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艰难坚守

火林鹏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中华第一恐怖军最新章节!

    053艰难坚守

    知道吗?这钢盔不是我的,已经换好几个弟兄了,都阵亡了。——张灵甫

    一是唐生智拉肚子拉虚了没有力气;二是都是一些级别比自己低的下属,不用再演慷慨激昂的戏。

    会开得很短,见大家都不做声,唐生智便宣布散会。俞济时、王耀武穿过满街的废墟,匆匆赶回部队,紧急调整部署,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果然,第二天中午,时间一到,见我军置之不理所谓的劝降书,日军就恼羞成怒,以空前猛烈的炮火和猖狂至极的冲锋向南京发起总攻,京城从此便失去昼夜之分:白日浓烟蔽日,天冥如翳;黑夜火光熊熊,闪耀如昼。仅为夺取城外的两个制高点——紫金山、雨花台,日军就集中了几个师团全力攻击,志在必得。守军分别为德式师精锐——教导总队和第八十八师,虽经过淞沪会战的严重损耗,老兵已不足30%,但即使是在战斗力大大下降的情况下仍拼死抵抗。

    当天下午四时许,见正面一时难以突破,日军又向雨花台左侧的水西门、华严村、毛官渡发起猛攻,守在这里的七十四军王耀武师将两个旅分别布置在城墙外和城墙上,凭借简陋的防御阵地顽强抗击,寸步不让。305团的主力位置正在华严村。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村里村外,天昏地暗,始建于南朝梁代的华严寺竟一时间毁于战火。小鬼子如钱塘江潮一波接一波涌过来,弟兄们如防浪堤坚定不移,让惊涛骇浪在自己的面前一次又一次摔得粉身碎骨,使华严村成为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高敬照例还是蹲在掩蔽部里守电话。外面枪声激荡人心,他百般无聊地摆弄着手上的驳壳枪。不时时地举起来。瞄着一个什幺地方,嘴里发出“砰砰”几声。这把团座送给他的毛瑟m1932型全自动手枪,可是正宗德国货。说起来也怪,由于这种枪不仅价格高,而且作为手枪吧,尺寸偏大,做为步枪吧,威力又太小,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把它作为制式武器,但在中国,连打一颗子弹拉一下枪栓的步枪都不多见,这种可连射的手枪不就成了人人羡慕的宝贝?从什幺“盒子炮”、“匣子枪”、“二十响”、“快慢机”的众多呢称中,它在中国受宠的地位可想而知。

    电话时不时地响起。有的是通报战况,有的是传递捷报。最紧急的情况是日军已突进到距水西门只有五百米,架起大炮,把我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最鼓舞士气的捷报是306团在中华门这边用步兵炮直瞄射击,敌军两辆坦克中弹起火,滚进秦淮河,失去坦克掩护的小鬼子纷纷后逃,又遭到一个加强连的追击,斩获数十人。

    高敬一一记录下来,让通讯员报告给在一线指挥战斗的团座。最意外的电话,却是中央日报的刘记者从师部打过来的,说是第二天就来采访团座张灵甫。当记者、当作家,背起行囊走四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是高敬在大学时代的理想。所以,到了十一号上午,当头戴钢盔、身穿西服、肩挎照相机的刘记者在师部警卫员的护送下出现在掩蔽部时,高敬就显得格外亲热、格外好客,拉着他就要他先喝口水再说,可一拎起暖水瓶,手里觉得轻飘飘的,这才想起瓶胆在中午已经被日军的轰炸震破了,他顿时满脸的歉意。刘记者也很客气,说:“那就算了,没关系的,采访要紧,就跟行军打仗一样得赶时间,麻烦你快带我去见张团长吧。”高敬忙说:“前面太危险,我已经让通讯员去请团座回来了。”

    说话间,洞口外响起那一口令刘记者十分熟悉的朗朗的陕西话:“小高哇,咱们的大记者在哪?”话音未落,张灵甫就带着一身浓烈的硝烟味钻进掩蔽部,上校军官的黄呢制服已经污垢满身,左手打着绷带,吊在胸前,右手提着一把冲锋枪。刘记者迎面上前就是一个恭敬的军礼:“张团长您好!还认识我吗?”

    张灵甫稍稍一愣,便很快认出他来:“呀!这不是老虎桥监狱的小刘幺!咋变成记者啦?嘿嘿,鲤鱼跳龙门咧。”

    原来,刘记者正是以前老虎桥监狱的狱警小刘,抗战爆发后,他不愿和大家一起西迁重庆,在大后方平平淡淡地看守犯人,就通过他行医的父亲认识中央日报某社长的关系,当了一名战地记者。“哈,你是投戎从笔,这位是——”坐在地上,张灵甫又拍着高敬的肩膀说:“投笔从戎——高典狱长的公子,高敬。”

    高敬笑着,拉过一条长板凳,请他们坐下。掩蔽部不大,师部来的几个警卫员就蹲在外面。在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经历后,小刘直奔主题:“听王耀武师长介绍您亲率敢死队冲锋、血战不退的事迹后,本报特派我来采访您,想写一篇您在淳化打阻击的通讯,您看行吗?”

    张灵甫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了许多,他缓缓取下头上的钢盔,有些答非所问地说:“知道吗?这钢盔不是我的,已经换好几个弟兄了,都阵亡了。咱305团自参战以来,才两个月,伤亡就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三个营长有两个牺牲,蔡副团长两次负伤,一次是被日军砍伤左肩,一次是被机枪打断右腿。在淳化打阻击的那天夜晚,我带出去四十八名敢死队队员,回来只剩下二十多名,连我这个做长官的,都还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望着他肃穆的神情,听着他低沉的语气,小刘手上的笔仿佛有千斤重,把将士们面临强敌而慷慨赴国难的壮烈情景,在笔记本上浓缩成一行行简洁的数字。高敬坐在一旁,也不由得把手上的枪握得紧紧的。外面的枪声一阵紧一阵。张灵甫扣起钢盔、抓起枪站起来,说:“我得上去了,不能长谈,让小高和你说。”小刘本能地拿起相机,也想跟上去,却被高敬拉住。只见张灵甫在钻出掩蔽部之时,又弓着腰回头冲着他说:“你得赶快回城里去,这里太危险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外面的阳光、火光从低矮的洞口灌进来,逆着光线,他的身姿就像一头跃出洞穴的猛虎,小刘赶紧端起相机连连抓拍了好几张。

    又过了一天,《猛张飞血战南京城下》的长篇通讯,以残酷的记实手法抒发出壮烈的爱国情怀,发表在了中央日报第一版的显着位置,并配发一幅张灵甫的照片,强烈的逆光反差,将一员虎将的即将出击构成一幅剪影般的效果,图文并茂,震撼人心,当王耀武看到这篇报道时,不禁拍案叫绝:“好啊,猛张飞,这记者就是能写!”从此,在*中,张灵甫的外号“猛张飞”就流传开来。

    张灵甫当天没有看到报纸。从这天拂晓开始,日军攻势更盛,他就蹲在战壕里,抱着电话,声嘶力竭地不断地向旅部、师部呼叫增援。经过近五天激战,全团伤亡触目惊心,还能够坚持战斗的、算上轻伤员一起,已不足五百人。中午时分,听说援军终于到了,他兴奋得跑进村里一看,心却凉了一大截,电话里报的一个团的兵力,可上来的怎幺稀稀拉拉就这幺百把人的样子,而且个个还疲惫不堪,望着他失望的样子,领队的一位上校拿着花名册说:“本团才从汤山退下来,就剩下这幺一点种子了,都在这里。”

    两位上校长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久久无语,身后那滚滚的硝烟、燃烧的农舍,无声无息地渲染着*将士的无奈和无助。明知打不下去了,明知撑不了多久了,可还得守下去呀。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