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一座承载全人类意识的地下城,安全等级,如何提升都不为过。
占地面积十二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则超过三十五平方公里,“混沌”的庞大体量,在地下城市里并不是独一无二,但工程量却比寻常定居点多出上百倍。
这其中,达到“IV级”防护标准,大约让工程量暴增十倍,此外就是整体性的防护设计,十二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在结构上是一个整体,与地壳隔离,设计标准为抵抗烈度八级地震而毫发无损。
即便遭遇十级强震,核心区域,也容不得有一点闪失。
“混沌”地下城的防卫工程,方然参观过多次,在最顶层、侧壁都有累计三层、厚度超过二十米的复合防护层。
设计标准,以承受当量五十万吨核弹直接爆轰,残存结构仍保持气密为准。
第一阶段的工程部署,“意识模拟器”的装机容量,大约在一百二十万,与之配套的“意识迁移”系统线数,则接近十万;对照两千六百万的人口数,和每一天都在增长的平均寿命,这数目仍嫌不够。
按预计,让两千六百万民众,在几十年时间里尽数迁入“意识模拟器”,平均每一个人的迁移周期在十八个月。
不管怎样估计,总之,四十五万线的配置总归是得有。
按“盘古”的通盘考量,继续追加投入,预计到西历1529年才能达到这一规模。
至于第一期工程的十万线接入量,则优先调配给盖亚净土的“I类人员”,也就是因年迈、病患等原因,亟需迁移的人士。
至于阿达民自己,什么时候迁移,当然还是自己说了算。
屈指算来,从西历1453年算起(且不知这数据是否准确,无从查考),在“混沌”地下城的一期竣工仪式后,感觉很疲倦,方然才清楚的意识到,
自己,已经是一个七十三岁的老人。
七十三岁,放在旧时代的任何国家,都是十足的耄耋老者,甚而可以说十分长寿。
即便在这时代,一个盖亚净土的普通民众,到七十三岁的年纪,也已经老态尽显,虽然在无微不至的监控体系下,并无性命之忧,目前却没办法彻底抵消衰老的影响,日常生活也逐渐变得不方便。
人,一旦年老,不论动用多少机械,都无法回到从前。
这一点,用不着考察今天的盖亚净土,且看过去,旧时代的列强,哪一家都面临日益沉重的老龄化压力,哪一家也都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即便富强如联邦,技术,资金,产能,一概不缺,现代化大工业提供的智能机器,可以将老年人的生活伺候妥当,然而没有利润,一切免谈,即便耄耋老者消费得起,年迈引发的诸多麻烦,也没办法轻易消弭。
说白了,在旧时代的联邦,普通民众阶层的老者,不论兜里的钞票是多、还是少,总归都只是在疾驰的时间列车上,
安静的等待下车,仅此而已。
不过,如果旧时代的情形,果真只是如此,
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人,一旦老去,自知时日无多,在社会的犄角旮旯安静等死,其实还是很自律的做法。
在联邦,时常发生的情形,则不是如此,倚老卖老、无所顾忌的老者随处可见,让本就污浊不堪的社会氛围,变得更加恶劣。
说白了,一旦确认自己很快下车,车厢里的情形,
对自己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观念传统的旧时代,很多人,尚且会因被灌输的“传宗接代、后继有人”之意识,多少顾忌自己的行为,而在时代飞速变迁的旧时代末期,这一切则土崩瓦解,没有任何顾忌、乃至忌惮的老者,
简直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当然,说这种话,并不是阿达民对老者有何恶意。
人,总有一死,因此而注定陷入囚徒困境,这是任谁也无从回避的残酷现实。
至于今天,盖亚净土的全体民众,则无需再面临这种恐怖情形,在永生的大框架下,一切眼前的事务,都可协调妥当。
从西历1527年开始,试运行通过的“混沌”中枢,进入实用阶段,在“盘古”的统一安排下,第一批次十万名盖亚净土的老者、病患,接入迁移系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意识迁移流程。
系统启动的那一天,照例驱使“替身”到场,向陆续进入“混沌”的民众挥手致意,方然一时间百感交集。
眼前的民众,已动身踏上永生之路,那么自己呢,
又将会在何时启程。
意识迁移,到今天,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安全性并无须担心。
对阿达民而言,流程,和盖亚净土民众经历的一模一样,基于模拟式系统,原则上的可靠性都是100%。
但是真正的风险,显然不在于“意识迁移”,而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对“盘古”、“红军”,乃至整个盖亚净土的绝对控制,这就决定了自己的意识迁移,并无法在“混沌”中进行。
保持控制,对今天的方然而言,已经没有一点出于私利的成分。
而是,在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征途上,管理员责无旁贷,必须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待到全民永生,盖亚净土的各项工程,也大致落成,以“混沌”与“盘古”为核心的架构,走上正轨,当这一体系有自我维持、自我完善,乃至自我迭代的发展能力,自己,就可以正式卸任。
从管理员,到文明2.0时代的普通一员,这是方然乐见的转变。
不过,即便再怎样安全、保险的流程,实践中的可靠性也不可能达到100%,总归会有一点项目失败的风险。
这种隐患,对民众,阿达民知无不言、和盘托出,坦承这是一种现阶段无法避免,而且或将永远无法避免的风险,但相对于“死亡”的确凿无疑,这种风险,是只要挑战死亡,就必须要承受的无可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