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七十年代纪事最新章节!
贺建国生怕亏了齐淑芳的嘴,又不愿意让她进山打猎,担心发生危险,于是想方设法弄好东西给她补充营养。左邻右舍包括同事之间有供应额度却没钱买的人家太多了,大多数都愿意把自己家副食品的供应让给贺建国,反正自己不用就白白浪费了,还不如交个朋友,方便以后来往,家里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了也好张嘴求帮忙。
齐淑芳上班不在家,贺建国除了中午在食堂点一荤一素两个菜,早晚他就凑合着吃一顿,不是萝卜就是白菜,要么就是咸菜盐豆萝卜干,肉蛋都等齐淑芳回家后亲自做给她吃,慕雪寻寄来的零食他一点都不碰,还是齐淑芳硬塞进他嘴里吃了一点。
齐淑芳目前没有妊娠反应,感觉和平时一样,即使嘴馋得厉害,也很有节制,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不足以让她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
他们家平时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超很多人家过年的日子了。
日子过得非常快,展眼就过了元宵节。
夫妻俩的悠闲生活被贺建国下乡的工作打破,市委办公室决定,让何书记下乡视察各县的水利修建情况,另外派了两个办事员跟着拍照做记录,一个是出身农村的贺建国,一个是白胜,几个县巡视一遍,至少得半个月。
齐淑芳第一次遇到这种事,问贺建国该准备什么东西给他随身带着。
贺建国下班前就向有经验的同事打听过了,不假思索地道:“自带被褥和粮票、油票,巡查到哪儿就住在哪儿,一般都是住在各个公社或者生产大队安排的社员家里,人家提供住处,但不提供被褥,在他们家吃饭,也得交上粮票和油票,不能占群众的一针一线。”
哦,得带被褥和粮票、油票,齐淑芳记在心里,拿出二三十斤零碎粮票,还有油票。
每个月每人半斤食用油,平均下来,一天是一钱六分五厘,每顿合五分五厘。
一开始,贺建国没经验,直接交给食堂半斤油票,他转职之前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饭所以交半斤。但是转职后,他每个月只有二十六天或者二十七天在食堂吃饭,而且只吃中午一顿饭,每顿饭只需五分五厘油,一个月只需一两四钱三分油,食堂也不会占便宜,多余的油票都会退给本人,后来每个月一直都是交一两四钱三分油。
齐淑芳交给餐厅的油票也是按一顿饭五分五厘油的标准,她和王大厨关系好,王大厨也没有免掉她该交的油票。
“你下乡后,也是按一顿饭五分五厘油的标准交给社员家吗?”
“是。我问过了,在社员家里吃饭,吃一天饭交一钱六分五厘的油票。咱家的油票面额虽然不大,但也没有一钱六分五厘和五分五厘的面额,我拿整油票去换一些小面额的油票回来。因为经常有干部下乡,所以咱们市里有发行这种专用的油票。”
齐淑芳点点头,能换到小面额油票就行,不然还真不好准备,下乡去各县各村巡视水利工程的干部肯定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社员家里吃饭休息。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齐淑芳忽然想起一件往事。
“明白什么?”贺建国问。
“油棉纱呀!你忘啦?咱家请客时不就有人送一团棉纱。”齐淑芳接着详细描述自己打油时遇到有人用棉纱打油的经过,“当时那人就说是下乡干部专用的油票,我一直都很纳闷,原来这种油票就是你们下乡干部交给农民家的。”
贺建国笑道:“因为这种油票的面额太小了,很难用提子舀油,所以不少社员都机灵地用棉纱打油,这种情况很常见。”
齐淑芳表示很佩服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多么懂得变通呀。
目前天气依然十分寒冷,贺建国打包行李时,带的当然是旧被褥,家里新做的两床大厚棉被不可能给他带出门,他也舍不得,不过,虽然是旧被褥,但秋冬时候齐淑芳找人把里面的棉胎重新弹了一遍,又蓬松又暖和。
毛巾、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具都带上,齐淑芳检查一遍,担心他在农民家里吃不饱吃不好,特地把慕雪寻寄来的切糕给他装在包裹里,又不占地方。
切糕营养丰富,贺建国当即拿出来,“留给你自己吃。”
“不用,家里还有好多吃的呢,你在外面能吃什么好的?别饿坏了身体。”齐淑芳重新放进去,她很清楚这个时代有很多人都是超负荷工作,早早地消耗掉自己的生命力,“你要是不带,我就生气了,放在家里我也不吃。”
生气对身体不好,贺建国只能对妻子妥协。
齐淑芳满意了,一满意,心情就好,脸上露出笑容,同时细心地提醒丈夫:“如果你不嫌累的话,我看,你还是带点米面红薯干吧。”
“怎么了?”贺建国有点不明白她这句话的用意。
齐淑芳认真地道:“如果你们借宿的社员家里没有粮食给你们做饭怎么办?如果社员家不要粮票要粮食怎么办?虽然乡下只有粮票和布票两种,说明粮票他们有途径使用,但是在城里光有粮票没有粮本,根本无法买粮食。”
“淑芳,你想得可真周到。”贺建国亲了她一下。
经过商量,除了行李,贺建国带上小半口袋粮食,里面的几个小布口袋分别装着红薯干面、玉米面、高粱面和麦麸,另外齐淑芳又给他带了两条风干的野猪肉和七八节香肠,担心他在社员家里吃不到油荤。
半个月吃不到肉,想想就很心疼呀!
“也别只留着自己吃,记得和同事一起分享。”与何书记同行,吃住在一起,此时不交好更待何时?白胜思维虽然异于常人,但也用不着交恶。
何书记最先去的地方就是小山县。
兴修水利,是全国各地积极响应领导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喊出了无数个和兴修水利有关的口号,时间一般在入冬的冰封时节和春节过后的农闲时候,不耽误农忙,由县政府或者公社组织民工挖河修渠,大到运河、长江、黄河,小到地边的沟沟渠渠。
小山县的口号是“兴修水利,旱涝保收”,刚一入冬就成立了县团部,总指挥是霍父,经常到各个地方视察工作。
何书记带人下乡,就是由霍父招待,并且由霍父安排住宿吃饭。
见到贺建国,霍父特别高兴,安排的民房也不错。
放下行李,在霍父的带领下,首先视察的就是白塔河修建情况。
白塔河是黄河的一条小支流,附近大大小小许多村庄沟沟渠渠的水都来自这条河,小山县几乎每年都要安排民工掏淤泥垒堤坝,既能蓄水,又能防止夏天河水泛滥,漫过堤坝,引发洪水之难。
贺建国跟在何书记身后,手里拿着纸笔记录所见所闻,以及详细情况,而白胜最会讨巧了,临来前自告奋勇地接了拍照的任务,把怀里的相机当做宝贝一样。
拍下的照片、记录的内容,回去后都要交到上面记档。
还没到白塔河,贺建国远远地就看到人头攒动,干得热火朝天,到了堤坝上,满眼都是忙碌景象,每个人都是挥汗如雨,有人下半截身子浸在冷水里掏水底的淤泥,有人在挖水边的冻土,有人在堤坝上驻堤,有人抬着装满淤泥冻土的大竹筐往堤坝上攀爬,直到竹筐抬到堤坝上把泥土倒出来,再把空竹筐传递回去。
很多人穿着棉衣干活不利索,直接脱了棉衣,光着膀子在寒风中劳动。
贺建国虽然从小生长于农村,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学,后来又在外面工作,并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而且他父亲年纪大了,哥哥都是干部,每年抽调民工时都不会是自己家的人,因此没听过具体情况,现在初次看见,异常震撼。
记录下需要记录的内容,在何书记询问总管河工的工作人员时,贺建国走近刚刚从两个中年人肩头放下来的竹筐,两手抓着竹筐边缘,用力往上一提,差点往前栽倒,引得旁边人都笑了,“小伙子,一筐泥得有上千斤,你要是拎得动,算你有本事!”
“上千斤?”贺建国吃了一惊,这重量,就是自己老婆也拎不动吧?
在贺建国心目中,没有人的力气能比上自己老婆。
把筐里的泥土倒在堤坝上,竹筐传到堤坝下面的河里,一个古铜色脸膛的中年人一边挥舞着铁锨铲土筑堤,一边道:“那可不!沟底都是黑胶泥,死沉死沉的,一筐装下来,没有一千斤也有八百斤!”
贺建国垂头往下看,满满一筐上千斤的泥土由两个人扛在肩上,走一小段路就有两个人来接力,双方肩头碰触,一个用力,抬着竹筐的木扁担就挪到了对方肩上,就这样两两接力,最辛苦的就是最后把竹筐抬到堤坝上的民工,堤坝是很陡的斜坡,上坡非常吃力,“怎么不用车?排车、平板车不是都能拉泥土吗?怎么着都比人工抬土轻松一点吧?”
“用车?小伙子哎,一听就知道你没挖过河!”中年人举着铁锨指了指河床,“你看那里,又湿又软,人走在上面都是人一脚浅一脚,能过车吗?不陷进去才怪!就算寒冬腊月来挖河,地面结冰,也因为滑溜得很,不能用车。”
好辛苦!
贺建国低头记在本子上,然后问道:“大叔,具体情况你跟我说说呗。你们每年都挖河吗?一年大概干几个月?”
“哪年不挖啊?年年挖。现在比以前强点,以前这么大一项活计,只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简直就是拼了命。现在换了干部,时间放宽了,我们已经干一个半月了,再干一两个月差不多就结束了。”
“大叔,你们吃住怎么样?”
“吃住还好,管饱!不管饱咋干活?每天都是玉米稀饭、玉米面的窝窝头和腌的大白菜、萝卜干、咸菜盐豆,每隔三天会改善一次生活,就是吃三合面的馒头和炖的白菜萝卜,菜汤子里能见到油星儿,比家里吃得好。”
“每年都抽调多少民工出来挖河?”贺建国四处张望了一下,看到河床时,以为自己看错了,伸出右手以手背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看到了贺楼大队的不少社员。
“一两成吧,每个村庄都得抽调一成到两成的青壮年。”中年人回答道。
贺建国问道:“这么累,也都愿意出来干?”
“愿意啊!怎么不愿意啊!光是吃饭管饱就愿意出来干了,而且还记工分,多了的话,一天能领五毛!比在家里干农活合适,在家拿舍得填饱肚子啊?”要是没好处,谁愿意出来干?不过,中年人鬼鬼祟祟地往左右看了一下,发现跟前没人,才小声道:“你是城里来的干部,俺不哄你,这是轮到好干部管理,要是遇到不好的,不一定能吃饱,工分值也低。”
挺直腰杆子,他指了指远处河床里正在掏淤泥挖冻土一批青年男女,“看到了没?那些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以前都是城里人,现在和俺们老农民干一样的活。要是从各个生产大队里抽调民工,来的都是青壮年,没有妇女,可是这些知识青年就不是了,不分男女齐上工。觉悟高的,自告奋勇就来了,觉悟低的,不乐意也得跟着组织一起行动!刚开始挖河时,不知道多少人哭爹喊娘,但也有咬着牙根继续干下去的,让人佩服哇!”
两个贺楼大队的社员抬着泥土上坡,贺建国赶紧向这中年人道谢,走过去帮忙。
“哟,建国啊,你咋来了?”詹仁喜又惊又喜,赵铁柱也很高兴,因为沈要武和齐淑芳关系好,齐淑芳帮了自家很多忙。
贺建国道:“跟我们何书记下乡巡查兴修水利的情况。”
“哦。”詹仁喜知道他现在的工作单位,倒也明白,每年都有市、县的干部下来视察,“不说了,我和铁柱下去了,我们可不想被评为懒汉!”
贺建国听了,连忙让路。
何书记招手把他叫到跟前,“建国,你都问了什么?记了什么?”
“就问每年抽调多少人挖河修渠,吃得好不好。”贺建国把手里的本子递给他,接着提了一句,“我觉得民工很辛苦,一筐泥土千八百斤,抬上坡时尤其辛苦,我想,想个什么办法减轻他们的负担才好。”
何书记看了一遍,把本子还给他,“你要是能想出好办法,回去记你一功!”
何胜男和齐淑芳亲如姐妹,何书记当然对贺建国另眼相看,平时一家三口在家里,都会说一些工作上的趣事,足够何书记了解齐淑芳的品行了。
贺建国苦思冥想,直到收工号响起,民工收工吃饭,才暂时放下。
何书记想看看民工吃的饭菜,他们三人就没去借宿的社员家里,而是交了粮票给民工组织,拿着铝制饭盒打了一饭盒玉米稀饭,稀饭里混着腌白菜,另外拿着大家都吃的玉米面窝窝头,蹲在民工群众当中,一边吃饭,一边和民工聊天,话题围绕着吃住方面。
胃口小的青壮年和女青年,吃四五个窝窝头,胃口大的,一口气吃十几个。
十几二十分钟后,上工号响起,吃饭速度快的吃完后小歇片刻,吃饭速度慢的没吃完就收了饭盒,纷纷去干活,迫不及待,生怕落在最后面,受到批评。
何书记这些干部当然不用跟着去,侧头问贺建国:“建国,你想到办法了没有?”
“暂时还没有,让我再好好想想。”
霍父一笑,上前和何书记搭话,“如果建国能想到办法,那可是天下所有河工的好消息。”
“霍书记,我看你和建国很熟啊?”何书记心里纳闷很久了。
“熟,怎么不熟?这孩子,重义气!我们家快饿死的时候多亏这孩子救了我们的命!”
霍父一巴掌拍在贺建国肩膀上,贺建国正蹲在旁边吃饭,冷不防受这么一下,差点把脸埋到饭盒里,无奈地抬起头,“老伯,过去的事有啥好说的,你咋不说剑锋救了我的命。”
何书记很好奇,问清楚后,登时肃然起敬。
“难怪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霍书记,你和建国都是有情有义的人哪!”
晚上三人和霍父一起在社员家里吃饭,看到桌子上有一碗白菜炖野猪肉,何书记连说社员太客气,用不着这样招待自己,得知不是社员家的,而是出自贺建国,更加觉得贺建国这人知进退,有情义,会办事。
吃过晚饭,河工还得出工干活,挑灯夜战,直到十点多才下工休息。
贺建国看了看他们的住宿,白塔大队社员家也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住,都是各个公社下面的生产大队几十个人一起,有的住在牛棚里打地铺,底下铺着麦秸秆玉米秸秆或者稻草茅草,有的是在白塔大队晒粮食的场地上搭个草棚,也是打地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运气好找到社员家放置柴草的草棚子,当然,还是打地铺。
来视察的干部则睡在社员家特地收拾出来的房间,白塔大队这边睡的是土炕,一行四个人就睡在炕上,大通铺。
铺好自己带来的被褥,贺建国迷迷糊糊中还在想老婆细心真是好啊!
白塔大队这边的人家打土炕是因为没有床,而不是和北方一样烧炕,重新弹过棉花的被褥非常暖和,何书记和霍父的被褥不比他的逊色,反观白胜盖着又破又旧的被褥,冻得直打哆嗦,不得不把棉袄盖在身上。
贺建国睡得正香,梦中还看到齐淑芳笑盈盈地问他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正要回答说一切都好,外面一阵锣声响起,紧接着上工号也响了起来,响彻半边天,惊得何书记猛地坐起了身,贺建国眼睛都没睁开也跟着坐了起来,伸手去摸放在被上的棉袄。
“何书记,继续睡吧,离天明还早着哪!”霍父迷迷糊糊中开口,起都懒得起,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旁边白胜睡得跟死猪一样。
离天亮还早?
何书记揉揉眼睛,“建国,你打开手电看看几点了。”
贺建国准备得比较齐全,晚饭后河工工作时,他就掏出过手电筒照路,听何书记这么说,他从枕头下摸出手电筒,打开后往手表上一照,“书记,现在是四点多。”四点多?贺建国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再看一遍,还是四点零三分。
“四点多?”何书记不敢置信,十点多才下工,四点多就起来干活?饭呢?
何书记伸手叫醒霍父,仔细询问情况。
霍父有点清醒了,坐起身打了个哈欠,一边披上棉袄,一边道:“一直都是这样,不早出晚归怎么响应领导人的号召完成革委会交代的任务?四点多算是比较晚的了,肯定是看在书记您来视察的份上才往后延时,早的时候两点多就开工。”
何书记穿上衣服,“去看看。”
他这么说,霍父和贺建国当然跟上去,贺建国穿衣服的时候,好心地叫醒了白胜,睡眠不足,棉被又不够保暖,白胜的脸色相当不好看。
冒着寒风走出社员家的院子,果然看到工地亮起了零星的灯光,如同天上的星星。
贺建国就着手电筒的灯光,在本子上记了一笔。
天冷,河床冻得很硬实,比白天挖得更辛苦,浩浩荡荡的民工开始干活,不少十六七岁较为年轻的男女知青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赤着脚下河,冻得直打哆嗦。
天亮的时候,清楚看到水面透着点点血色,不知道是谁的腿脚受伤了。
白胜站在堤坝上拍照,贺建国则忍不住下去帮忙,他吃得好长得壮,干活又有力气,虽然一个人的力气微不足道,但终究是减轻了一点点负担。
大概七点多钟的时候,大锅饭做好了,收工号响起,民工下工吃饭,吃饱后继续。
简直是太辛苦了,这下不止贺建国有此感觉,就是何书记也一样,看了一会儿,甚至下去帮忙干活。他这么一动作,霍父和白胜当然不可能站在堤坝上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跟着动作,带动了一些监察民工干活自己不干活的管理人员。
就算是干活,也没人敢让他们赤脚下河捞淤泥,也不敢让他们扛着竹筐上坡,因此只安排他们拿着铁选筑堤坝。
詹仁喜今天被分配到堤坝上,忍不住道:“建国,你咋也跟着干活了。”
“作为干部,本来就应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给人民树立榜样,我们书记都下来干活了,我能闲着?”贺建国义正言辞,一脸的正气地挥舞着手里的铁锨,干活前脱掉了棉袄,他里面穿着毛衣,所以没像很多人那样光着膀子。
自从齐淑芳怀孕后,贺建国天天围着她转,有段时间没回老家了,因此一边干活,一边问自己老父兄嫂好不好,又问老家那边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河工干活,也不是闷头干,经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说话,气氛十分热烈。
“我们来这里干活都有一个多月了,哪知道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也不对,过年还是得了三天假回去。你爹我大叔身体好着呢,特别勤快,天天都能见到他穿着破棉袄,拉着平车去北山那边拾柴禾挖灌木根,你们家院子里的柴禾垛堆得可高了。”詹仁喜先回答贺建国第一个问题,然后接着道:“咱们那里没出什么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有不少。年三十那天,你家我大嫂和沈二蛋的老婆吵架,二嫂上前帮忙,叫沈玲玲抓破了脸。”
贺建国一听,担心道:“严重吗?从过年前好几天我就没回去了,竟然不知道。”
“不严重,指甲刮破的能有多严重?没两天就结痂了。沈二蛋拎着小半篮子鸡蛋亲自登门道歉,被二嫂赶了出去。”
“我大嫂因为什么和沈二蛋老婆吵架?”
詹仁喜摇头一叹:“嗐!能是为什么?就是那个祸头子沈玲玲!真是个祸头子,你们前段时间家去,应该听说她要和马俊立离婚的事情了吧?”
“听说了。”齐淑芳从沈要武那里知道后就告诉贺建国了。
“支书是咱们生产大队最大的干部了,你在市政府里上班,他拜把子兄弟又在公社,和你关系好的霍书记是咱们县的,可以说,没人比你们家风光。虽然沈玲玲无缘无故地就以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原因恼着想离婚,但是马俊立不愿意,马家也不愿意,不管咋说这是花了百十块钱和许多粮食才娶进门的媳妇。于是,马家就上门请大嫂和媒婆一起,去沈家说情。”
贺建国听到这里,道:“请我大嫂说情,说得过去,我大嫂答应了?”
“答应了,不然不会去沈家。大嫂呢,就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沈玲玲为人再不咋滴,嫁到马家后不小心流过孩子,这事儿,应该劝和不劝分,答应了马家的请求。那沈玲玲可真不懂事,沈二蛋老婆也纵着她,说了不好听的话惹恼了大嫂,当场就吵起来了。”
詹仁喜摇摇头,他都觉得是沈玲玲不对,再怎么着,也不能说到贺建国和齐淑芳身上。
王春玲不是脾气特别好的人,众所周知的小气,和下面俩弟媳也常有争锋的时候,也不遮住自己对小弟媳的嫉妒,但那是自己家的事,属于内部矛盾,对外面是一致的,怎么可能允许沈玲玲说贺建国和齐淑芳攀高枝,更别提还有许多污言秽语,说齐淑芳长得俊,到了城里、上了火车,在贺建国不在家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勾三搭四。
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
王春玲双拳难敌六手,媒婆吓呆了,但沈二蛋家有三口人,沈二蛋老婆、沈玲玲和沈娇娇,沈娇娇年纪小一点,可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吃得多长得壮,力气可不小。
张翠花当时得到消息赶过去,妯娌两个还是吃了亏。
不过,王春玲和张翠花经常下地干活,有一把子力气,沈玲玲也没占到便宜,头发被王春玲揪掉一大把,而且鼻青脸肿,为了保护儿子,沈二蛋老婆更加严重一点。
关于沈玲玲用言语侮辱齐淑芳这段,詹仁喜含含糊糊地小声告诉了贺建国。
贺建国登时满腔怒气。
亲眼目睹了沈玲玲的丑事,他们夫妻念着和沈要武的交情,并未张扬,平时和沈玲玲也没有任何矛盾,就是齐淑芳和沈要武的关系好点,她居然在背后无中生有,简直是不可饶恕!齐淑芳只跟沈要武提一句,真是太便宜她了。
詹仁喜怕贺建国生气,也怕别人知道了影响齐淑芳的名声,忙劝道:“你别生气,大嫂二嫂已经给你们两口子出气了。这件事传开,始终不大好。”
就算齐淑芳行得正坐得端,也耐不住别人添油加醋。
贺建国嗯了一声,暗下决心等工作结束后,回去调查和沈玲玲一起看电影的程大哥到底是何方神圣,他要是由着沈玲玲诋毁齐淑芳而毫无作为,他就不叫贺建国!
贺建国加速思考,一定要早点想到减轻民工负担的办法。
贺建国绞尽脑汁,一天后下了雪,下雪也没停工,在看到民工因为冰封河床,在地上钻眼撬冻土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书记,有了!我想到办法了!”
“什么办法?”何书记急切地问道,霍父也看了过来,连声询问。
“就是杠杆原理。”贺建国先解释杠杆原理,然后比划一番,“在堤坝上支几个牢固一点的架子,装上一个大点的滑轮,滑轮上穿粗的尼龙绳,一头系着下面的竹筐,一头由上面的几个河工用力拉动,竹筐就可以直接滑到堤坝上,不用辛辛苦苦地抬着上坡。”
何书记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霍父也一样,白胜虽然学过,但不太懂得运用到现实中,三人半天都没明白,何书记索性道:“我给你开一封介绍信,你去买滑轮尼龙绳什么的,账单你拿着,以后给你报销。滑轮拿回来先做一个试试,如果有用,再向大众普及。”
“好!”
贺建国迫不及待地拿着介绍信,骑着自行车回古彭市,几经挑选,买了两个最好最大的滑轮,又买了几捆特别结实的尼龙绳,回到白塔河边指示几个非河工的百搭大队社员挖坑埋木桩,建起一个支架,装上滑轮和尼龙绳,一头扔到下面系上竹筐,一头留在堤坝上有两三个人拉着,没怎么用力,装满泥土的竹筐就顺利地升到了堤坝上,确实省了很多力气。
没达到完全减轻河工负担的地步,但减轻上坡的负担已经够很多人高兴了。
“真有用啊!”何书记很高兴,霍父也大喜过望,连忙派人采购滑轮和尼龙绳,一连搭建好几处支架,安装滑轮和尼龙绳。
好景不长,不到两天,滑轮就坏了,尼龙绳也很快就磨损了。
损耗率太大,负担不起呀!
滑轮很贵,一个滑轮需要好几块钱,这下子损坏了十几个,就是几十块钱。
贺建国觉得很惭愧,两三天就损耗几十块钱,比人工还贵,肯定无法长期使用,没有哪个地方舍得花这么多钱,推广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白胜幸灾乐祸。
何书记和霍父却安慰道:“方法很好,竹筐里泥土装得太多,所以滑轮容易损坏,如果能改进一下就好了。”
“必须改进,这种损耗成本太大了。”
贺建国继续思考,终于想到用平板车车轮取代滑轮的方法,平板车的车轮相当于大号的滑轮,承重力更强,粗麻绳可以取代尼龙绳,用了几天,没有像滑轮那样损坏。
何书记和霍父都高兴极了,他们不放心,又去别处实验一番,确实可用。
两人表扬贺建国一番,立即上报,建议往各地推广。
平板车的车轮随处可见,哪个生产大队都有不少平板车,车轮的数量自然很多,而且结实又耐用,麻绳都是社员自己搓的麻绳,粗细随自己心意变化,十分结实,除了支架费点人工,多搓点麻绳备用,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
贺建国跟着何书记到别县巡查完毕回来,也受到了江书记的表扬,决定往市外省内以及省外普及,并在档案上记下一大功,非常光彩的一笔,远胜之前他和齐淑芳猎杀野猪的功劳。
贺建国原本是三级办事员,此次立功的结果是他直升二级,为一级办事员。
一级办事员套行政19级,是科员中的最高等级,如果再往上升级就是科长级别了,属于干部,而且,工资由原先的六十块五毛钱增加到七十六块钱。
白胜十分嫉妒,只有李威捶了他肩头一下,连声恭喜。
齐淑芳等了将近一个月才等到贺建国归家,幸好期间没有很严格的规定,路过古彭市的时候,贺建国都会回来跟她说一声,得知他为河工立下大功,并且升职加薪,崇拜极了,“建国,你好厉害呀!怎么就想到杠杆原理了呢?别人都没想到。”
贺建国谦虚道:“不可能没人想到,就是没人像我一样应用到河工方面而已。”
“就是因为没有像你一样应用到现实中,所以你最厉害呀!”
贺建国摇头,“不,我说的是没人运用到河工方面,而不是其他兴修水利工程。像大型的水利工程,堤坝又高,肯定已经有了减轻人工的机械。”
不管他怎么说,齐淑芳还是很佩服他,按他坐下来,“你好好歇歇,我去做饭。”
在外面差不多一个月,人都瘦了,而且黑了。
齐淑芳心疼不已。
贺建国站起身,“你怀着孩子,别累着,我去。”
“坐着!”齐淑芳又把他狠狠地按回去,“累什么?你在外面才是真累,我又没到不能做饭的地步,你不在家,我照样自己洗衣服做饭,咱们生产大队里的妇女们哪个怀孕的时候不下地干活?没听过很多孩子都是生在地头的?”
力气不如她的贺建国只能干瞪眼。
他已经很努力地锻炼了,怎么还赶不上老婆的力气?
贺建国大口吃饭,多吃点勤锻炼,总有一天会反压回去吧?他心里想着。
齐淑芳一个劲地给他夹菜,“多吃点,多吃点。你在外面肯定没吃好吧?本来你说跟何书记巡查半个月,谁知都快一个月了,幸好你中途回来过一两趟,多带了点干粮。我看布口袋里瘪瘪的,都用到了?”
“用到了,淑芳,还是你想得周到,带了粮食。后来巡查别县下面的水利工程,借宿的农民家里只要粮食不收粮票,何书记当时很尴尬,他带的是粮票和油票,最后还是我送上了三个人的口粮,吃了两天饭。因为有人家愿意收粮票和油票,所以我带的完全够吃。”也因此,他和何书记的交情更上一层楼,这次升职后,直接分到何书记下面的科室里。
当初他是在江书记手下当办事员,并不怎么受重用,现在则不同,现在他很受何书记的青睐,有不少文件都是何书记直接交给他。
齐淑芳高兴不已。
比起江书记,何书记人品更正,首先,他不重男轻女,何胜男的名字和受宠程度就说明了这一点,他很开明,而且其妻曹云山也一样。然后,他是苦孩子出身,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不,巡查河工时不就跟着一起干活了?哪像江书记,养尊处优,凡事这种事情一般都交给何书记,自己留在市委办公室主持大局,还传出和薛逢的绯闻。
跟着何书记,比跟江书记保险。
江书记的绯闻,如果是假的还好,如果是真的,早晚有一天瞒不过人,就算有后台也不能,他有后台,难道别人没有?就算何书记无法取而代之,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古彭市有两个副书记呢,市长也不可能不想当一把手。
贺建国跟何书记下乡,相处将近一个月,齐淑芳和何胜男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可是就在这时候,一纸调令把何胜男调离了原来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