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管理商贾的新思路

一子江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我的妖娆大明最新章节!

    “谢陛下!先说债券之事,臣幸不辱命。各路商贾忠君爱国之心拳拳,求购亦十分踊跃,三十余万两白银现银启付已经完成,五日之内便会由巨蛟帮差人解送至京师,臣待会儿便将存根及交接之事报于户部,请户部查收。”

    徐钦首先是禀报了债券发行事宜,这毕竟算是他此行最重要的公务,并且非但涉及编练新军的大事,更可能是日后帝国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的最重要革新项目。

    三十万两的现银,其实近半都是巨蛟帮直接筹备的。虽说这次能参与进债券认购的各大门派其实都算是当世土豪巨贾,但他们本是来参加武林大会的,谁也不会背着几十斤的现银到处跑。所以除了少数在镇江及附近有较大产业的门派之外,其他的门派不少都是从巨蛟帮借的钱。巨蛟帮自然也乐得卖大家,尤其是卖徐钦一个人情,让他好能一次性拿着大笔筹集的现金回来漂漂亮亮的交差。

    “嗯,此事你办得不错,编练新军之事,早一日施行便早一日强军,你能想出这么个法子,也算是神来之笔了。”对当中的细节,朱元璋没有兴趣了解,只是觉得他漂漂亮亮的将此事办妥了,着实高兴。

    “此外就是巨蛟帮改制的事情,现在有樊云亲自坐镇,已经将帮中大多数资财核算出来了,大约价值是四百三十至四十万两上下。待再复核一遍,便可重新编组造册,成立运输集团。之后的结果,将由集团呈送宗人府审核存档。往后的每年,也将会把一应账簿送达,再加上臣已经派驻了部分可靠的账房,想来是不会出什么乱子的了。”

    朱元璋在听说了四百多万两的总资产之后,不由得脸上露出微微挣扎的表情,不过很快这种表情就消弭于无形了。徐钦明白,这是皇帝陛下确实有些眼红了,可也清楚地知道,若是真上手明抢,事情必然不可收拾。

    听完了这件事,朱元璋最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知道了,也算是默认会按原计划入股。

    “另外,臣还斗胆建议他们成立了一个全国总商会。”

    “什么?”正如徐钦此前估计的,朱元璋一听这个,果然又有些炸毛。

    对于朱元璋这种控制欲超级强的皇帝而言,本就力量不弱的各个江湖门派,进一步的联合当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对于徐钦来说,这一步又是必须要走的。很多事情,如果有机会,最好是在洪武朝就划开一个口子,否则后世组训什么的就会成为一座极难翻越的大山,成为改革阻力。

    “陛下请听臣细细道来!其实这个商会,并无特别之处。相信陛下早对他们之前搞得那个什么武林大会、武林盟主有所耳闻。其实他们早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直接冲突。而这个所谓的全国总商会,其实不过就是臣在见到他们搞得这些事之后,想出来的加强版而已。”

    听到这里,朱元璋依旧是眉头紧锁,显然还是对此非常不满。只不过是徐钦一直以来的表现给了他充足的信心,相信这家伙不会无的放矢,甚至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才难得地保持了耐心,再加之其身份特殊,朱元璋在心里是真逐渐将其当做了后辈,否则若是换了别人,估计他早发飙了。

    “这所谓加强,其实不过是明强暗弱之计!强者在于,臣斗胆让他们以这个总会的名义,可向朝廷进言,协商税率及各项相关律法的制定。弱之则在,以理事之名架空此前的盟主及未来的会长,给了新设的九大理事一个名正言顺掣肘会长的名头,反而分化了他们!”

    之后,徐钦又简单地向朱元璋,介绍了一下这个理事制度。朱元璋本就是搞这些诡计的高手,仔细一听,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有了名正言顺的和朝廷沟通的权利,商会的总体力量确实较之前松散的联盟有所加强,但其实这种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和朝廷的联系,其实并无太大的不妥。最后这个理事制度更是神来之笔,其名义上虽然是会长的下属,但会长无权随意任免,这约束力自然大不了。而有了理事这个头衔,以往除了盟主之外就是普通身份的各方豪强有了名正言顺制约和抗衡会长的力量,自然更是难以受其控制了。

    想通了这些,朱元璋的面色也明显好转。

    “更重要的是,臣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小小的算盘,让他们愿意主动加税!”徐钦见他神情放松,马上趁热打铁道。

    “哦?!竟有此事?!”一听有利可图,皇帝陛下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自然!若不是事出有因,臣又怎敢自作主张?无非是事出紧急,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要实行此事必然是难上加难,故而才大胆妄为。”

    这下朱元璋心里对他这个举动的最后一点顾虑都湮没在了白花花的银子当中,只是催着他赶快详细说。

    “回禀陛下,臣和他们大致商议过了。其实大方向就是两点。商贾们需要朝廷正式颁布一些律令条款,以规范市场,减少他们在行商过程中遭受的阻碍。为此,他们愿意,将税率从三十税一,提升至二十税一!”

    这是徐钦经过私下的权衡和与众江湖帮会的协商之后定下的大致条件。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恶劣的,非但会面对各地方官府的吃拿卡要,内部的竞争也非常无序,极大地影响了商业发展。看似极低的税率,实际上完全就是白交,一点儿用都没有,自然也就面临恶意隐瞒不报等诸多恶习。

    然而,要将原本三十税一的极低税率突然提高太多也不现实,大家的抵触情绪必然会非常大,更会影响到申报的积极性。

    所以徐钦先是放出风声,朝廷现在正在暗中商议推行十税一的新商税,以进一步“重农抑商”。大家一听当然慌了,马上找到徐钦,说大家愿意主动提高一些税率,但最多二十税一,否则大家吃饭都吃不上了。

    徐大少当然知道他们是在夸大其词,这个年头的大宗生意,基本上都是暴利,就算是十税一,也不过就是百分之二十的营业税,比后世也高不了多少,甚至若真要算,或许还没有后世高。不过考虑到现实的接受程度,他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个二十一税一的提案,愿意为大家在朝中奔走。

    然后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其中大多数是有利于规范整个商业发展的,大家更是对他进一步感恩戴德。至于其中一小部分实则诛心的条款,绝大多数人也还没反应过来,而且就算是反应过来了,在面对整体有利的局面时,也不得不连带着燕窝把里面的死苍蝇给无视了。

    “嗯,既然是主动加税,那朝廷若是不准,便是寒了大家的心。只是这样,会不会让那些小商贩吃了亏?最后变成与民夺利?”朱元璋先是装作为难,后半句则是真为难了。

    不像那些长在深宫的太平皇帝,做过乞丐、和尚的朱元璋可是对现实社会门儿清。他很清楚,都是商贾,但小商贩和大商人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大商贾各个家财万贯都是侮辱的说法了,他们为了规范,为了自己的地位能得到最基本的承认,付出多一点点的税,不算什么。可对于那些小商贩来说,说不得全家人就靠这一门营生混个温饱,一天多几文钱的税,可能就会让人饿肚子,人一旦饿了肚子就容易闹事。

    “陛下心忧万民福祉,乃天下之福!这一点臣也想过了,所以,这税率提升,暂时只在商会成员之中推行。当然了,为了鼓励更多的商贾主动参加商会,朝廷必然要制定一些新的规范和承认商人的律令,如此一来,大家自可量力而行,又可增加朝廷之岁入!”

    徐钦这一招也算是为日后的釜底抽薪的铺垫之举!由于在事实上执行重农抑商的根本政策倾向,大明的律令虽然较前代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可在商业和经济法领域仍是极度落后。可制度基础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引,一旦相关制度落后,甚至形成阻力,轻则事倍功半,重则就会像清末一般被人按在地上摩擦,当成反复收割的韭菜。

    “此等自行选择之法倒是不错,可此例一开,商人逐利暂且不说,不劳而获之风一起,是否会让天下农人荒废耕作?这关乎社稷安危,不可不慎之又慎啊!”

    显然,朱元璋还是心有顾虑,尤其是传承了数千年的统治哲学,也必然有其自身存在的逻辑。

    华夏是农业文明,以农耕为本的文明本质是没有错的,统治者凡是以此为出发点,也完全没有问题。但一则是过高地估计了商业文化对农业文化的破坏,二则隐隐也是对商业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有所顾忌,再加之华夏的中央集权程度较高,统治者一直将商人作为肥猪,采取养肥了再杀的策略,导致了商业文化一直处于一种艰难求存的境地。

    不过朱元璋还是有些不同的,他的一大特质就是够务实,只要有充足的理由,其实要说服他并非不可能。只是前提是要你有机会慢慢跟他解释,而不是被直接拖出去砍成十八段。

    “陛下所虑不错,这也是一直以来,天下之主共同面对的问题。未雨绸缪自然是好事,然而因噎废食就非智者所为了。一则行商之举可沟通有无,可让北疆的将士穿上苏松的棉布,吃上湖广的米粮,用上山西、河南、直隶,甚至是广东的刀枪甲兵。若是没有商人,苏松的棉布就只能堆积成山,而天下半数的百姓都要衣不蔽体;湖广的米粮会烂在地里,天下至少两成的百姓会饿肚子。故而商人并非是不是劳作,只是他们劳作的成果,不易被人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