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定策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共和六年,已经九周岁的大隋皇帝杨政道在太皇太后萧氏和夏王窦建德的辅助下,于泰山遥祭战死辽东的大隋百姓。同年七月,夏王窦建德请天子诏书、登台拜将,以镇军大将军,大司马徐世勣为元帅,起马步军三万五千,厢军两万,民夫1.8万,大车八千一百架,挽马,驮马四万匹出征辽东。大军出卢龙向营州柳城方向集结。

    同时以江淮节度司马,云麾将军陈淩为水师提督,率领水军五千,木帆船两百八十艘,蒸汽船三十艘自天津出发,扑向辽东半岛的卑沙城,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大黑山地区。

    河北军的行动是非常快的,快到超出了这个时代一般人的认知。等徐世勣的中军到了柳城,并且跟扶余候杨思勉合兵一处后,高句丽人的探子才把这消息传到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

    这个消息传到平壤之后,高句丽君臣却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他们反而一致的猜测,这会不会是个假消息。

    也不怪他们这么猜测。因为这次河北出兵的时机,是非常怪异的。或者说是超出当时兵家的思考范围的。

    七月份出兵,八月至柳城,那样的话过不几个月就要入冬,难道这个时候出兵是打算让士兵们在辽东大地上冻死吗?

    所以这个消息让高句丽君臣很是疑惑,甚至为数不少的高句丽大臣认为隋人又来送死了,并且叫嚣要俘虏更多的隋人,并把他们当做奴隶,尸体垒成京观。没准这一波过后,高句丽也能入主中原。

    高建武一开始也兴奋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在大对卢渊盖苏文的提醒下醒悟了过来。这时候的渊盖苏文只有二十多岁,和高建武的关系也没有后来那么僵,反而因为高宝藏的死认为高句丽和中原之战不可避免。双方目前合作愉快,甚至有点同仇敌忾的意思。

    所以他提醒高建武,事情反常必有妖。隋炀帝已经送了三波了,中原王朝再来送一波的可能性太小了。而且原来高开道还活着的时候,就一再提醒河北军绝对不是什么软脚虾。窦建德这种从一帮起义的泥腿子里杀出来的,百分百很难缠。

    但是这个消息实在反常,高建武不得不再找人核实这件事儿是不是河北军弄出来的假消息。要知道高句丽的存粮不是很多,如果出动大量人口去辽东前线,那么马上就要到来的秋收就成了问题。这自然就耽误了很长的时间。

    所以,河北军事实上达成了对高句丽的袭击。而这也是欺负高句丽人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段。达成突袭的后果就是,在短时间内,高句丽人连丢盖牟、建安两城。甚至高句丽人丢的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为什么城门就破了,隋军就冲进来了。两座城丢的整整齐齐的,连溃兵都没逃出去。

    只能说,他们对82无毫无概念,也对现在河北军极为重视信息遮断没有任何准备。

    在出兵前,徐世勣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高效率的运作自己这边的兵力。从总兵力上看,3.5万步兵骑兵,外加两万厢军,这怎么看都兵力都不够。

    反观高句丽,他们在辽东数代经营,尤其是高宝藏死后,高句丽一直在加固辽东各个城池的高度和厚度。并且囤积粮食和木材。从细作得到的情报中,整个辽东大城十五座,小的山城堡垒近百座,光守备兵力就不会低于五万。如果算上从鸭绿水和平壤等一线能抽调的机动兵力,那么总兵力超过二十万是板上钉钉的。

    这个兵力差别过于悬殊了。就算高句丽人在正面对抗的时候跟河北军没法比,但是对方有城啊。自己这边三万多人,不光要野战,还要攻城,还要守卫粮道,这手大捂不过天来啊。

    司马书房的军机大臣们跟都虞候部的一帮虞候们商量来商量去,得出了几个结论。

    要想用这三万人成事,那么首先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怎么大量杀伤高句丽人的战兵为主。只要对方战兵被杀光了,那么有多少城池都是白搭。

    再一个就是,除非绝对必要,避免攻城。不光不能攻城,还要尽量的把守备城池的人员调动出来,然后在野外吃掉。如果必须要攻城了,那么尽量使用偷袭的办法,搭配新桥的火炮部队,在短时间内一鼓而下。如果不能,那么就立刻撤退,绝不纠缠。

    这也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的一个原因。大量的人员兵力耗费在攻击辽东城上。形成了战略相持,这必然对补给线长的那一方不利。新桥的地形勘测人员以商队做掩护实地考察了历史上二凤一直没打下来的安庆城,发现这个城依山而建,为不规则长方形,石头和夯土垒筑,城墙周长2000米,有城门四座。这座城面积不算小了,将近400亩,基本上超出了冷兵器时代的攻击能力。使用火炮的话,城墙的厚度也需要203这个级别的重炮或者航空炸弹。就算以85加轰破了城门,对方也能利用内线调动兵力来堵口。

    所以县里的结论是,如果想短时间内攻破安庆城,那么需要坦克和装甲推土机。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这种火力。通过遗址能看出,这个城的城墙是包的条石,然后加很厚的夯土。这种东西最大的问题是,你当量不够的情况下,就算炸塌了也是会变成一个大土堆,照样能挡着你。而不存在那种薄墙一炸就倒的情况。(这就跟三峡这个重力坝一样,它本身就是一座混凝土山。你炸了它,它还是一座山)

    那么能不能用火攻呢,这个其实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是进过勘测后发现,辽东城是可以用火攻的,因为其建设在平原上,有不少的木质结构。但是安庆是山城,大量的石头建筑,如果想要达成活火熔城那个效果,大概需要上百吨凝固汽油弹。

    所以火攻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选项,但是想光凭放火就攻下安庆城,并不现实。

    再一个就是怎么安全的保护粮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少军队,掩护这么长的补给线,怎么看都危险。

    不过第三点很快就被搬掉了,水运方面告诉徐世勣等一帮军头,他们只需要自己带足第一波的给养,后续的直接从海上运送到辽河口。

    以高句丽那些舢板的能力,搞跨海拦截就是搞笑。

    不过,直接海运有个前提,那就是徐世勣需要提前把辽河口,也就是营口地区的两座城,盖牟城和建安成拔掉。同时县里负责交通的人还告诉这些军头们,一定要避开春季。

    这个其实是当地的地形决定的。在那个时候,辽河下游还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也没有盘锦大米,稻花鱼和稻花螃蟹。这里乃是一块河汊纵横的巨大湿地。如果说夏天秋天还能有路,那么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整个辽河下游就是个大泥潭。

    反而是冬天,土地冻硬之后,对于河北这种各种大车载重量高的比较友好。而鲅鱼圈这个北方不冻港,也是的冬季海上运输的基础。

    至于冬季作战士兵的保暖,先不说棉衣这种东西。这些年,河北关中各种细毛羊存栏直线上升,给三万多战兵配上羊毛制品很容易,各种保暖皮靴也是供应充足。再加辽西八部开采的露天煤炭,在辽东过冬完全不是问题。

    反而是依然靠打冬柴,也没有棉花的高句丽人,冬天的行军作战能力会大打折扣。

    一来二去,这个大违常理的作战时间就被定下来了。同时这个决定也成功的让高句丽君臣陷入了疑惑当中。实际上达成突袭的结果,就是盖牟城、建安城迅速易手,斩首数千,俘虏人口数万,各色粮食十万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