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明统天下最新章节!
~.< >-~ 第一百九十七章尚书马文升进悦来
弘治二十年八月中旬,京城最大的酒楼悦来酒楼里,二楼一个阁间里一位年轻人和两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正在大快朵颐的吃着手中的烤肉,这个男人自然就是太子朱厚照还有他的两位妃子了。
悦来酒楼今日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酒楼了,这些年里在朱厚照的帮衬还有木拓自己的经营之下悦来酒楼已经发展成为了京城里名气最大的酒楼了,光是在京城之内木拓便已经开了七家酒楼,而在距离京城较劲的几个重镇里面也都有着悦来酒楼的分店。
悦来酒楼最大的特色便是这里的食物种类繁多,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特色菜在这里都能够找着。这便是悦来酒楼壮大的根本。京城作为明朝的首都,在这里的人里面土生土生的京城人士只占一部分,在京城还有好多人是来自外地的,这些人远离家乡来京城打拼不管是贫困潦倒还是大富大贵只是都会产生思想的情节,而悦来酒楼里各地的特色菜变正好给了那些人以表达自己思想的特殊的方式,那就是吃。来悦来酒楼里吃自己的家乡菜。现在每天来往悦来酒楼里面的客人已经有一半都是这些来自外地来京城打拼的人士了,并且这些人花钱还痛快从不计较两两的得失。
而在这类人里边还有一部分最特殊的客人,那便是朝中的文武百官。现在朝中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在京城想要找一个本地的官员真的很难找的到。就像内阁首辅刘健就是河南洛阳人,外地的。内阁大臣李东阳湖南长沙府茶陵州人,外地的。内阁大臣谢迁浙江余姚人,外地的。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河南禹州人,外地的。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湖南华容人,也是外地的。刑部尚书闵珪浙江湖州人,也是外地的。这些都是朝中地位崇高的重臣,而其他的大臣也大都是来自外地的,就连北直隶的人都很少。
而现在这些人也都是悦来酒楼里的常客了,这些人也属于那种会常常不自居的产生思乡之情的一类人,像他们这样在京城中为官几十载基本上都没有回过家,而在朝中为官磕磕碰碰、起起伏伏是最常见的,做官不顺的时候他们会想家,而刚刚获得升迁的他们在喜悦之下也会不自觉的想起家乡来。在以前每每思乡的时候他们都是以写诗抒发情怀为主。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抒发情怀的方法,那就是来悦来酒楼里大吃一顿。像朝中重臣有很多都来过悦来酒楼这里。
这不就在朱厚照还在上面享受着烤肉的时候又有一个朝中重臣来了这里了。他便是前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马大人。
马文升在京城里可是名人,认识他的人可是不少。刚刚踏进悦来酒楼马文升便被人认了出来,一时间凡是认出来的人都纷纷上前和马文升打招呼,而马文升虽然在朝堂之上为人比较刚直爱和孝宗较劲,但是在下面他还是为人很平易近人的。凡是有人上来和自己打招呼马文升也都是会真心的回应一下。虽然这里面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马文升却并没有看不起他们。
“马大人,您坐哪里?是上二楼还是?”这是悦来酒楼里的一个小二看到马文升之后赶紧跑到马文升面前恭敬的弯腰说道。
“嗯,就在这里吧。这里人多。”马文升看了一下几乎已经坐满人的一楼说道。
“好嘞。”小二赶紧找了一个空桌子用干净的抹布又擦了一下便扶着马文升坐了下来。
马文升一坐下顿时一楼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看着马文升那里,一般朝中的大臣来这里吃饭都是会单独的上二楼的阁间里边,他们从不和下面的这些小老百姓一起吃饭,而经常来这里的一楼的客人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今天一见到马文升竟然坐在了一楼和他们坐在了一起,顿时所有人都好奇的望了过去。马文升是谁,朝廷一品大员,并且还是素来便有百官之首之称的吏部尚书。要说现在马文升是朝中第一人都不为过,他不但资历最老并且还掌握着天下所有官员的生杀大权。但就是这样一个朝中重臣竟然和他们做到了一起,实在是令已经习惯了和官员们分开两楼而坐的这些人有点惊讶,所以一楼的所有人才会纷纷望向马文升那里好像要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眼睛花了。
而马文升一扭头也发现了此时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一想他便想明白了缘由了,马文升笑着朝众人说道:“大家来这里可都是为了肚子,都看着我可是不会填饱肚子的。”
马文升一说完所有人都笑了起来,“看来这个马大人真的很平易近人,”所有人在心里想着,笑过之后众人也便不再继续盯着那里了,毕竟一直盯着人家也影响人家不是。
“马大人,您要要点什么?”看马文升回过头来,小二站在旁边问道。
“听说你们这里什么地方的名肴都有?”马文升问道。
“是的,马大人,咱这店里可是主打各地名品的。”说到这里小二还颇为自豪。
“好,那你们就给上点老夫家乡里的菜肴吧。就禹州的。”
“好嘞,您稍等。”小二向马文升弯腰说了一声便向后面的后厨走去。马文升是禹州人小二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店里到底有没有禹州菜小二可是不知道,因为店里面的菜肴实在是太多了而他也是刚刚来这里时间不长所以不是太了解,“不过应该有”他想着。小二可不知道他给那些厨子们找了个大难题。
悦来酒楼的后厨占地甚广,为了不产生混乱,木拓把店里的厨子们按照所做的菜肴的归属把整个后厨分为了几十个区域,基本上每一个省的特色菜肴都有一个对应的区域。小二来到后厨之后直接走向了上面标有“河南”两个字样的区域。
这里面的厨子基本上都是全能型的,一个人基本上什么都会做,所以人也是不多,走到几个厨子面前小二说道:“几位师傅,马大人来了,你们这回可得用心做了。”
而即位厨子似乎和小二也是很熟悉,其中一个长得最胖胖的厨子说道:“小耗子,你又骗人了吧,我可是记得你上一回说什么来了个刘大人,结果我可是出去一看哪有什么刘大人啊,就是几个给你塞了银子的小商人而已,你这一回不会又骗人吧?”
“诶哟,我说黄哥哥类,这都是多少天前的事情了,你咋到现在还记得啊?还有你就算记得也别所出来啊,我小耗子,啊呸,我谭浩那名声在外面可是响当当的。你这传出去可是败坏我的名声啊。你赶紧给我赔礼道歉啊,赔礼不用太多也就十两银子就行了。”小二装出一副你不赔礼我就不饶你的样子,直接把众人都给看的笑了,小二也就是谭浩在这里什么样子他们都清清楚楚的,一看就知道他又在耍活宝了,为什么这里的人都和谭浩很熟悉,就是因为谭浩总是能够把大家逗乐了,所以大家才都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十两?你做梦了吧,就你,把你卖了都不知道值不值十两银子?”被称作黄哥哥的那位厨子师傅打击他说道。
“好了不和你们说了,这回真是来了一位大人,你们都做的当心点,要是出了差错弄不好我们都得滚蛋了。”这个时候谭浩摆出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
一看他的样子,众人想着可能真的是来了一个当官的了,当下也不嬉皮笑脸的了,在悦来酒楼里有朝中的大臣前来很正常,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每一次有大臣来了他们这些厨子便会被告知要认真一点,什么叫认真一点,就是要像御厨给皇帝做饭那样不能出丝毫的差错,要不然出了错他们都得走人。没办法这是明朝当官的当然得区别对待了,对普通人他们是向来时把一般的本领拿出来就行了,但是对于那些当官的可是从来就不可马虎一毫。
“这回真的是当官的?”那个被谭浩叫做黄哥哥的厨子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我告诉你们这一会来的可不是一般人,知道城东那家店里面的刘大胖为什么上个月被东家奖了一千两银子吗?”
“废话,当然知道了。”众人一副你当我们都是白痴的样子,在他们厨子界现在都流传着关于刘胖子的事情呢,上个月悦来酒楼城东那家店里面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内阁大臣谢迁便是到了城东那家分店里用餐了,而当时给谢迁做菜的便是那个刘胖子,刘胖子是浙江人,做浙江菜有一手绝活,上个月谢迁在享用过那位刘胖子做的菜肴之后对他做的浙江菜大加称赞。后来那个刘胖子当天便被木拓奖励了一千两银子。
虽然其实谢迁吃的一顿饭总共也花费不了多少银子,但是木拓还是奖励了那个刘胖子一千两银子,木拓要的就是谢迁的声望和名气,哪怕只是谢迁来过这里一次都会让悦来酒楼获益匪浅,就更不要说再让谢迁称赞几次了,对于一个酒楼来说这都是可以写进自己的酒楼历史里面的。并且谢迁的称赞也会让悦来酒楼名气更胜。
对于那个刘胖子全京城的厨子可是都羡慕着呢,一千两银子,够娶好几房媳妇了。
一摇手谭浩让众人都把头聚过来说道:“我告诉你们这一回来的可是朝中的这个,”伸着大拇指谭浩比划着,“吏部尚书马大人。”
“嘶”,几人都吸了一口气,“真的。”
“当然,这我可不敢说假。”谭浩拍拍胸腹接着说道:“马大人要的可是他家乡禹州的菜,你们可都当心点啊,把其他的活都先推了赶紧给马大人做。”
说完之后谈耗便出去继续招待马文升去了,向马文升这样的人来了都是得有专门的店小二站在一旁等着吩咐。
谭浩走了之后剩下的几位大厨可犯难了,马文升来自禹州他们都知道,并且他们几个都是来自河南,做的也都是河南菜,但是这个禹州菜他们还真的不会啊。
“老夏,怎么样,你会做吗?”那个姓黄的厨子朝旁边一人问道。
被称作老夏的那人摇摇头,“不会。”
“老康?”
“不会。”……
几人交流下来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做禹州菜,不是他们学艺不精而是他们真的没有听说过禹州有什么特色菜,都没听说过让他们怎么做?禹州倒是有一些有一点当地特色的菜肴,不过名气却没有,所以即便是都来自河南的他们也没有听说过。
“怎么办,要不我们给马大人做点其他的?”叫老夏的厨子提议道。
“恩恩,不行。”几人全都摇头。要是其他人就可以这样打法了,但是这是给吏部尚书做的,可不能这样做。
最后几人也没办法,“还是找东家吧。”
刚巧今天朱厚照来了这里所以木拓也一直在这家店里面,几人很快便找来了木拓。
“你们都不会做吗?”看着几位大厨,木拓问道。
被木拓这么一说几人都感觉有点丢脸,他们几个最初来的时候可是号称只要是河南菜他们都会做的,但是现在客人点了个禹州菜他们便不会了。
“东家,不是我们不会做,而是那个禹州真的没有出名的特色菜,所以,所以……”
禹州历史上最出名的特色佳肴叫做禹州十三碗,不过这个东西现在还没呢,最起码要在等几十年才会出现。因为这个菜是嘉靖朝才出现的。
相传嘉靖皇帝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制,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赞赏,赐名水席。后来在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禹州最著名的禹州十三碗。这个时候这个名品还是最初的形成阶段,几位名厨当然没有听说过了。
“让我好好想想。”木拓听了之后也理解几位厨子的难处,毕竟没有名气的东西除了当地人还真不一定有人会做。但是现在总不能派人跑到禹州去请一个当地人回来吧,那样的话黄花菜都凉了。
这个时候木拓也犯难了,因为这个时候禹州实在是没什么太有特色的佳肴,所以在悦来酒楼里边禹州菜也是没有的。 要是一般人木拓还好打发,自己是冬雪这个太子妃子的亲弟弟,在京城谁敢不给自己面子,但是面对马文升木拓还真不敢来硬的。
木拓想着现在人家马文升可是四朝元老了,通过朱厚照木拓知道以后马文升还会被继续重用,也就是说再过几个月马文升就是五朝元老了,到时候人家可是历史第一人了,能够连续给五个皇帝当官并且还都是重臣,古今也只有马文升一人了。再说就是不说人家的资历就是现在人家吏部尚书的身份就让所有人都得好好应对,要不然人家要是在这里不高兴了那悦来酒楼也得感冒给三五月。
木拓只能绞尽脑汁的想有关禹州的东西,禹州在历史人文方面的确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在文化上禹州的文化起于上古时期,禹州属于应龙氏部落领地。禹州发祥于黄帝,昌明于大禹,传承于夏启。禹州的历史素来便是与中华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内北部的具茨山脉、西部的大鸿寨山脉,是以黄帝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与黄帝有亲缘关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鸿氏部落、风后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的姻亲——方嫘氏部落领地,在禹州西部方山。重要军事力量——大鸿部落,在城西大鸿寨山区。协助黄帝战蚩尤的重要军事首领——风后氏部落,在城北无梁一带。禹州市城区有“迎风阁”,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由此可见禹州文明的悠久。
同时禹州还是大禹文化之乡,在大禹时期禹州便是大禹的封国,并且禹州也是大禹治水的基地,在禹州还保留有很多有关大禹治水的古迹。
同时在瓷器文化上禹州也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陶瓷之乡”。在禹州陶艺制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禹州的钧瓷又以其贵、神、奇、妙四大特点堪称瓷中极品,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窑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在历朝历代禹州这个地方都很受朝廷重视,而且禹州还是古时颍川古郡,颍川可是出过不少名人的。向大家都熟知的秦相吕不韦,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汉文帝时期有智囊之称的晁错,还有三国迷都熟悉的徐庶、 “水镜先生”司马徽,“鬼才”郭嘉,还有“画圣”吴道子,唐初大臣、书法家诸遂良等。 估计以后还得在加上一个“五朝元老”马文升,木拓私下在心里里想着。
但是这些想到了也没用啊,在这些方面方面很好可是在这个吃的方面禹州就是真的没有什么太过突出的有名气的特色了。最后想来想去木拓想出来了一个绝招,那就是不做菜而做药。因为木拓想起来禹州有一个称呼叫做药都。
禹州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都很优越的缘故,在禹州盛产动、植、矿物药多达上千种,蕴藏量达到数十万吨。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故有“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
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宋仁宗年间,阳翟古城寺以东盛产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药材,时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开之际,不禁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刨其根,以道素所惬”。
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为药材汇集之区,填满街市,犹如粪土,故农家深山大壑采药者往来不绝。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全国药商来禹集结,每年春、秋、冬三个会期。“内而全国22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每车节转而至,真可谓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这个时候禹州已经是名闻亚洲的药都了。长期的药材交易,在禹州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类别或区域性质划分的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江西帮、山西帮、陕西帮、祁州帮、商城帮、亳州帮、金陵帮等18个商业医药性质的帮会组织,继而形成禹州独特的中药文化。商帮建设了各自的会馆,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怀帮会馆,这也是现在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
而在上百年前当时的周定王朱橚到禹州考察采集标本,于1406年撰写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种。著有《普济方》168卷,收载医方61709个,为历代医方之最,在剧毒药材处理上,采取吸附分离技术等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凉散”、“九天阿胶”相继问世,行销全国,颇享盛誉。继之开业的名店药堂赵隆太,加工炮制的“九蒸九制大熟地”于宣统三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参展。
所以最后想来想去木拓还是想到了这个药身上,因为他能想起来的有关禹州的东西里边也只有要可以和吃扯上关系了。
“你们就做药食。”看着几个大厨,木拓说道。
“药食?”几人直接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