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汉雄最新章节!
开篇首先要跟大家解释个事。汉雄吧里面有朋友说豆浆是不能生喝的,经龙王多方打听证实生豆浆的确不能喝。请各位吧友不要亲身验证,以免发生不必要危险。
龙王在这里郑重声明,没煮熟的豆浆是不能喝的。
未央宫的宣室。
“皇上驾到”
千度尖细的嗓音居然能将这四个字喊出一股堂皇的味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
身着各色官服的大臣们跪在巨大宣室的两侧,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喝了起来,仿佛喊的声音大小与对皇帝的忠心成正比一般。
刘启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宣室的大门,想着中央那只属于自己的座位走去。千度抱着天子宝剑跟在身后,六名内侍分别端着天子印信等物跟在身后。
“平身吧。”
刘启坐定之后,随意的挥了挥手。
“谢万岁。”
大臣们跪谢了皇帝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跪坐了下来。
刘启面前的八十一盏油灯里的火苗忽东忽西,显示出宣室里的气流十分的混乱,一如现在大臣们的心情。昨天晚上一个重磅的消息在长安城流传,廷尉署抓了楚王,罪名是太皇太后国丧其间楚王与楚馆歌姬银乱。
刘启神情和蔼面带微笑,神色十分的平常。
“说说看,有些什么上奏啊。”
“启禀陛下,有御史署参奏楚王刘戊,私间银荡一案的奏本,还有弹劾赵王刘遂……”
御史中丞还没有说完,两侧的大臣们已经嗡嗡的议论成了一片。没想到今天御史中丞一上来就拿这些位高权重的王爷们开刀。刘骜有些坐不住了,论公他是宗正卿管理的就是宗室,论私御史中丞参奏的都是他的叔伯兄弟和子侄。无论如何一会儿他是要有个态度的。
刘启的脸上波澜不惊,还是一副自在的神态。
“还有呢?”
“还有御史大夫晁错报来,请予廷议的削藩策。”
千度用托盘将一卷织锦书卷呈了上来。底下的大臣们已经是嗡嗡声一片,削藩这件事情终于提起来了,藩王们会让朝廷就这么削了自己手中的地,手中的兵?这弄不好就是腥风血雨天下大乱的节奏。
刘启拿起了织锦书卷,看了看拿在手中。
“这个削藩策,朕已经读过了。今天早朝叫大伙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见解,这件事儿事关重大,关系到朝廷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刘启顿了顿,思索了一下,面色有些凝重的接着说道。
“所以今天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啊这个……都谈谈。”
刚才一轮纷纷的大臣们全部都闭上了嘴,仿佛一瞬间都失去了语言功能一般。
刘启看了看地下的这帮子大臣,等了良久都没有一只出头鸟。
“都不说话啊,好那朕就点名了。”
大臣们都将本已经快缩进腔子里的脖子又向里缩了缩,生怕皇帝陛下点到自己的名字。
“御史大夫晁错。”
刘启的话语铿锵有力,让宣室里的大臣们心底一颤。
晁错挺了挺他的大肚子,抱着笏板来到丹陛下深施一礼。他是皇帝的老师,依礼不必跪拜。
刘启仰了仰手中的削藩策,对着晁错说道:“你可以先做一个说明。朕也想听听在座各位的高见。”
“臣,遵旨。”
晁错深深的一躬,清了清嗓子。
“诸位公卿,诸位列侯,诸位宗师大臣。臣之所以现在提出削藩之策,并不是有什么新鲜的主张。不过是实施先帝的遗愿……”
“晁大夫。”一个声音打断了晁错,晁错转过痴肥的身子向身后看去,说话的是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
“晁大夫,你自己的主张就说是你自己的。如果擅冒先帝之昭的名义,应论以大不敬。”
“窦大人不必多虑。”
晁错好整以暇的答道:“因为这确实是先帝的主张,孝文皇帝前元十一年。当时老朽初任太子辅师,先帝召老朽入未央宫。赐老朽看一封卷书,并抄录以转呈皇太子。”
“什么卷书?”刘骜问道。
“这封卷书写的是当时任梁王太傅的博士官,贾谊的一封密奏。章题是《论治安策》。贾谊说,当今天下形势有如遍地干柴。大汉天下正躺在干柴之上。”
“贾谊,不是就那个出身洛阳的市井小子么?一贯危言耸听,声誉不佳啊。”
刘骜又一次打断了晁错的话,旁边的一些大臣点头称是。
晁错摇了摇头咽了口唾沫,显示出他在压抑心中的怒火。
“当年的《论治安策》的确是贾谊受先帝之嘱而作。《策》中提出根本问题有三。分别是流民问题,削藩问题和抗击匈奴问题。
策中所建议的条陈,例如为了防范诸侯,扩大梁国封地。以梁王据守梁国以屏卫关中,改大齐国为六小国。分淮南一国为三国,这些都是先帝为后日削藩做准备的固本之计。”
“晁大夫,贾谊当年的那个论治安策。你可以着文吏誊写若干份,给在座的都发一发看一看。”
刘启扫视着群臣吩咐道。
“臣,遵旨。”
顿了顿晁错又道。
“今汉之天下已一分为多,天下五十四郡。同姓诸王领有天下三十九郡,而陛下治下不过十五郡。仅就大汉土地人口而言,诸侯王便占了三分之二。
我汉家的诸侯分封制度,本意是以天子为中心。让诸王做天子的屏藩和辅佐。可是各诸侯王呢?本应和朝廷命官一样都是天子的仆臣,可是一些大小的诸王们。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任意生杀予夺,擅自行事。无论何事从不向朝廷禀告,有些人甚至目无君上。数十年不入朝供奉,连皇太后也不来觐拜。汉家之禁令早已不能通行于诸侯各国。这样下去,恐怕迟早这些诸侯国要变成国中之国。以至于重演春秋战国的天下大乱局面。”
“陛下,臣进一言。”
中尉陈嘉抱着笏板走上前来深深一躬。
“说”
“陛下刚刚登临大位尚不久,举政应以安定祥和为主。当今四海一家天下承平,列王诸侯与陛下有骨肉之亲。更宜以和为贵,晁错的这些言论危言耸听。有扇乱挑拨之嫌。”
“请问中尉大人。汉立国数十年来何曾真正安定过。”
“晁大夫,你什么意思?”
陈嘉戟指问道。
“高祖在世十年,异性诸侯反者九起。文皇帝在位二十年,先有济北王刘兴居谋反。时隔三年,又有淮南王刘长作乱。”
“那你认为当今谁会造反?”
大臣们有开始议论,嗡嗡声喧嚣甚上。
“譬如当今的吴王刘濞。”
晁错此话一出,偌大的宣室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们都惊讶的看着晁错,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哪一根筋出问题了,当众指责当今天下的第一藩王。
“陛下,御史大夫这样当庭指斥在位藩王,以下犯上离间皇亲。请陛下下旨责罚。”
“陛下,当今天下太平。吴王刘濞乃高皇帝的嫡亲侄儿,既是孝文皇帝的堂兄,又是陛下的堂伯父。当年高皇帝定天下后,九江王英布造反。吴王刘濞身临疆场,立有战功。其封国之郡五十城,乃是高皇帝亲口所封。吴王多年不入朝也是因为先帝体恤其辈高年老,准其不朝。
如陛下召见可下旨宣召,岂能容外臣擅论陛下家事,离间皇亲骨肉亲情。”
刘启看了一眼上奏的大行令栗贲。
“今天是廷议,即是廷议便言者无罪。朕看大家还是先沉住气,多听听人家说的。多想想,话说过头的,就姑妄听之。”
栗贲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高皇帝封吴王时曾说,望气者言朕死之后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不会是你吧。
多年来吴王不仅不入朝觐见,而且有违君臣之礼。”
晁错冲袖子里掏出一张织锦卷轴,展开来道。
“本署接到密报,吴王自持地大财丰。一直在招募游侠,整武练兵确有不轨之图。吴王还私下串联其他若干藩王,在他的教唆之下。胶西王,楚王、齐王也都是骄奢淫逸不尊汉律。
侵蚀国地,蚕食无人之土。以致公然驱逐朝廷守牧,鞭挞朝廷官吏。
微臣之所以修改汉章三十条,就是为了立法纠劾,凡诸侯王犯法。不仅应该与庶民同罪,而且应该根据其过失的程度,削夺其封地。这便是削藩策的主要命意。”
“这个削藩策,朕看他的实际意思就是八个字,尊君强国、惩治不法。晁错大夫这个削藩策还是有道理的,这个削藩大策关系到大汉帝国的立国根本,看来是非得施行的了。”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