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六章 外戚干政

西关钛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次子最新章节!

    一个午后,一名长相儒雅的男子正在家中的院子中用力的砍柴,此时男子家的门前,一堆人都看着男子微笑,有的也指指点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位长相儒雅的男子,就是一位幸运的家伙。

    他一介平民居然被公主给看上了,虽然公主是二婚,但是这也是无上的光荣呀。

    但是这位长相儒雅的男子却并没有得意,他反而很平静,还在家中默默的砍柴,因为这位男子知道,他成为驸马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仅仅只是替代品而已。

    这是朱元璋的一次试验,欧阳伦是开始,现在是这位男子,安庆公主也是试验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女儿都被称为公主,而她们的丈夫则被称为驸马,这一称号因汉武帝时期设置的“驸马都尉”而得名,按理说,以公主金枝玉叶,尊贵无比的地位,驸马的身份也一定不会差到哪去,从很多的影视剧中便能看到,被选中的驸马不是这家大臣的公子,就是那家武将的少爷,正应了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

    可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却反其道而行之,规定公主只能嫁给平民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个朝代就是明朝,想当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便立下了这条规矩,从此以后,明朝所有的公主全部依规而行。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立下这条规矩呢?说出原因令人唏嘘不已,原来,这是因为朱元璋非常忌讳外戚干政,他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

    因此,为了从根子上斩断外戚干政的危险,朱元璋便下了死命令,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于是乎,我们便会看到,明朝皇室公主的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辈,在政治上没有多少地位。

    由于婆家势微,就是想通过联姻的方式对朝廷施加影响力也很难办到,从洪武大帝到崇祯皇帝,虽然宦官干政的危险没有消除,而且在特定的年代还非常剧烈,但不得不说,像以往朝代那样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不过呢,凡事有利也有弊,虽然这样一来避免了外戚干政的情况,但也苦了明朝的那些公主们,原本一个个的生活在皇家,天天锦衣玉食,侍从前呼后拥,风光无限,转眼间就要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这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当然了,毕竟是皇室嫁公主,哪怕是普通人家,找的驸马也必须经过精挑细选,无论样貌还是才学肯定不能太差,因此,在明朝时期,民间男子争当驸马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甚至说是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那么,到底该如何了解和挑选驸马呢?也就是说,挑选驸马的依据是什么呢?不得不说,在没有科学鉴定方法的当时,只能靠口碑相传以及别人的推荐来挑选驸马。

    说句不好听的,驸马的好坏高低、优良中差,完全就是凭经手人的一张嘴而已,而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便是中间有着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曾经就有几位公主深受其害。

    比如弘治皇帝,因为听信了太监李广的吹嘘,差点儿就把女儿德清公主嫁给了名声不好的土豪袁相,要不是后来有人告发李广收取了袁相的贿赂,弘治皇帝及时阻止了这场婚事,德清公主这辈子的幸福估计就全毁了

    相比德清公主,万历皇帝的亲妹妹永宁公主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她选驸马的风声一出,很多民间的男子都蠢蠢欲动,其中有个姓梁的富豪用重金贿赂了大太监冯保,此后,经过一番运作,成功的让自己重疾在身的弟弟成为了驸马

    结果,新婚刚满一个月,这位梁驸马便一命呜呼了,而永宁公主心情郁闷之下,没过几年便去世了,本来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是从大局上着眼了,却并没有为公主多加考虑,由此不能不让人感叹,生在帝王家的明朝公主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但是这里又要说一句,和外戚干政来说,牺牲几位明朝公主的婚姻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并且嫁给百姓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也有幸福的公主,而外戚干政只要出现一次就是灭顶之灾。

    何为外戚干政,就比如一个皇帝正值壮年却不幸意外去世,而皇帝的直系继承人还十分年幼,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时候要谁来掌权呢?

    那么小皇帝的母亲和她的父族势力就会帮助皇帝掌权,我们就会称之为外戚干政。

    外戚和宦官一样,实质上是皇帝权力的异化,他们狐假虎威,借用皇帝的权力来控制朝局。正常来说,外戚干政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漏洞,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

    汉朝是中国第一个长期的封建王朝,汉朝的外戚干政也是在历代王朝中最多的。

    首先是因为汉朝初期吕后长期执政,为汉朝外戚干政树立了不好的苗头。其次是汉朝时期激烈的君权与相权的争夺,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君权越来越强,而相权越来越弱。

    等到了唐,外戚干政到达了一个顶点,因为武则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被唐朝多数官员所反对,所以武则天必须要借助别的势力,那么他最信任的肯定就是她的家族,也就是外戚。

    武氏家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势力甚至比皇族的李氏家族还要强大,武三思还是被武则天作为继承人来培养。

    虽然最后武氏家族没有篡夺皇位,但是外戚的根已经深深埋在唐朝政治中,而且唐朝中后期宦官政治横行,外戚也被用作是一个对抗宦官政治的武器。

    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朱元璋不敢不防呀。

    并且朱元璋本就是布衣,为了让他的子孙不忘本,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他制定了一项特殊的皇室规矩,就是嫡系皇子和皇帝所纳的皇后和妃子,都要是出身底层的清白之家女子,而不是那些贵族女子。

    这就使这些妃子得不到干政的机会,就算是有机会了,她们的父族的实力也不足以帮助她们。

    而朱元璋同时也对外戚进行严格管理,早早就立下了“非社稷之功不得封”的规矩,那些外戚要进行封爵也是封一些不大不小的无实权的虚名爵位,将他们赏赐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清水职位。

    这就使得外戚势力在明朝一直得不到伸展。同时明朝虽然和清朝一样都是古代中国皇权的顶峰期,

    “张超...!”门外走进来一群汉子,看着劈柴的儒雅男子喊了一声。

    这个时候,张超抬头看向了众人笑道:“你们怎么来了?”

    “嘿...我们怎么来了,你成亲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和我们说一声,我们知道你娶的是公主,我们来有些寒酸了,不过,我们现在将你家的门楣给砸了,帮你家重新换一个门楣,跟着我们就走,不会让别人看到的。”

    带头的男子虎背熊腰说话瓮声瓮气,一看就知道人很爽快。

    张超听完起身连忙道:“不是的,不是的,我不是嫌弃你们寒酸,而是我怕麻烦你们,你们每日都上工,如果为了耽误一天工期,那就不好了。”

    “嘿...你将我们这群兄弟当成什么人了,我们会在乎这个?”带头的男子笑着道:“好了,好了,不说了,砸门楣,换一个。”

    这个砸门楣呀,是明朝很流行的一件事情。

    因为朱元璋定了很多规矩,比如平民的家是什么造型,高度多少,门楣什么样,这些都是不能逾矩的,但是随着住在家中的人地位发生改变,那么他家也就随之提升。

    后来这种砸门楣的事情,也发生在寒门学子的身上。

    因为寒门学子基本上都是比较清贫的,由于常年读书,也意味着,没有收入,几乎不算是一个劳动力,尤其是在没有中举之前,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人家,很难坚持下来,而读书人也只能终日与书本为伴,很少出家门,一般出行的时候,也就是考试的时候。

    有时候一直坚持读书也是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的,不过等到等到考上举人的时候,那可真是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读书人中了举。

    就会有人特地来你家,用大棒开始砸门,跟着还有窗户,个个都露出热情的表情。

    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惊慌,因为这是喜事,很快就会有工匠进来,非常迅速的换上了全新的门窗,然后会有人恭贺这名书生“恭喜大老爷高中举人”。

    寒门中了举之后,就不是寒门了,所以他们要改换门庭了。

    张超看着自家的大门和窗户被拆的干干净净,虽然他知道自己只是替代品,可是张超的心中也是开心的,因为在张超的心中有一个小秘密。

    那就是他曾经被安庆公主救过一次,所以他甘愿自己变成替代品,因为只要能守在安庆公主的身边,张超就足够了。

    ...........................

    朱标,朱榔再次上路,不过,路上两人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这一日,两人来到了一座小镇之上,正巧这个小镇今日赶集。

    朱标和朱榔对这样的赶集很有兴趣,所以也就停留了下来,准备在这里停留一日。

    这里已经是江南,要知道大明的江南地区可是商业辐辏之地,人流如织。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等商业城市都是江南繁华之地,而西南的成都,则是巴蜀地区的商业中心。

    明朝时期,集市的数量更多,管理也更加严密,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

    这些都要得力于,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就排除万难,制定了详细的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都能安稳度日,并在恢复民生的过程中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规模集市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不但鼓励集市,还分重视百姓权益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集市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统一计量单位,并调控物价。

    朝廷制作了计量工具的样本,要求各个集市照此制作,并在审核通过之后投入使用,不定期会有官府的人来检查,避免有漏网之鱼。统治者对集市的严格管理的确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同时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小型集市上售卖的大多是农民自己生产的粮食等物品,而大型集市上的货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都是当地较为闻名的珍贵商品。

    而大型集市的出现,促使乡镇手工业劳动者将生产物资送外城镇,城镇的商人将货物卖到更远的地方。

    如此一来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促使城乡友好发展,使得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工作者之间的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将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朱标和朱榔走在这座小镇的集市,看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虽然其中农产品比较多,什么枣呀,梨呀,鸡,鸭,鹅,各种自己手工编制的篮子,帽子,草鞋,还是扫把,更有大筐,小筐。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杂技表演的小社团,锣鼓声一起,一对姐妹,外加一对兄弟和一对中年夫妻,六个人依次给现在的人表演着他们的拿手绝活。

    现场的百姓大声叫好,听到叫好声,小女孩拿起响锣,笑嘻嘻的向看客求打赏,一文,两文,这个时候,朱标直接掏出一个十两的银锭扔了进去。

    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一下将小女孩都看呆了。

    朱标则是呵呵一笑,回身离开,小女孩连忙恭敬的躬身大喊谢谢。

    “大哥...你可真舍得呀,一下就是十两。”朱榔看着朱标微微一笑,因为朱榔知道朱标很爱惜钱的,这次真的是开了眼界。

    谁知道朱标却道:“那不是我的钱,我是在你那里拿的...是你的十两。”

    “噗...!”朱榔一个荒唐,倒是朱标却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就在两兄弟继续准备往前逛的时候,前面忽然传出了尖叫的声音:“不要,不要,谁来救救我呀,我吧是他的娘亲,谁来救救我呀。”

    “出事了...!”朱标连忙往前跑去。

    看着朱标那不管不顾的样子,朱榔也是喊道:“跟上去,一定要保护好太子。”

    “是...!”众人冲向了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