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回到南宋当名将最新章节!
第242章 形势比人强
杨幺眼睛一眯:“此话当真?”太爷赶紧点头,“好汉明察,这县衙粮库里确实没有存粮啊。 ? ”杨幺点了点头,太爷见他如此,松了口气。就在这时惊堂木又是一拍,“说,那一千担粮食哪里去了?”太爷一惊,脑袋跟不上,脱口而出:“在后衙地窖藏着。”
说罢,却是傻在那里。杨幺呵呵笑了起来,挤满人得县衙大堂也是笑声阵阵,太爷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两眼一翻晕在那里。杨幺懒得让人再将他弄醒,直接吩咐道:“就这贪官拉出去乱棍打死,而后挂在县衙门口示众,这就是欺负咱老百姓的下场!”堂下一阵欢呼,七手八脚的抬起失去知觉的太爷就向门外涌去。
杨幺只觉得一阵解气,扫了一眼还留在堂内的人,吩咐道:“让乡亲们细细的将着县衙搜索一遍,但凡能吃的东西都拿走。”
想着自己的小柱子,杨幺像是呆傻了一般坐在往日只有县太爷才能做得椅子上。就在这时三叔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急道:“六子,你快去看看吧,那些家伙拿着东西就开始胡来了,非要糟蹋县太爷的几房妻妾,三叔实在是拦不住了。”杨幺却是没有说话,反而闭上了眼睛。三叔见他这样,更是焦急:“六子,你这是怎么了,快去拦住他们呀。”
杨幺叹了口气,起身道:“三叔,我不能去拦他们。”三叔一怔,迟疑道:“六子,这、这是怎么了?”杨幺望了望自门前飘过的青烟,平淡到:“三叔,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了,我们这次犯下的是死罪,尤其是咱们杨家庄,带头作乱,全村不分男女老幼一个也活不成。所以,咱们只能一直走下去,这样一来咱们就需要人手,只有所有人跟着咱们走才有可能活下去,这样的话只能让他们陷得更深,才会死心塌地跟着咱们!”说着,原本刚毅的脸扭曲的变了样子。
三叔倒吸一口凉气,颤声道:“六子,你这是带着大伙寻死啊,一旦那样的话可就不是来拿赈灾粮,可就真成了谋反啊,一旦官军杀来,乡亲们一个也逃不掉。”杨幺一阵大笑,冷声道:“三叔,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你看看今天的那些兵甲齐全的官军不是照样被咱们打跑了,到了最后说不定咱们还正能推翻这大宋朝呢,额哈哈……”
看着眼前的六子,三叔忽然间觉得他变得不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热心肠的六子,忍不住叹了口气,刚刚还拿着锄头和官军拼命地三叔一下子好似苍老了许多,自己老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思自己猜不透,也管不了啊。
如杨幺所愿,县城彻底乱了起来,原本只为抢粮食的百姓们一看自己的所做所为没人敢管,不由胆大妄为起来,先是将县衙里的女人们糟蹋一遍,而后便冲出了县衙赶往那些平日里羡慕的大户家中抢东西。大户毕竟是少数,那里经得起这么多人的抢夺,已经抢到兴起的众人纷纷钻进了小户人家开始乱抢,整个县城彻底乱成了一团,哀号声此起彼伏。
回头望了望不断冒着浓烟的县城,穿着一身自县城军营中取来的铠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杨幺对着面前一个个双眼兴奋背着大包小包的,怀里也是鼓鼓囊囊的汉子们扬声道:“弟兄们,朝廷无道,各地贪官横行,逼迫我等没了活路,今天我们杀贪官救苦难乡亲于水火之中,已经变成了贪官口中的谋反作乱之徒,必定欲除我等而后快。生路已绝……”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俯看着身边哆哆嗦嗦的老夫子,低喝道:“说,下一句是什么?”老夫子一怔,忙道:“下一句是‘唯有反抗到底才能寻条活路,今天杨壮士在此竖起大旗,誓要推翻腐朽不堪的大宋朝,为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谋条生路’,就这些了。”
杨幺咳嗽一声,对着眨巴两眼看着他的众汉子继续道:“生路已绝,唯有反抗到底才能寻条活路,今天杨壮士在此竖起大旗,誓要推翻腐朽不堪的大宋朝,为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谋条生路,就这些了。”听他照本宣科的说完,老夫子差点晕了过去。杨幺面前众汉子却是不管这套,纷纷大吼起来:“跟着六哥干!”“我们听杨大哥的!”“抢光大宋朝!”……杂七杂八什么口号都有。
杨幺脸上洋溢着微笑,这种感觉,真好!
……
大年初二襄阳城内,刘光世正满脸惬意的享受着身后两面丫鬟的揉肩捶背,就听得门外传来:“报——,大人,新安县生暴乱,县衙被占,知县生死不明!”气喘嘘嘘的士卒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被他这么一说,浑身舒坦有些昏昏欲睡的刘大人不由惊得站了起来,将两个没有准备的丫鬟撞倒在地,看着美人倒地,刘大人却是没心思理会,看着跪于地上的士卒喝问道:“你再说一遍?”
听着士卒又将刚才的话复述一遍,刘大人脸上满是怒气,恨声道:“这群刁民,真是活腻歪了!”顿了一下,又问道:“那前来报信之人在那里?”“回大人的话,来人就侯在府衙门外。”“传他进来,本官要问话。”
没一会儿,满脸悲色的的指挥使就走了进来,一见到刘大人便跪在那里,泣道:“大人,末将可算是见到您了。”看这样他一个大男人泪流满面,刘大人一阵厌恶,喝道:“好了,快将新安县的事情细细为本官道来。”
指挥使一噎,抹了把泪水说道:“大人,初一清晨,城门刚开始早已埋伏在外的暴民就冲杀进来,末将带人誓死抵抗,奈何暴民人数近万,寡不敌众之下,知县大人吩咐末将退出城来赶到襄阳向大人报信,他老人家却带着一众衙役和乡勇们抵挡暴民,只怕是……呜呜呜。”说着,又哭了起来,却是想起了可能已经不在人世的知县舅舅。
听他这么一说,刘大人不由得吃了一惊,皱眉问道:“暴民确实有一万多人?”指挥使大人当然不敢说实话了,若是坦言暴民只有两千,那岂不是说明自己无能,坚定的点了点头:“大人,那暴民确实有近万,否则我近千官军岂会败在他们手中!”刘大人埋头苦思,过了一会说道:“看来这件事是早有预谋了。”只会是赶紧点头应和:“大人说的是,定然是有那狼子野心之辈预谋的,还请大人兵将其剿灭才是。”
刘大人却是摇了摇头,反而笑了起来:“不急,待本官上奏朝廷,派人打探一番再作计较。”指挥使一惊,拖那么久,到时连舅舅的尸也找不到了,正要说话,就见刘大人吩咐道:“你先退下吧,本官还有些事情要安排。”指挥使一脸为难,却也不敢再说什么,磕了一记响头,便退了出去。屏退众人,刘大人快步走到一旁的书桌之后展开一封白纸奏折,一边磨墨一边构思着内容。
墨磨好了,刘大人胸中也有了计较,提笔蘸了一下,就开始奋笔疾书:绍兴四年正月初一,襄阳府辖下新安县在心怀不轨之人挑动下生暴乱,近万暴民攻击县城,守城将士寡不敌众,新安县为暴民所占,知县战死。臣刘光世闻讯后立刻派人前去探查,并集结大军准备前往新安平乱。无奈乱兵四处烧杀,裹挟百姓加入,人数急增至五万,我留守襄阳之神武左军人数仅一万,一时半刻间无力平乱,恳请皇上早日兵来援。绍兴四年正月初三,臣刘光世拜上。”
吹干墨迹,刘大人拿起奏折又细细的看了一遍,看着那刚劲有力的字迹,满意的点了点头。想将这份奏折送往临安,而后自己再提兵赶赴新安平乱,区区暴民其实我神武军的对手。到时再送一份捷报到临安,如果自己所料不差,那会儿朝廷的那些大员们一定正在为派不派援兵,派多少援兵争论,皇上一定也是烦恼的紧,自己的这封捷报再一到,恰好能解了皇上的忧愁,使他高兴起来。只要皇上一高兴,那自己可就……呵呵呵。想着,刘大人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朗声喝道:“来人啊。”
一直侯于门外的的侍卫走了进来,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刘大人将这奏章递到他面前,沉声道:“你立刻安排人手将这封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递交临安枢密院。”
看着侍卫拿着奏折匆匆出门,刘大人在此喝道:“来人,击鼓升帐。”
……
初五黄昏,临安城西门。看着太阳渐渐落山,随着城头士卒一声高唱,门洞里的数十名士卒喊着号子推动城门。眼瞅着就剩下一条缝时,一骑快马飞奔来,就听得马上骑士大喊道:“八百里加急快报!”立于城门楼前正欣赏夕阳美景的城门官一顿,急忙俯下身子大喊道:“快开城门!”
张浚府里,用过晚饭的侯爷正准备沐浴,就见管家匆匆跑了进来,“老爷,门外来了枢密院的差人,说是有重要军情交给您。”张浚一顿。忙道:“快让他进来。”
相府,左相赵鼎正坐在书房借着烛光看书,就听得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老爷,枢密院朱大人求见。”赵鼎一怔,枢密院朱大人便是自己的学生朱胜非,此人现担任枢密院检校一职,虽然只是个从四品,却也算得上实权派,枢密院与各地接受送折子必须经过他的手才能流通。他是自己的学生可是没几个人知道,否则这么重要的位子,张浚岂能让他坐上?
如今他这个时辰来见自己,定是有什么要事了。想到这里,吩咐道:“将他带到书房便是。”
刚刚服完亲信太医给自己配的秘药,赵皇帝正斜倚在龙椅上假寐,亲信太监安德海拿着一份折子急急的走了进来,小声道:“皇上,这是枢密使张大人刚刚自门洞递进来的加急快报,请皇上过目。”闭着眼睛的赵皇帝忍不住叹了口气,又是加急快报,不是的出现一份这东西,自己都快被烦死了。眼睛也没睁,慵懒地说道:“你念吧,朕听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