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900最新章节!
李鸿章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载沣还没有立刻登基,但是已经被各方宣布为皇储,议会中各省代表都同意了。
虽然有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说法,八旗老人们也希望载沣尽快登基,可是载沣坚持要为李鸿章下葬之后才登基,还要为李鸿章以亲王礼发丧。
其实八旗老人们本来打算是要在李鸿章临时前让载沣登基的,他们已经跟李鸿章商量好了,李鸿章临时的遗言,并不是什么决定,而是一个说明,一个交代而已。
八旗当然希望能在李鸿章死前,还能镇得住江南督抚的时候,让载沣登基,可惜的是,死不等人,上天没有给李鸿章时间,李鸿章也没有给他们时间。
李鸿章停尸七日,供北京外国使节,大臣、亲友、故交们瞻仰遗容,过了头七才下葬,用军舰送回了江南安葬。
这时候载沣也终于登基了。
北京城里各种热闹,旗人们的脸上送了一口气,汉人老百姓却没有感觉,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但哪怕是最底层的旗人,脸上也洋溢着一种雨过天晴又见太阳的神色,他们有希冀。
而汉人百姓们,却无动于衷,既对载沣登基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也不会有特殊的厌恶,要说感情肯定也有,那就是大清又换了一个皇帝了。
辛亥革命,汉人为什么造反的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因为他们始终没有看到希望。
载沣接着是大封功臣,张之洞毫无争议的当了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做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位极人臣。议会制度也被确定下来,载沣登基第一天之后,还在议会上发言,并邀请了各国公使见证,要筹备立宪,中国要效仿西方君主国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光绪的弟弟做了皇帝,一个旗人做皇帝,八旗势力认可了。汉人大员做了宰相,江南势力也能接受。议会制度让各省在北京都有发言权,各省督抚的权力也得到了扩大,自然不会拒绝。而立宪的表态,也让西方人接受和赞誉。似乎普天同庆了,但是老百姓对此似乎没有感觉。所谓的立宪,所谓的民权,说到底只有老百姓心里有认识,才有意义,任何权力,都不是别人赏赐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美国人的制度,跟印度人的制度,有什么差别?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德国人的制度,跟沙俄的制度,也没有根本区别,可是这些国家的表现却相差极大,问题不在制度本身,而是建立制度的人。
“哎,又一件新衣服啊。”
杨潮这样评价道,这是他真切的感觉,他不相信清朝立宪、议会,然后就能跟西方国家一样了。同样的制度被不同的人玩,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不同的制度,在同样的人手里,发挥的效果可能都是相同的。
袁世凯、载沣、张之洞这些人,他们玩共和也好,玩立宪也罢,其实能有什么差别,最后还是玩他们熟悉的那一套,只不过披上一件新鲜的外衣罢了。
杨潮突然对李鸿章没能当总统没那么失望了,他想明白了,这个国家目前的发展层次就是这样,你让李鸿章当总统,跟让他当皇帝是没有任何差别的。现在李鸿章死了,张之洞做了总理,又能差到哪里去?只要张之洞掌权即可,让他做该做的事情就好。
反之,李鸿章强行当了总统,八旗势力能答应?就算在现在,全国各地的督抚中,也有超过六成是旗人。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是坚定的皇权派,是坚定拥护爱新觉罗家族的。还有一半最多能保持观望,心里也是倾向旗人当政的。
李鸿章的支持者,无非是江南督抚,也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等,这些人是因为洋务而结成的洋务派。他们内部其实也并不齐心,他们只是要效仿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西方工业而已。要知道就是这些洋务派,签订了东南互保的人物中,四川总督奎俊也是旗人。李鸿章离开两广北上后,代理两广总督的德寿同样是旗人。
再加上革命党、保皇党等海外势力,李鸿章强行当总统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提前爆发内战。
所以说,想通了之后,杨潮反倒觉得,眼下的局面还可以,起码让洋务派上台了,虽然洋务派的理念和手段并不是最有效的,他们大建各种重工业几乎都是官办,可是这个时代,让中国直接民间搞重工业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让洋务派慢慢发展重工业,民间自主发展轻工业,用上十年时间,加上中国这么大的体量,也应该会有一个相当的工业基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世界力量降低后,中国目前的地位应该会相应的上升,虽然也未必能跟列强平起平坐,但自保之力应该有了。
这样再坚持二十年,等待二战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应该上升到列强的程度了。
让洋务派掌权,虽然缓慢,但总在前进,虽然缓慢,但总会转身。
让这个大国在历史上平安转身,这才是杨潮最大的心愿。
载沣登基后,在议会演讲,并确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之后,国家这才开始运作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年号,张之洞领导的内阁最终确定了宏兴这两个字,希望大清能够重新兴盛起来。接着年号在议会通过,再以皇帝的旨意形式,昭告天下。
第二件事则是填补官缺,也可以说是大封功臣了,因为只有有功之臣,才能获得新朝任用,这是亘古不变的老规矩了。
但是任用官员的形式,却有一些不同,是由内阁提出名单,让皇帝来进行选择的。
选拔出来的地方大员,皇帝会一一接见,依然是清朝那一套老规矩。
让杨潮意外的是,他也在皇帝接见之列。
“小民杨潮,叩见陛下!”
万恶的磕头。
“爱卿平身,登莱青胶道虽称不上封疆大吏,加按察使衔后也是三品大员了。可不是一介小民!”
载沣心情显然不错,甚至带着打趣的口气跟杨潮说话。
杨潮哪里愿意跪着,当即就站了起来。
“赐坐!”
载沣立刻下令,一个老太监立刻就搬来了一张椅子。
八国联军、义和团,这么大的乱子,这些太监也活了下来,还真够顽强的。
杨潮也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拘谨,坐椅子只敢坐半个屁股,他是踏踏实实的坐下,旁边的太监直瞪着他。
载沣却对太监道:“杨大人深通洋务,对我天朝礼仪却是不通,不要苛责了。”
太监赶忙躬身退到一边去了。
载沣又对杨潮道:“杨爱卿,你在德国时候的事情,朕可是记得的。说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皇帝赏赐?
杨潮却不太在乎,八国联军把皇宫都快翻了个底朝天,紫禁城被几万洋兵劫掠过,在那里阅过兵,这里肯定不会剩下什么。
当然中国不缺宝贝,可是载沣刚刚登基,能搜刮来什么东西?
因此杨潮对载沣的赏赐心里不是很感冒,于是道:“国家将将逢难,紫禁城、颐和园,乃至各大王府皆被洋兵抄掠。臣不敢要赏赐。倒是臣有些东西想进献给皇上。”
旁边的太监又一次变脸,心想这小小道台也太不识好歹了,皇上接见本就已是莫大的恩赐,竟然还敢不要赏赐,反过来进献,竟是看不上皇家的宝贝啊。
载沣呵呵笑了起来:“杨爱卿还真是直率。不过爱卿以为八国联军就把我大清抢光了,未免也太小瞧我大清朝的根基了!”
杨潮心中不由一动,载沣话里话外的口气,听来像是大清的宝贝还远没有被抢光?
顷刻间他就想明白了。
乡下土财主都知道给家里挖一个地窖,城里富商也知道在墙里修夹层,要说紫禁城里做了元明清三代的皇宫中没有个密室,暗格之类的玩意,那倒不正常了。
想到这里,很多东西就想明白了,比如清宫中那些秘藏经过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之后,又被穷的叮当响的冯玉祥西北军翻了一遍,溥仪还能偷出去数千康乾时期的珍品,光头佬跑去台湾的时候,还能用船拉,其中不乏一些宫廷收藏数百年的宝贝,恐怕原因就在这里:清宫有密室。
以前杨潮以为,那些都是大难后重新搜刮的,可是很多都说不通,比如乾隆收藏的许多字画,历经苦难,最后还是在故宫里,这任何解释的通?
但是后人却甚少听说故宫中还有什么秘藏之类的东西,无论是光头佬还是新中国,都没有公示,游客参观的时候,也有很多地方是不能去的,看来这种历经六七百年的宫廷,确实是不能小觑的,里面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杨爱卿是喜欢古玩字画,还是珠宝美玉,大可说来。朕绝不吝赏赐。你进献传家宝与德皇,朕自然不能让功臣有损。”
载沣十分土豪的说道,显然他底气很足啊,看来清宫中那些秘藏数量惊人。
杨潮想了想笑道:“臣喜欢珍珠宝玉,琥珀翡翠之类,上不得台面!”
其实宫中最值钱的,恰恰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字画古玩之类的,但是那些东西都太奢侈,太难伺候了,也许除了清宫中这些世代传承的太监,还真的不太容易找到懂合理保存的人,起码杨潮身边没有这些人,所以只能要些好保存的。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呵呵呵呵。”
载沣一听杨潮的说法,也是笑了,他自然也知道杨潮要这些东西,都不是最值钱的玩意。
当即吩咐太监道:“去拿些珍珠宝玉、翡翠琥珀来,一定要拿上品!”
杨潮又道:“不过臣确实有宝物进献皇上。”
载沣这时也好奇起来,杨潮坚持进献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是凡品。他虽然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钻石,但是也知道杨潮上次给德国人的那颗钻石很值钱,能有这种东西的家庭,绝不是普通家庭。
杨潮出身南洋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却没人知道到底是南洋谁家的,南洋那些家族在大陆看来,都是暴发户。可是南洋从唐宋就开始有中国人去了,谁敢保证没有几百数千年的低调家族。
杨潮看起来应该就是这样的家族出身吧,只是畏惧于天朝责罚,而不敢现身而已。
载沣也想通过杨家的宝贝来窥视一下这个家族的底蕴,于是点了点头,笑问道:
“不知杨爱卿打算拿什么进献给朕呢?”
杨潮笑道:“瓷器!”
“瓷器?”
载沣疑惑,这世界上,哪里的瓷器能跟清宫密室中那些比?
“宋瓷!一百件宋代瓷器。”
听到此处,载沣面不改色,但是心中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宋瓷清宫中也不是没有,但是也绝对不多见,一下子拿出一百件宋瓷,就是清宫也不容易。
“这果然是一个大家族的。恐怕还是很久就到了南洋的大家族,几百年都没有现身,此时却现身我大清,到底有何意图?”
载沣也不由得对杨潮的身份警醒起来。
后来载沣也一一品鉴了一下杨潮进献的瓷器,确实是宋瓷,品相保存相当完整,最重要的是许多都是成对、成双,甚至有一套十个大瓷盘,这就是清宫中都找不到。
虽然这些瓷器都是民谣,让载沣判定杨家并没有过去的背景,应该不是流落海外的明朝皇族。这些民谣瓷器也许说明是他们累世采买起来的,可这些是宋瓷,那就说明至少在宋代,他们一家就到了南洋去了。
可是隐藏至今!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家族啊。
杨潮回家后,也一一品鉴着载沣的礼物,或者叫做赏赐。
可以怀抱的碧玉如意,这么大的玉器,后世可不多见了,核桃大的珍珠,也不知道怎么长的,还有西瓜大小的和田玉弥勒,这可是一整块雕琢出来的和田玉啊。还有琥珀,很大块,没有加工,嗯,这玩意中国人一般当药材,西方人才当宝石呢。
欣赏着多达十余件的精品珠宝,杨潮并没有完全放在珠宝本身上,而是边看边用手表扫描。
边扫描还边叫着:“老九,老九。这件能不能造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