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 三十三章 降反之间(下)

拉拉袖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迷途在1643最新章节!

    郑成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又被顺治册封为“澄海候”,半斤八两,因为永历帝的“延平王”不是真的王,而是郡王级别,跟候也没多大区别。虽然郑成功不受,就像当初清廷册封黎城一样,在清廷看来,我已册封你了,就是属下了,不管你愿不愿。

    可是手底下像施琅这些级别的将官想法很多,当初清军统帅博洛利用郑芝龙的声望招降其旧部,“奉郑之命降清的有武毅伯施福、海澄伯郑芝豹和部下总兵十员,兵将十一万三千名”。 这些兵将、总兵裹夹着施福、施琅、黄廷等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忍气吞声,大有怀才不遇,有功不赏之感。

    没过二年闽系将领跟从李成栋反清复明,又被裹夹着成了明军,既然大家反清复明了,还在窝里斗,李成栋看不起这些从福建来的将领,处处为难,克扣粮草是常事,日子最难熬的是连李成栋部下排挤这些福建将领,这日子没法过了,那就走为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施琅带领福建帮寻个日子回转福建,半道遭李成栋部将郝尚久暗算,就这样,两部反清复明的人马,从广东饶平,且战且退,打打杀杀,勉强拖到粤闽交界的黄冈镇才得以脱身,随后投郑成功部下。

    郑成功接受“延平王”,那么就要为永历帝出力了,首先是南下广东南澳勤王,在这中间施琅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脾气上来了,很不高兴,大军陆行,粮草就是个拖累,只能到一地抢一地了,战时,管那么多干嘛?削施琅兵权,令施琅以闲暇人员返回厦门,施琅没法啊,只能回转厦门,不想半道碰见清军来攻,此时身边也就六十几骑,对上千余清军,施琅来了个出其不意,趁乱杀死清军主将,清军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在南澳的郑成功听说后,大吃一惊,厦门被攻见军心动摇,觉得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

    经过此战,尽管郑成功肯定了施琅在厦门迎战清军的功绩,却不肯归还他的兵权。在施琅看来,自己在总的用兵策略上提的建议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遣回厦门以后,又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同清兵作战,满心以为郑成功班师归来将恢复自己的左先锋职务。不料,郑成功回到厦门以后,并不让他官复原职。施琅大为不满,向郑成功报告自己心灰意懒,想去当和尚,借以探测郑成功对他的态度。郑成功不为所动,叫施琅另行募兵组建前锋镇。施琅见难以挽回,一气之下剃光头发,不再参见郑成功。

    一个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一个心胸狭小,处处提防,自从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目前在军中受施琅节制。施琅既被削去兵权,曾德为求出头之日,利用过去在郑氏家族军队中的关系投入郑成功营中充当亲随,即所谓“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一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管你是郑芝龙什么人,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听说后,连忙下令“驰令勿杀”,施琅却悍然不顾,“促令杀之”。

    就这样两人对上了,郑成功见施琅违令擅杀郑氏旧将,断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在五月二十日密令援剿右镇黄山以商量出军机宜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显,同时,命右先锋黄廷带领兵丁包围施琅住宅,将施琅和他的父亲施大宣拘捕。施琅被捕后,在一些亲信部将和当地居民的掩护和帮助下逃到大陆。郑成功获悉施琅已经逃入清方管辖区后,怒不可遏,在七月间把施大宣、施显处斩。施琅得知父亲和弟弟被杀的消息,对郑成功恨之入骨,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

    此时的清廷很不好过,内斗也到了白热化,多尔衮死后,顺治最大的对手就是英王阿济格,阿济格性情鲁莽,做事不经大脑,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 就是一莽夫尔,多尔衮生前掌握着两白旗,阿济格就迫不及待提出,做为多尔衮的大哥,这两白旗也就顺理成章归自己了,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看看,这个阿济格脑子不好使,还膨胀了起来,首先得有两白旗支持才行,搞不定多尔衮留下来的两白旗,还威胁上了。

    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说什么阿济格要谋反了,胁迫两白旗一起谋反等等。

    清廷接到消息后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其实莽夫阿济格只是想撒撒威,摆摆资格,能多抓点兵权而已。

    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

    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以上这些可是济尔哈朗自个说的,有了大学士刚林的谋反说法,加上济尔哈朗看见阿济格身带佩刀,就把阿济格给杀了。自然这种套路阿济格到死也不会明白的。

    顺治解决了对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胁,接下去就顺理成章地14岁时亲政了,一场清算多尔衮的运动开始了。以前跟多尔衮走的近的,听从多尔衮的大臣就倒霉了,还是老套路,他家的儿子曾在路边王老实馄饨摊吃馄饨不付钱,你家的厨子借酱油不还,这些乱七八槽,鸡毛蒜皮的给扒出来了,定罪的定罪,发配的分配,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

    顺治四年时,李成栋在广州反正了,这个在嘉定屠杀了10万人的魔头投了南明永历,当时李成栋认为,自己为清廷从北打到南,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两广总督是跑不了,不想清廷给出的是授广东提督,加左都督衔。而佟养甲奉诏总督两广,李成栋只提督广东,因此怀疑佟养甲故意压制自己,就这样对上了,双方矛盾激烈,大有火拼趋势。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时任布政使袁彭年,万历丙辰二甲进士,礼部仪制司郎中,历任出仕崇祯、弘光、隆武三朝。南明时官左都御史,要说此人,就是搅屎棍,在弘光朝时与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结党,时称“五虎”,袁彭年为“虎头”。“言非虎党不发,事非虎党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

    大明坏就坏在这些人手中,官位不高,能量不小,却是墙头草。要说这种官员,在崇祯、弘光、隆武时期,包括现在的永历,多如牛毛,降清后随佟养甲、李成栋至广东。任广东学政署布政使。

    袁彭年来到广东后,官场也不顺理,布政使还是学政署的布政使,而不是一省布政,这差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就暗中劝李成栋叛乱。起先没有想着要反正投永历,而是叛乱,乱着、乱着事变大了就变成了反正。随着江西提督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来时,李成栋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反正易帜。

    此时的永历朝正兵败如山倒,一路在逃亡途中,听说李成栋反正了,立马开出高位,朱由榔授李成栋惠国公,又封李成栋之子李元允锦衣卫指挥使,杜永和为伯爵,袁彭年为左都御史。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不管李成栋的反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在南明,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而且蹈死不顾,死而后已,还被永历帝亲口谥“忠武”二字,赠太傅、宁夏王。黎城在《江南周报》上就说道:“这些人逃不掉扬州十日八十万、嘉定十万冤魂的控诉。黎城连永历也不认可,对这些反复之人死后更不认可。”这一篇社论,有黄宗曦亲自操刀,连带马士英、阮大铖也一起骂了个遍,王德发明白黄宗曦最恨的人是阮大铖,所以也就当着没看见,反正都是一丘之貉。

    就是这一篇社论黄宗曦骂的太狠,被永历朝视为黎城不可信,窃国南京另立,为大明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