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奸臣世家最新章节!
就在花狻猊兴致勃勃地在黄河里练兵的时候,这一天,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蔡兰陵突然又来到了狮子寨。
得到消息之后,花狻猊兴高采烈地直奔聚义厅。
见到蔡兰陵之后,花狻猊想要抓住他的膀子表达自己兴奋之情,可是,却让蔡兰陵躲了过去,他只好怏怏地问道:“兰陵兄弟啊!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到狮子寨来看一看啊!是不是公子有任务了?”
“不错!”蔡兰陵点了点头,说道:“主人命令,让你点齐000个精锐的手下,分散前往中条山莲花山候命,沿途扫清所有的山贼,或者劫道的土匪。而且,你将狮子寨的所有事物都交给老寨主。”
“这是为什么?”花狻猊这个总瓢把子刚刚菪上了瘾,突然让他放弃这个位置,心中自然是老大的不高兴。
蔡兰陵闻言忍不住一皱眉头,冷冷地问道:“怎么?你不愿意,那就算了!主人说了,你要是不愿意,就让我去找狮子寨的其他人来做这件事,如果都不愿意的话,那以后狮子寨的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吧!反正你如今大小也是个人物了,吕梁山总瓢把子,真是不得了啊!这是主人的原话,如何?”
花狻猊虽然是狮子寨的大寨主,也是吕梁山的总瓢把子,可他也把原来的那些老兄弟都按本事分成了各个寨主,所以,才有蔡兰陵找其他人这一说。那些人虽然都是花狻猊的兄弟,可是,如果在得知这是蔡道的吩咐的情况下,他们可是不问缘由,都会打破头抢着愿意接的差事啊!
“兰陵兄弟,洒家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花狻猊虽憨,却不是傻子,蔡道的话虽然没有半句威胁的语气,可他知道,一旦他真得撂下不管这件事的话,他那些兄弟立刻会抢着接这个差事,撇下他一个人在狮子寨里,便连忙否认道。
“有什么牢骚可以半路上再发,主人的事情最要紧,你现在就抓紧时间点齐人马!”蔡兰陵说完,便不再开口,只是冷冷地盯着花狻猊。
花狻猊挠了挠脑门子,看着一眼蔡兰陵,没奈何,他只好立刻亲自去办理这件大事。
再说蔡兰陵,他之所以比蔡道早离开汴梁城,反而比蔡道他一行人要晚到狮子寨。是因为他按照蔡道的吩咐,前往西北地区,给几个和蔡道亲近的长辈或者名人送信。
本来,这第一封信,是要送给坐镇京兆府的孙觉老爷子。
可是,在半道上,蔡兰陵就遇到了得到旨意归京的苏轼一家人。
在驿站里,他就将蔡道的书信偷偷的给了苏大胡子。
信上只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解劝苏轼,进京之后,一定要谨慎,如果看不惯相公们的行事的话,完全可以辞官或者主动求外,造福一方百姓,也总比留在京城里,被人再度撵出来得强。特别注意,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
第二、就是让苏轼劝说苏辙,让他入京之后,也主动请辞,不要贪恋权位,继续跟着保守派惑乱朝纲,既然苏辙也是中间派的大臣,何必趟这摊已经主动泥泞的污水呢?
他这个弟弟的性子并没有大哥直率感言,历史上,他就是搀和到元佑之政中,而被视为元祐党人,宋哲宗掌权之后,他便连遭贬斥。司马光死得早,可是,他早早就定下了元佑之政的基调,有太皇太后把控,文彦博和吕公著在一旁辅佐,苏辙这个中间派即便当了丞相,也拿不了多少事。
后世,因为司马光死了,而把交西北四寨给西夏以换取和平这件事丢在了苏辙的身上,还有废除新法也是苏辙在丞相任上彻底废除的。
这个锅真不是苏辙一个人能够背得起的,要知道,大宋朝除了赵普这个大奸臣之外,从来就没有那个丞相是独相,就是历史上的蔡京也是被宋徽宗弄得几上几下。这些事难道都是苏辙一个人做主做得吗?要知道,文彦博和吕公著才是司马光真正的盟友。苏辙能够入京担任丞相之职,只要是因为他自己的名声而已,若论执政能力,他还比不上他的大哥苏轼呢?
接着,蔡兰陵就立刻打马前往京兆府。
到了京兆府,孙觉老爷子听说是蔡道派人来送信,居然亲自接见了蔡兰陵。
看完蔡道写给自己的信,老爷子手拿着信,居然看得双手直发抖,忍不住老泪纵横,哽咽得无法言语。
心中的内容说了三件事。
两件事是猜测当朝执政,也就是司马光和太皇太后对孙觉老爷子之后安排。
宋神宗驾崩,司马光刚刚上位,却没有向太皇太后进言,召回在关中地区任贤用能、解决了关中甚至整个西北缺粮这个大问题而立了大功的孙觉老爷子。
原因有二,
一、当然是知道孙觉和王安石的故交,又特别关照蔡道这个后辈。如果他回京之后,势必会阻挠他将蔡道赶出京城,以及其他一些举措,所以,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二、就是嫉贤妒能,司马光实际上看不得变法派立了大功的人进京,不然,蔡道也不会小小年纪,宋神宗刚刚驾崩,就被赶出了京城。
蔡道也知道孙觉老爷子本人的脾气秉性,一旦回京,下场比苏大胡子强不到哪里去,他老人家唯一的优势也是劣势就是他如今年事已高,如果朝廷真得要动他的话,他大不了致仕避祸,甚至辞官隐退,朝廷也不能强行处置这位立了大功的先皇老臣。
蔡道建议孙觉,如果当朝的执政能够容许老爷子继续呆在京兆府,那老爷子千万不要和执政们对着干,新法什么的其实并不重要,继续以往的政策不动摇,只要稳定的增加辖下的穷困百姓们的收入方是正途。
不过,蔡道在信中也说了,执政们很有可能会嫉妒老爷子在京兆府的功绩,将他调到其他的地方继续任职,而派保守派的人前来京兆府摘桃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爷子干脆就立即致仕归家,在老爷子的家乡高邮开办学院,讲学授徒,他会资助老爷子的一切费用。
毕竟,孙觉如今年近七十,说句不好听却非常实际的话,他老人家还能再活几年。蔡道的外公王安石病重,眼看就要过世了,而曾巩虽然年纪较小,可他的身体还不如王安石的好呢?如果不是蔡道一向注意引到曾巩调养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活着离京,都不好说呢?
孙觉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被调来调去到处任地方官,还不如立刻回到家乡,开办规模宏大的书院,教书育人,造福乡里,如果能够教出更多的有识之士,岂不更好吗?
顺便说一下,和蔡道渊源甚深的王巩也高邮人。
而孙觉老爷子之所以落泪,就是蔡道在信的末尾还特意提了一个人。
这个人还和蔡道拐着弯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就是孙觉和王安石曾经的徒弟——王令。
这位诗人也是高邮人,虽然年少,宁愿纵情于书山学海之中,也不远锐意于科举,可他本身又没有子贡之能,还是靠着王安石的资助才娶妻生子,他的妻子就是王安石舅舅吴蕡的女儿。可他最终还是因为贫困潦倒,病死了,那个时候年仅二十八岁。
如今只剩一个年轻的寡妇含辛茹苦的带着刚出生就没了父亲的小孩子,好在是个男孩,在那个年代,男孩子就一个家的顶梁柱。这位王吴氏也是硬气的女人,既没有求助娘家,也没有求助王令的堂叔,和同样守寡的大姑子以及她的儿子守着家中的几亩薄田度日。
他生前才华满腹,死得时候却是如此寂寂无闻,家徒四壁。遗属同样遭受的贫困侵蚀。虽然说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是,王令英年早逝这件事一直都让孙觉和王安石觉得非常痛惜。
第三件事,蔡道告诉孙觉,让他也去信劝阻苏辙,即便此次进京,也不要担任执政之职。如今的汴梁城就是大火坑,不但会被将来的粮食危机引火烧身,还会遭到宋哲宗的嫉恨,完全是得不偿失。
至于张叔夜和宗泽,孙觉如果真得要被调离京兆府知府之职的话,他就不必再上书朝廷,特意举荐或者安排他们。他们的将来还是任由朝廷处置为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