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第414章 聚议(一)

河边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大业十四年腊月,一场小雪过后,李破招陈孝意,温彦博,王庆,宇文歆以及苏亶一起来到并州总管府衙堂议事。

    看看这些人就明白,这实际上等同于并代两州的一次高级政治会议。

    总管府的两位司马,三个太守,共聚一堂,商讨的自然不会是小事儿了。

    而陈孝意除了任职太原郡守之外,还兼任着总管府长史之职,温彦博则兼任着晋阳令。

    温彦博的职权更重一些,如果这是一国的话,他差不多就等同于吏部尚书外加刑部尚书以及民部尚书的合体。

    甚至于主抓晋阳的治安,刑责等事。

    也就是李破治地不大,不然的话,忙死温彦博也管不过这许多事情来,以后分权是必然的。

    当然,晋阳族群必然是将来一段时间内李破启用的重点,这种迹象也随着晋阳王氏的变故而越来越明显。

    只是时间还太短,一些人无法走到李破跟前罢了。

    小半年的时间,温彦博也差不多搭起他自己的治政框架。

    本来,他的属下以幽州人居多,而现在嘛,作为出身晋阳大族的他来说,任用并州人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如今李破治下军政大体上的势力也很清晰了。

    并州人多为文官,代州人以及关西人,幽州降人,河北人,山东人,突厥降人,大部分都在军中任职。

    听上去军队有些乱糟糟的感觉,可实际上,并代两州各部军旅如今无疑是李破账下最完善而又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致上沿袭了军府制的并代两州军制,驾轻就熟之下,非常迅速的就有了越来越大的扩展空间,后备兵员充足,粮草丰盈,甲胄兵戈齐备。

    相比当年常备军肯定是太多了,可在这种乱世时节,也属于最正常不过的结果。

    前两年有些欠缺的工匠问题,在攻陷晋阳之后,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因为北方天气太冷,棉花之类的东西又不见踪影,所以李破便将突厥人的羊皮袄也弄成了军中制式装备之一。

    如果冬天时作战,纵横来去的代州骑兵,此时看上去和突厥人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相比文官的难产,李破麾下将领也可谓是人才济济,历史之上大名鼎鼎的人不多,可代州军接连征战之下,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兵将领。

    他们的职位大部分不够高,不是因为他们的军功不多,而是因为上升的途径还不够宽敞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军中门阀世族的影响力非常的低,寒门庶族或者是平民出身的将领们,正在欢呼雀跃的凭着刀枪,赚取到属于自己的功劳,职位以及荣耀。

    就像如今建立卫府的尉迟恭和步群两人,一个出身匠工之家,一个嘛,和李破编出来的出身一样,也是府兵人家出身,家境虽说比较富裕,可离着寒门庶族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呢。

    当然,对于很是在意文武之别的李破来说,他们注定是不会去到当年西魏八柱国那样的地位了。

    …………………………

    人们陆续到齐,李破心情正好,早早就等在了那里没有半点的不耐,这个倒也不出大家意料之外。

    大业十四年就要过去了,如果说今年还可以用一用大业这个年号的话,那么明年就不成了。

    因为杨广已死,这就是大业最后一年,不会再有延续。

    明年对于并代两州来说,就是个没有年号可用的空白期。

    因为用洛阳那边儿的年号吧,肯定不对劲儿,也没那个必要,李唐倒是可以说自家过的是武德二年,那不关并代两州什么事儿。

    两家可正红着眼睛准备做过一场呢。

    当然,这都是小事儿。

    腊月里,人聚的这么齐……好像还是头一遭,楼烦太守苏亶到了,雁门太守宇文歆也来了,看看来的这些人,也就漏下了一个马邑太守王禄而已。

    马邑嘛……在突厥人示好的今天,军事上的地位在直线下降,却好像有些奇怪的成了并代两州的大后方的样子。

    那里的牧场上放养着大量的牛羊和战马,也出现了不少的突厥人的聚居地,毫无疑问,他们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必定是代州骑兵最为有力的补充。

    也就是说,那里有粮草,有牛羊,也有人口,还有大量的后备兵员,不是大后方又是什么呢?

    人们进入堂中,正襟危坐,环顾左右之际,既有着些许的自傲,因为他们能够跻身于此地,就说明了他们的地位和权势。

    之外又乱纷纷的想着,猜测着李破的意图。

    外面北风呼啸,堂中茶香隐隐。

    人不多,也没有多话之人,他们都在耐心的等待李破开口说话。

    李破没闲着,他的桌案上堆着些公文,正好抽空噼里啪啦的将他的大印盖上。

    在他的身后不愿侧方处,坐着个圆脸小女子,娇怯怯的瞪着一双眼睛,不时在打量着进入堂中的人们。

    李破的记室受过了许多时日的煎熬,终于算是正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记室这个职位其实是幕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交到一个小女子的手里,自然不会让人信服。

    实际上,王绮现在也就是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情,远谈不上什么参与机要,今日与会,做的也是笔录,没她说话的余地。

    而温彦博作为总管府司马,正在想着给李破推荐一位真正有才干的人上来,顶替王绮,最多最多也就是给李破身边留下一个红袖添香的人罢了。

    在他看来,总管府记室之位怎能托付于一稚龄女子手中?赶紧娶回李氏后宅也就完了,可不能这么胡闹下去了。

    人到齐了,李破抬头看了看,放下公文,轻轻一拍桌案,笑道:“年关将近,先给诸位道喜一声……”

    “今年咱们做的很不错。”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渐渐高了起来。

    “将士们流了很多的血,却也没有辜负了大家的期许,北边儿的突厥汗国换了可汗,于我已有修好之意,南边儿呢,咱们兵不血刃,一举克定晋阳,可以说,今年自雁门起兵以来,武略之上,已无话可说。”

    李破缓了口气,他所说的,正是大业十四年,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胜利,算是对今年军事行动的一次总结。

    可惜跟这些沉得住气的家伙们说话,估计是听不到什么掌声和乱纷纷的奉承了。

    坐在他侧后的小女人正在奋笔疾书,白皙的面庞上透出些晕红,倒是挺激动的,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场面了。

    李破的声音再次于堂中回荡,“可人们都说,天下易得难治,呵呵,在我看来都是胡言乱语,打下这许多疆土,上面染满了将士之血肉,谁要敢说一句容易,我要了他的脑袋。”

    “当然,将士之功难掩,诸位的功劳我也都记在心里,若无诸位相助于我,并代两州现在也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

    “也不定有多少人要流离失所,冻死在这个冬天呢,所以说啊,今日我等能安坐于此,并代两州能如此快的平定下来,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在此,我要先谢一谢在座诸位……”

    李破起身,拱手便是一礼。

    又是先抑后扬,李破的老套路了。

    众人却难掩激越之色,功绩摆在那里,再是慷慨陈词,让人最为激动的时候也早已过去了,如今听了,更像是一份年终总结,得意归得意,其他好像也就没什么了。

    可这一礼却是不同,在众人心理上份量上是足足的,礼贤下士,不外如此嘛,心性深沉的文人们,吃的就是这一套。

    这事儿传扬出去,也正是千古佳话的题材。

    众人纷纷起身,回以臣下之礼。

    陈孝意面上含笑,心中却道了一声,当日选了这位相投,果然不负所望啊。

    要知道,李破的种种作为,让收拢并代民心变得简单的多了,假以时日,李破在并代两州的民望,将无人可及。

    前些时李破说的那些话,已经慢慢散播了出去,自然是众人称道,可效果还远远未到收获的时候,因为传入百姓的耳朵里,才能称得上是民心。

    那是官吏们治政的标准,只有百姓听闻,有了赞扬的声音才能称得上民心依附。

    温彦博在说话,“总管万勿如此,吾等所行,皆本分之事,算不得什么,继往开来之功,还以总管一身当之。”

    陈孝意诧异的扭头瞄了瞄,这样滴水不漏的恭维,是出自温大临之口?

    此时宇文歆立即接话,“继往开来……温司马说的好,在下官看来,以总管文韬武略,足堪于王侯矣……”

    好吧,恭维之言铺面而来,每人说上一句,还能让李破得意一下,要是几个人你来我往的说,那就听着有些头疼了。

    尤其是陈孝意,温彦博和苏亶,用起典故来可谓是信手拈来,不是春秋战国时的就是汉时的,李破这个半吊子有时候就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了。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