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明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弘治帝则是显得心事重重,他惨然一笑,脸色变得更为苍白:“这次天象示警让朕心生不安,昨晚到现在,朕的心根本就静不下来,似乎。。。。算了,不说了,你好生做好这个事情,安置好灾民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也是证明你处理政事能力的机会,必须要用心,知道吗”?
朱厚照点着头说:“父皇,我会用心的,您多休息,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弘治帝刚才的一番话让朱厚照颇为担心,弘治帝似乎对自己的身体很悲观。
弘治帝摆摆手,而后沉声说到:“前些日子你说要整顿大明军务,那就放手去做吧,朕会支持你的”。
朱厚照诧异的看了弘治帝一眼,这是要开始放手权力了吗?难道父皇真的要大限将至了吗?不对啊,现在才弘治十四年,按照历史进程父皇的身体起码还有四年的时间。难道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了历史?想到此处,朱厚照一阵心酸和自责。
弘治帝摸着朱厚照的头,眼神充满怜爱,这个儿子,打小聪明伶俐,这两年透漏出来的才干让弘治帝心生感慨,也让弘治帝放心,起码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说说看,军务你打算怎么整顿,或者改革”。走到慈宁宫前的树下,弘治帝坐在石凳上,饶有兴致的等着朱厚照。
朱厚照沉吟了一声说:“父皇,其实不止军务,包括政务儿臣都想改革。现在大明机构臃肿,人员重叠,管理混乱。因为政务涉及众广,军务相对简单些,所以儿臣打算先从军务整顿开始。说到军务,父皇您也看到了,边军糜烂,上下贪腐成灾,鞑靼稍有动作,边关上下怯战,如何保家卫国?除去边军,三大营号称大明精锐,实际上官兵多年不经战事,内部人浮于事,甚至被外人成为养老营,又该如何拱卫京师呢”?
弘治帝不时点头,“那你准备从哪边入手”?
朱厚照沉默了一会说:“父皇,我想先从边军入手,至于为什么请父皇耐心听儿臣说。这么些年鞑靼不时袭击边关,尤其是小王子部和火筛部,更是连年入侵,再这么下去,根据边军的战力,儿臣估计边关将危,所以儿臣派了杨师傅去辽东总督,先把边军存在的问题厘清,下一步就是整顿了。本来陕西那边我不着急的,但出了天灾,儿臣怕鞑靼知道陕西天灾后,趁机发难,自内蒙古袭击陕西,所以把王守仁派去陕西,为的就是未雨绸缪,新军刚招募不久,但时不我待,儿臣只能让王守仁边救灾边训练新军了”。
弘治帝听到朱厚照的分析,细细想来,还真有这个可能,不禁对朱厚照再次高看一眼,他给了个鼓励的眼神,让朱厚照继续说。
朱厚照说:“父皇,要整顿军务,必须从上至下,控制了将领,才能控制下面的兵。按照大明官场不成文的规定,武官地位低下,和文官相去甚远,当务之急,是要提升将领的地位。儿臣打算成立军务院,军务院设立院长,一正四副。分别管辖不同部门,军务院下设置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总军情部、总军务部”。
听到奇怪的名字,弘治帝不解的看着朱厚照,等着朱厚照的解释。
“总参谋部,顾名思义,就是战争谋划,若有战争,由总参谋部制定战争攻略和战术方案,包括粮草、兵马调动等”。
弘治帝有些迟疑:“想法是好的,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朱厚照笑了下:“父皇别急,总装备部类似工部,负责军队的装备所需,包括兵器设计和制造;总军情部则是负责侦察,获得敌方军情,以便总参谋部参详;总军务部类似后勤,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军事观察,前面父皇担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问题就是由军务部来解决,军务部下设监察处,每逢战争由军务部派出军事观察员随军出发,若是作战将领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擅自更改作战方案,那就由军事观察员负责记录,等战争结束后由军务院判定和惩罚”。
弘治帝细细想了下朱厚照的设想,大致想法是不错的,但困难也多,首先提升武官地位就很难。开国皇帝打下江山后,对于武官将领都保持着一份戒心,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临终前的蓝玉案等。无他,都怕武官将领有样学样。
而文人一向自诩甚高,对于粗鲁的武官向来眼高于顶,对武官更是大力打压,刚好契合当朝者的心思,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武官地位越来越低,在明朝甚至出现三品武将听命七品县令的事。现在要提升武官地位谈何容易。
虽然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还是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弘治帝微笑着说:“似乎不错,还有什么想法吗”?
“嗯,三大营和边军我准备按照区域划分为几个大军区,每个军区都有各个兵种,当然,最重要的是各个军区的指挥权隶属军务院,文官不得指挥”。
弘治帝谈兴渐浓,听完朱厚照对于军务整顿的想法后,心里暗赞不已,“军务你已经说了,政务那边你也说说吧,有需要改革的地方吗”?
朱厚照小心翼翼的撇了眼弘治帝,弘治帝注意到他的眼神,鼓励他说:“没事,今天就我们父子俩讨论”。
“父皇,政务那边其实儿臣也有想法,现在大明录用官员基本按照科举取士,科举是好的,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但科举的内容儿臣认为需要改改了。做文章好不一定能成为好官,八股取士内容太单调了,都是一些空洞的文章,于治国治民没多大用处,上不能保家卫国、下不能安抚黎民百姓”。
“这句话错矣,科举取士的本意是录取明事理的读书人为朝廷效力,怎么说没用处呢”,弘治帝并不认同朱厚照的说法。
“是,科举本意是对的,我没说是错的,我说的是科举内容,儿臣觉得要想一个国家正常运转,首先是必须要有各行各业的人才,而大明现在的官僚体系都是八股取士,这样就造成了朝廷人才单一的情况。而因此带来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其中一个就是官官相护”,说到最后,朱厚照给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弘治帝闻言猛而惊醒,对啊,现在的大明官场不就是这样吗?他定了定神说:“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朕相信也只是少部分而已,朝廷忠臣都还是比较正直的”。
“那是因为有英明的父皇”,朱厚照不大不小的拍了个马屁。
弘治帝笑了笑,英明?那是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换来的,弘治帝脑海中浮现出刚刚朱厚照说的军务整顿方案,是不是也可以搞个类似军务院的机构呢?把内阁扩大一些,这样自己就不会那么累了。
“照儿,你看是不是需要扩大内阁”?
朱厚照眼前一亮,赶紧说:“父皇,我正有此意,其实大明的机构是需要改变的,除了扩大内阁,还需要增加各部,现在八部不足以应付各项事情,儿臣认为急需增加教育部、科学部、廉政部”。
弘治帝习惯性的敲着桌子,目光深远:“再看看吧,容朕再想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弘治帝是懂得,大明政治现在刚刚稳定下来,所以弘治帝不敢轻易去打破这种平衡,而且在朱厚照的设想中,有个重要问题弘治帝不得不认真衡量,那就是皇权。
皇权,是弘治帝的依仗,从朱厚照述说中,弘治帝没有看到皇权是加强还是削弱了,所以他要衡量清楚。若是这个改革方案是由大臣提议的,那弘治帝根本不作考虑直接否定,但这是朱厚照提出的,弘治帝才有耐心。
“你先从军务开始吧,朕先看看效果,另外你想安排王守仁为赈灾总负责,朕同意了,等会朕就让内阁拟旨”,弘治帝结束了谈话。
按照奏报所说,灾情最为严重的是朝邑,王守仁带着新军紧赶慢赶,终在二月底赶到陕西省,马不停蹄转向朝邑,临近朝邑时,道路完全裂开,裂缝巨大,有些深不可见底。
“报告教官,前方无法前进,已经被水淹没了”,一个新军前来报到,属于新军的侦察营。
王守仁皱着眉头打马快速前行,前方一道洪水滚滚而下,拦住了大军去路,王守仁观察了一会说:“命令所有人就地休息,侦察营分开两路沿河上下探查情况,看有没地方绕过去”。
唐伯虎平生第一次骑马赶路,一路颠簸,早就面色苍白,若是换做以前花天酒地的他,估计早趴下了。幸好在西山每天的锻炼让他身体有所增强,但还是无法使用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唐伯虎死死咬牙撑住,为的是不在新军面前丢太子殿下的脸,好歹自己也是太子殿下跟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