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太妃传最新章节!
京城的暗涌顺着河流和官道,向着郑国的周边辐射。
差不多十天过去了,现在的高城,每个人都谈论着“血书”和“西北兵器案”。在高城的高山之巅上,有为书院的学子们甚至还针对此事展开了一场辩论。
窗外是书院里老榕树的亭亭如盖,斑驳的阳光穿过树叶,打在同样斑驳的木质地板上。一个身穿着艾绿色棉布衣裳的学子,正依靠在窗边上,手里拿着书卷细细地品读着。
“哎,陈幼安,”这人的声音里透着雀跃,“我就知道你在藏书阁,外面又有人找你,看起来应该是衙役吧。”
陈幼安闻言后,微微抬起头,阳光斑点正好打在他的侧脸上。他的气质踏实质朴,但却生得眉眼如画。他眼神温和,彬彬有礼地向对方拱手道谢,“在下知晓了,有劳这位同窗。”
这人连连摆手,忙不迭地说不用谢不用谢。然后,他好像尾巴被火点着了一样,转身就跑了。他一边跑还一边用力拍着脸蛋,心里在不断地哀嚎,他差点就没把持住,冲上去问对方还有没有尚未婚配的姐妹了。
陈幼安把手里的书卷合上,用手把书本压平整后,才放回到书架上。这书的位置与被拿出来阅读之前,竟然没有丝毫的相差。然后,他就离开藏书阁,疾步向书院的大门走去。
“陈举人,刺史大人有情。”衙役打扮的来人拱手一礼。
陈幼安闻言,剑眉微挑,一副很是吃惊的样子。难道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大案子,需要刺史大人亲自负责吗。
他猜得没错,确实是一桩天大的案子。
一无所知的陈幼安,以为就像平常一样帮忙看看宗卷,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就可以了。所以,他安心地乘着专门来接人的马车,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刺史府上。
陈幼安一踏入正厅,就看见端坐在上首的刺史大人。他整整了衣袖,拱手长揖,“学生姓陈名荥,表字幼安,拜见刺史大人。”他的身上有举人功名,可以见官不跪。因此,自称学生、行拱手礼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位刺史看着在身前行礼得陈举人,心里还有些纳闷,不是说精通查案得人都长得尖耳猴腮吗。他捻了捻胡须,伸手虚空一托,表现得十分热情,“陈贤侄不必多礼,”指指左下手的案席,“陈贤侄请坐,本官有些事情要与你相谈。”
刺史大人之所以这么热情,是因为他觉得,陈幼安这一次的被宣召,就是踏上青云之路的开端。无论这案子被彻查的结果如何,陈幼安这个人就已经被京城的贵人看在眼里。如果这案子办得好的话,说不定他就能入了陛下的眼。
虽说举人功名做官有很多的限制,但是已经被陛下记住的人,难道还考不上一个进士不成。只要学识过得去的,前途就大大的有。况且,这个陈幼安还是有为书院里面的佼佼者。所以,这一次的示好和投资是值得的。
待到陈幼安坐定后,刺史大人就把来龙去脉给他说得清清楚楚了。他从袖子里把掏出两封书信交到陈幼安得手里,一封是宣召文书,那上面写着期限。他叮嘱陈幼安,一定要在期限之前去报到。
另一封是刺史大人手书的一封信,他告诉陈幼安,如果路上遇上什么阻碍,可以拿着这封信到衙门寻求帮助,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拒绝的。
陈幼安能够破那么多的案子,也就说明了他是个心细如尘的人。他思索一会儿后,明白了刺史的意图,就坦然地接过刺史大人递过来的两封信。他站起身子,落落大方地向刺史拱手道谢。可能因为小时候受过苦的原因,他对这些官场交际适应良好,更说不上什么抵触。
两人都刻意交好之下,很快就相谈甚欢。言谈间,刺史大人问了陈幼安的行程打算,一听他准备途径望江的时候,要回家看望母亲。毕竟,游子要出远门,禀告过父母才是正理。
刺史大人一边大赞陈幼安侍母至孝,一边叮嘱管家拿着他的名刺去预订一艘大船。
陈幼安推脱几次都推脱不得,就只好收下刺史大人的好意了。
————————————————————
八月初的西北,秋风已然凛凛。
西疆大营正在练兵。
镇西侯李景一身乌金色的铁胄,在胸背甲上嵌有打磨得极为光亮的圆护。他的胸前身后竟折射着太阳的光芒,看起来分外地耀眼。他那被擦得铮亮的头盔上,有一束红缨在迎风飘扬。他站立在校场最高的看台上,没有戴眼罩的那只眼睛目光如电,紧紧地盯着下方。
“哈!哈!哈!”数万人的声音凝聚在一齐,方圆数里都能清晰听见,这如同惊雷的轰鸣,稍微靠近就使人震耳欲聋。
在漫天的黄沙中,所有士兵穿着军服铁甲,手里都拿着长矛,排列有序地跟随着旗兵变换的号令,一招一式地进行操练。每个人都随着动作的变化,高声地喊着口号。他们都知道,一张嘴就可能被灌了一口沙子,但谁也没有畏缩。
这些士兵在镇西侯的注视下,动作越来越卖力,喊声也越来越高。
大概一个时辰过去了,旗兵的旗帜一收,所有的士兵都按照号令束手站好。他们的目光都放在看台上,看着他们的主将。
李景也没有过多耽搁,既然练兵已经结束了。他就利落地大手一挥,示意士兵们可以有秩序地散去了。他也回到主帐里,处理这段时间的军务。
现在已经八月初,西北的秋季一向过得特别快。因为,外敌侵扰一般都是发生在深秋、寒冬、又或是初春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按照边城的规矩,八月初就开始要巡视边防。如果有新的边防布局,就必须赶在九月之前全部更换妥当。
李景和诸位副将商议巡防事宜的时候,他表示这一次巡防,他要亲自去看看。去年因为大婚的原因,耽搁了行程,他没能赶上安排巡防。所以,这一年,他决定要亲力亲为,这样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巡防队事宜商议妥当后,李景就打算今日提前回家,和夫人说一下。因为,巡防的日期已经定下,他决定明日一早就点兵出发。
“报!”主帐的门帘被掀开,一名小兵进来后单膝跪地,双手托着一份文书样子的东西,“侯爷,这是送到军营来的邸报。”
李景接过低邸报,并没有拆开。像是他这样的孤臣,没有盟友,就一定要消息灵通。所以,李家在京城另有传递消息的渠道。关于京城在商讨“西北兵器案”的事情,他一早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他和前淮乡侯曾经有过战场上的交情,这人的性子肯定不是不会通敌的。况且,有个晋王外孙,有通敌的必要吗。因此,他也就只能为董家众人叹息一句,与皇帝做亲戚,总是特别的危险的。
他没有过多的停顿,手里拿着没有拆封的邸报,就往家里去了。
————————————————————
姜端敏看着外面飞舞的黄沙,有些百无聊赖地窝在卧榻上。风沙这样大的日子,她的咳疾就犯了。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天的咳疾好像没有那么严重。她还能打起精神来主持中聩,不用卧床休养。
青梅走到主子的跟前,微微屈膝“夫人,侯爷回来了。”
姜端敏闻言,面上马上带着惊喜的笑容。惊喜过后,她又有些疑惑,今天怎么这么早呢,难道有什么事情?
李景生得人高马大,步子自然也迈得大了。还没等她想出些什么来,他就已经推开房门,裹着一层风沙尘土的,走到了姜端敏的跟前。然后,他就随手把邸报放在一旁的案几上了。
姜端敏被这一阵尘土呛得有些不适,立刻用帕子掩了掩口鼻,等待这阵尘土的平息。她看李景的一身铁胄未除,便搭把手,好方便他换下那身盔甲。她吃力地提着甲身,把它挪到一旁放起来。
她看着那一身被换下来的铁胄,不禁心生感慨。
一年前的她,不要说提起这铁甲甲身,简直就连头盔都捧不起来。还记得有一次,她自告奋勇地想要侍候夫君换上铁胄,谁知道却被一只护臂给带了个踉跄。如果不是夫君反应迅速,扶了她一把,恐怕她要把脸蛋都摔破了。
李景拦下姜端敏的动作,利落地扎好腰带。他大马金刀地坐在卧榻上,“夫人,我要去巡防。明日一早出发,今晚就回大营。”说完后,他想了想,补充道,“去年没有赶上巡防,今年我一定要亲自去。”
姜端敏因为想起曾经,又发现自己进步的地方,心里正在高兴呢。笑意都尚未在嘴角绽开,她就被这话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充满了沮丧。
去年,去年为什么没能赶上巡视,她心里也是清楚的。都是因为她在船上吐得厉害,延请大夫就生生耽搁了几天。等回到西疆边城的时候,巡防就算一直等不来主将,也是要开始的。
而这些,都是她在各种宴席中,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
姜端敏觉得过了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她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来,恢复到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的水准,“夫君,巡防要离开多长时间?需要现在就整理行李吗?”
李景大手一挥,“大概一个月吧,夫人从没准备过这些,军营自会为我准备好的。我是回来跟夫人说一声,然后就回军营去。”
姜端敏闻言,心下忐忑,“夫君不如留下吃一顿晚饭再走?”
李景偏头,用那一只独眼看看自己的夫人。他心里不知道想些什么,片刻后点点头,“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