说,并不需要死扛秦国,只需时不时敲打秦国。让秦国意识到,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关中就好。

    御史大夫范睢则说的更加详细了一些,他认为,凭借秦国这些年的蛰伏和骤然发难,少梁的失守是可以提前意料的。接下来,影响韩国立场和态度的是秦国下一步的动作。如果秦国适可而止的话。不再越过河水攻打赵国,韩国当如何自处。如果秦国一意孤行,进犯太原郡的话,韩国又该如何自处。

    在范睢看来,秦国若是明智的话,就该浅尝辄止,依托河水防线,拒赵军于河水以东。这种情况下,赵国即使恼羞成怒。发动大军抢夺河西之地,多半也是做无用之功,反而会损兵折将,折损锐气。何况,赵国目前正在和燕、齐两国交战,短时间都不一定可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所以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赵国象征性地责难一下赵国,就默认了秦国霸占河西的事实。当然,这样是有失颜面的。这就是韩国可以利用的地方。韩国可以趁机拉拢赵国,帮助赵国夺回河西之地。当然,为了平衡,不让赵国扩充实力,赵国割让几座城邑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中间,韩国挑拨离间,将赵王高高架起。赵国入彀的可能是非常高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秦国不知死活,出于得势不饶人的理由,把势力伸进了太原郡,意图恢复六年前被赵国侵占的土地。那韩国就大有可为了。赵国再如何忍让,也不可能坐视两郡之地被秦国眼睁睁的夺取。这意味着赵国被打回原形,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民心、士气都会因此丧失殆尽,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韩国可以借此左右逢源,让秦赵两国互相削弱。但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秦、赵两国的后方必须安稳,对秦国来说,后方安稳意味着韩国不能给秦国施压,对赵国来说,后方安稳则意味着燕、齐、魏三国不给自己添乱。另一个前提则是韩国作为两国潜在的竞争者,也必须在此期间实力不能增长,至少表面看起来,应该如此。

    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是一句话的事情。想要秦赵两国火拼,其他国家一方面不能给秦、赵两国添乱,另一方面不能借此获利,至少表面看起来,没有一个国家会收渔翁之利!

    显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韩国素来擅长浑水摸鱼,秦、赵两国最提防的就是韩国。有韩国一日在,两国大打出手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韩国的存在,足以打消两国一战击溃彼此的念头。但范睢却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随着秦国的介入,天下本来就已经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的混乱。想要分析秦国伐赵导致的一系列时局变化,就必须站在天下七国的立场上逐一分析。否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是分析不出什么正确的结论的。

    首先是偏远的燕国,燕国刚刚和齐国结盟,结盟的起因就是赵国的强势。如今赵国被秦国进犯,想必燕国如韩国一般,是额手称庆的。但有廉颇镇守云中,燕国恐怕不愿意在这种微妙的时刻惹恼赵国,因此多半不敢搞什么小动作。换句话说,燕国只是一个看客,只要赵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燕国还是习惯过本本分分的日子。至于和齐国翻脸,短时间不大可能。

    其次是齐国,齐国虽然得到了安阳,但因为燕国的入侵和担心赵国的坐大,这次白白损失了百里的土地,才换来了和平。依照齐王的小气,这个亏是怎么都要弥补回来了。弥补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风雨飘零的赵国,一个是日薄西山的楚国。其中,又以楚国为最佳。不过,听说齐国新任的丞相后胜手脚不怎么干净,这成了其他国家可以利用的地方。想必秦、赵两国都不会放弃拉拢齐国这个筹码。

    然后是魏国,魏国的态度在范睢看来最是微妙。秦国丞相魏冉出使大梁的事情范睢是知道的,这一次也是范睢在得到韩王的应准后告诉了群臣,魏冉访魏没多久就有了秦国放过河东,攻打河西一事。虽然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有数个理由这么做,比如说赵国精力全都放在(太行)山(以)东,主力正在讨伐燕国,对秦国这个盟友不怎么提防;比如说河东久攻不下,攻打河西却有秦国上郡的兵马可以策应。但无可否认的是,秦国对魏国的态度已然发生变化。否则,秦国就面临着赵、魏两个敌手,这绝不是咸阳的秦国君臣乐于见到的。魏国虽然一直没有表现出对韩国的不敬,但却已经有了疏远之意。如今魏国专心征讨楚国,似乎应证了魏国想要向南发展的思路,从这一点来看,魏国多半是要在这次秦、赵两国的纷争中保持中立了。

    最后是楚国,赵国自顾不暇,怕是没有兵马支援楚国了。苏代终究要从邯郸失望而归。如此的话,楚国将要应对一心南下的魏国,或者还要加上一个齐国,其处境之艰难,绝不在赵国之下。

    韩国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下,浑水摸鱼,赚取几分利益!(未完待续……)

    PS:修改完成,多赠送两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