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叱咤乐坛最新章节!
叶梓思考起来。
应该说,澹台文慧的意见非常中肯,既肯定了叶梓在风格上求变求新的这种宝贵锐气,也说出了非常妥善的解决方案,作为叶梓的经纪人她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接下去,那就要看叶梓自己的选择了。
在这一点上,澹台文慧当初在签约的时候就曾承诺过一定会支持叶梓的选择,所以叶梓并没有太多的顾虑,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哪一种方案更加合适。不仅要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也要适合目前的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歌坛潮流。
如果参照这样的要求来考虑,那么澹台文慧的建议显然更加合适一点。混搭专辑的方案兼顾到了绝大多数的因素,包括叶梓已经取得的成绩,包括叶梓自己的意愿,也考虑到了香江歌坛和华夏大陆歌坛不同情况的分别处理,这样的一个方案极有针对性,可谓面面俱到。
澹台文慧的能力就体现在这个方案里面,“混搭”二字极见功力。
按照这样的方案实施,叶梓的再次成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而且他会博得华夏大陆和香江两地市场的高度赞扬,因为他在自己已经成功的风格基础上突破了自己。这一点,估计就连那些最苛刻的香江评论也会投上赞许的一票,华夏大陆媒体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
但是这样的方案也不是无懈可击毫无缺点的,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混搭”,缺点同样在于“混搭”。
混搭专辑的做法……怎么说呢,这就有点像烩菜的感觉,看上去品种丰富,各有各的味道,但是这种五彩缤纷却失去了一张专辑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纯粹。
音乐是需要纯粹的。
试想一下一首歌曲,前奏是民谣的风格,等到开始演唱了却又变成了布鲁斯蓝调的味道,唱到副歌部分再摇身一变唱起了摇滚,这样的歌曲一定不会为大多数的歌迷喜欢。普通歌迷还是喜欢一首歌曲就是一种风格到底,节奏可以变化,风格的随意变化那就是在玩火了。当然话说回来,这样的歌曲肯定也会有人喜欢甚至狂爱,每个人的欣赏口味不同,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说正常的情况。
做专辑跟做单独的歌曲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类似的地方。
有人也许会质疑,叶梓的第一张专辑里面除了pop类型,还有接近民谣的《朋友请你跟我来》,也有带点爵士味道的《江南路上》,这也叫纯粹吗?
这当然还是纯粹的。
这两首不同风格歌曲的加入,起到的作用是丰富专辑的色彩,而不是与专辑的主要风格抢风头。一张风格纯粹的专辑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加入其他的风格,而是要看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十首歌曲的专辑里面放上一两首其他类型的歌曲,只会丰富专辑的色彩,绝对不会影响到专辑的整体风格。
然而混搭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从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来看,混搭专辑是没有一种主要风格的,它就是一盘儿烩菜。
这就是区别。
在叶梓看来,混搭专辑并不是不能制作,而是要看时机。这种专辑更适合在歌手进行阶段总结的时候制作,将歌手前一阶段擅长的风格融汇在一张专辑里面,以飱歌迷。
这就是一种类似于歌迷福利的专辑。
澹台文慧提出这种方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妥协,跟叶梓、跟歌迷、跟媒体、评论以及市场之间的妥协。这种妥协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一点可以预见,但是在艺术上却是并不可取的。
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往往出现在这样的时候。
……
按照自己的心意,叶梓当然会选择制作一张纯粹的民谣专辑。这不仅因为民谣是叶梓非常喜欢的歌曲类型,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叶梓“知道”的大势。
这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从明年开始,一股民谣风潮将会席卷整个华夏大陆,掀起一波演唱民谣歌曲、出版民谣专辑的流行趋势,更会涌现出一批闪耀在华夏歌坛星空的响当当的人物。这样的大势,叶梓不仅想要跟从分一杯羹,更想由自己亲手掀起亲自引领,那样的话,他在华夏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上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的机会,叶梓是绝对不会错过的,哪怕因此失去第二张专辑在香江歌坛商业上的成功。
这也是华夏流行歌坛仅有的两次机会之一。
在流行音乐的领域里,“流行”当然是流行音乐最核心的标准,但是一个时期的流行音乐如果无法提供一种文化祭奠的意义,那么这种流行注定只是功利的、浮躁的以及泡沫化的。(PS:很喜欢网络上对于流行音乐潮流的这番定义,借用一下。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过深合我心。)
历数华夏流行歌坛十几年来的历程,真的可以说一句乏善可陈。台海歌坛有著名的“新民歌”运动,后辈歌手无不承惠余泽;香江歌坛80年代那一段“谭章之争”,几十年后仍然脍炙人口;你可以不喜欢近年来如日中天的刘黎郭张“四大天王”,但是没有人可以否定他们给香江歌坛带来的辉煌。
上述这些都已经成功成为香江、台海两地显著的流行文化符号,一说起来可以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
那么华夏歌坛呢?
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吗?
有什么可以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的人、物、事件吗?
目前来看,暂时只有近年来渐呈狂飙突进之态的华夏摇滚浪潮可以算是半个--唐超乐队、魔眼三杰等人的专辑还未出版,浪潮的声势还在酝酿之中,不过那种滚滚而来的潮流已经让人隐约听到了巨浪的咆哮。
至于其它的,那就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
88年开始“西北风”歌曲一时大兴,放出一副横扫的架势,但是仅仅两三年时间便颓势尽显,时至今日早已成为明日黄花;目前的粤省聚集了全华夏最精锐、最有想法的一批音乐人和制作人,好歌金曲、实力唱将层出不穷,但是同样要不了两三年这些音乐人、制作人、歌手们就几乎集体北迁,上演一幕令人扼腕痛惜的《伤离别》,曾经无比辉煌的粤省音乐群就此烟消云散;年初那张名为《红太阳》的红.歌大联唱专辑,甫一出版便成狂澜之势,街头巷尾人人传唱人人购买,当然还有叶梓的第一张专辑在半年后完美的复制了这一幕。但是就连叶梓自己也知道这一切绝对成不了真正的文化符号,那仅仅只是两张销量骇人的专辑而已,幸运的因素占了不小的比例。
还有什么吗?
嗯,晚会歌曲倒是华夏的特色,可是……这跟文化符号绝对搭不上边儿啊!
……
所有这些,包括“西北风”歌曲,包括粤省音乐群以及《红太阳》专辑等等,都只是华夏大陆流行歌坛上的昙花一现而已。
叶梓不想做那偶尔一现的昙花,也不想仅仅只做一个唱唱口水歌的商业歌手,哪怕名声和影响力再大,商业歌手就是商业歌手,这是歌手层次上的绝对差别。叶梓想要成为的是雪友哥、梅姐、谭校长、哥哥章国荣这样超越了商业性质的歌手,自成一派。
那么趁着民谣风潮的即将来临,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的镌刻在华夏流行音乐的历史当中,肯定就是目前的叶梓最好的选择了。为此,牺牲一些商业上的利益,叶梓绝对是舍得的。现在他又不差钱,更何况这一点还不一定呢。
在音乐上,叶梓的野心可是很大的。
而且就算从歌迷的角度来考虑,叶梓的选择也不会是个错误。一位歌手在一张专辑成功之后转向另一种风格,即使失败,那些忠实歌迷仍然会接受歌手的这种选择,这是一种勇者的选择。而那些就此离开的只不过是一些伪歌迷而已,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才是真正属于叶梓的最为宝贵的歌迷财富。
所以对于现在的叶梓来说选择并不难做,他宁可做一张纯粹的民谣专辑来引领华夏大陆即将到来的这股民谣风潮,承担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在香江歌坛受损、香江市场不能接受民谣风格的潜在风险。
至于混搭专辑?
这样的妥协绝对不是叶梓的选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