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隋末之大夏龙雀最新章节!
长孙府邸,长孙无忌面色冷峻,手上拿着书本,好像已经沉浸在书本之中,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就见一个相貌普通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在长孙无忌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你确定?”长孙无忌听了之后, 双目一亮,望着对方说道:“这件事情可不能乱说,无论是兄杀弟,或者是父杀子,可都是人伦大事,传扬出去,恐怕连爵位都保不住。”
“大人, 事情绝对是真的, 现在杨弘礼已经入宫,准备将这件事情扛下来。”中年人赶紧说道:“小人知道这段时间大人为杨氏所烦,故而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来禀报。”
“好,好,这是一个好机会,虽然当初之事与杨弘礼关系不大,但他也是有这个心思,既然如此,也要给他一个教训。”长孙无忌冷笑道:“这一笔写不处两个杨字,杨弘礼也好,杨师道也好,都是姓杨的。你抓紧时间,找出证据来,这次要他好看。”
御书房内,李煜看着眼前的杨弘礼,一脸的惊讶之色,忍不住再次确认道:“你杀你的儿子?”
“是臣的大儿子杀的, 孽子打着储君的旗号,横行闹市,结交匪类。其兄愤而杀之,只是臣不忍元嗣为他人所厌恶,故而说是臣杀的。”杨弘礼跪在地上,他可以欺瞒任何人,但绝对不敢欺瞒皇帝,谁不知道凤卫盘根错节,几乎在任何一个大臣家里都是有踪迹的。
这件事情随便一查,就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到时候欺瞒皇帝可是大罪,既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现在就说出来,弄不好还能弄一个宽大处理。
“不错,还知道和朕说实话。”李煜将中的一张纸丢了过去,白纸飘飘而下,落在杨弘礼面前。
杨弘礼看了一遍,顿时勃然变色,上面记载着许多东西,有些东西是自己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不知道,上面说明了此事的始末。
“臣有罪, 请陛下责罚。”杨弘礼面如土色,赶紧说道。
“算了,你那儿子已经死了,就死了吧!居然敢借用储君的名义胡作非为,着实该死。只是看在你这些年为国征战的份上,对子女管教不严,朕免了你的罪,但你那大儿子不行,现在杀了自己的弟弟,以后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去临羌城吧!当一个士兵,能活下来,就免了他的罪,日后还能继承你的爵位,若是死了,那也是他的气数了。”
“臣谢陛下圣恩。”杨弘礼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实际上早就决定了。等此事结束之后,就将杨元嗣送到军中去历练一番,现在早点送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退下吧!”李煜摆了摆手,让杨弘礼退了下去。
“去查查,秦王可是与此事有关联。”李煜对身边的高福说道。
“是,老奴这就去办。”高福心中一动,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
大殿前,杨弘礼看着身后庄严巍峨的宫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皇帝还是很开明的,知道自己常年不在家中,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杨大人。”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却见长孙无忌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的身后,此刻的他脸上正洋溢着笑容,似乎有些得意之色。
“长孙大人。”杨弘礼心情正在不好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杨元昌也是自己的儿子,就这样被自己另外一个儿子杀死,这是家门不幸,传扬出去,将会引起世人的笑话。
“听说杨大人大义灭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真是厉害。”长孙无忌冷笑道:“只是知道,杨元昌到底是你亲手所杀,还是别人所杀。杨大人,你说呢?
杨弘礼听了之后,勃然变色,冷冷的望着长孙无忌,说道:“逆子打着储君的旗号,为非作歹,为我亲手所杀,此事已经禀报陛下,陛下也是认可的,怎么,长孙大人莫非听了什么其他的消息不成?”
他现在很庆幸,庆幸自己在李煜面前没有隐瞒什么,否则的话,现在长孙无忌进去恐怕会将此事抖出来,那就是欺君之罪,一家人都得死。
“是吗?我怎么听说,那杨元嗣所杀。并非杨大人动手的。”长孙无忌双目中寒光闪烁,好像是找到了漏洞一样,模样十分得意。
“长孙大人说错了。”杨弘礼冷冷的看了对方一眼,转身就走,丝毫不理会长孙无忌如同刀子一样的眼神。
“哼,就算是你为了储君杀的,那也不行,国法就是国法,岂能私下里杀人?”长孙无忌望着杨弘礼的背影,最后看着面前的大殿,脸上露出一丝迟疑来。
他本来是想告状的,但现在看来,自己还是来迟了一步,杨弘礼这个在官场上混了很久的家伙,恐怕早就发现了不对,提前来见天子,将这一切都说了出来。
第一个说肯定是占据优势,第二个说,弄不好占不了优势,反而还会出问题,长孙无忌认为自己这个时候要是去告状的话,恐怕会在李煜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现在已经到了殿前,想要离开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孙大人,陛下喊您进去呢!”高福看见看见长孙无忌,赶紧说道:“陛下知道你要来,可是连岑大人来觐见都挡在一边了。”
“哦,是吗?”长孙无忌心中苦笑,自己哪里有什么事情要觐见的,只是事到临头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跟在高福身后进了御书房。
“陛下。”长孙无忌行了一礼,脑海里瞬间转过了许多事情。
“辅机啊!来找朕什么事情?”李煜指着一边的锦凳,让长孙无忌坐下来。
“陛下,臣此次有两件事情,其一,就是春闱的主考、副主考尚未确立;其二就是坊间多有建议,提高孔子的地位,还请陛下明察。”长孙无忌很快就想到了两个问题。
谷吵
“今年魏徵刚入阁,就让魏徵为主考吧!副主考,一个是你,还有一个就让景睿跟在后面打打杂吧!”李煜想了想说道。
长孙无忌听了忍不住捏紧了拳头,若不是魏徵,这一任的主考肯定是自己,这样也可以和那些考生结下香火之情,岑文本等大员为何能在朝廷呼风唤雨,一呼百应,不就是做了并不年的主考吗?身边有不少的弟子为之摇旗呐喊。
现在魏徵作为主考,皇帝这是在为魏徵培养得力助手,想想长孙无忌心里面就很不甘。
“陛下,孔子那边?”长孙无忌有些为难。
“追封为先圣吧!”李煜想了想说道。他是最不喜欢来这一套的,孔子逝世多少年了,还来追封这一套,但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就喜欢这一套,不追封这位孔子,就认为朝廷不重视读书人。
“陛下,这个先圣是以前前朝帝王追封周公的。”长孙无忌赶紧说道。
“那就叫文圣吧!位列周公之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李煜想了想,说道:“从这方面来说,孔子还是弱了些。”
“陛下,既然追封,可以封地?”长孙无忌又询问道。
李煜一愣,忽然冷笑道:“辅机,这是孔家人自己弄的吧!”孔子的后人跟着后面得了不少的便宜,历代皇帝加封孔子,顺带就会赐予大量的封地,到了后来,曲阜都是孔姓的了,甚至县令都是和孔姓沾亲带故的,孔氏族人在当地威风的很,连朝廷都给对方面子。
可是孔子的后人又是应对的呢?后来我大清入关的时候,孔圣之后第一个剃发,归顺大清,成为大清旗下忠实的走狗。
长孙无忌听了微微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这件事情他虽然没有细查,但想想就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和孔氏有关系,毕竟大夏建立以来,从来就没有追封过孔子,更是没有赐予田地。
这在历朝历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东周、汉朝、北魏、北周、隋朝甚至李唐都追封过孔氏,历朝历代都曾经赐予大量的土地,还有大量的佃农,足以养活孔氏一族,让孔氏族人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甚至成为地方望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可是孔氏族地却无人敢冒犯。
但是到了大夏就不一样,不仅仅没有追封,甚至还将孔氏多余的土地给收回去了,索性的是,大夏允许购买中南等地的奴隶,不然的,孔氏族人只能是过上先祖的生活了,一边耕种一边读书,这样一来,哪里还有孔子后人的荣光了。
这些年孔氏族人过的很苦,当然,这个辛苦是相对而言的,和那些普通百姓相比,孔氏的日子也不知道好到什么地方了。
“怎么,让朕说中了。孔颖达扛不住了?”李煜很快就想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冷笑道:“想要获得朝廷敕封不算,还想获得封地?”
“孔颖达年纪大了,应该就在这段时间了。”长孙无忌你不敢隐瞒,赶紧解释道:“现在的孔氏还是按照朝廷的要求配享田地,并没有其他多余的田地,心里面自然焦急的很。”
“怎么,快要死了,不好见历代祖宗了?”李煜冷冷一笑。
长孙无忌心中顿时一阵苦笑,皇帝还是很记仇的,分明是怪罪孔颖达当年支持李渊,李唐灭亡之后,还想着李唐的好处,甚至还在私下里诋毁大夏政策,还真的以为皇帝不知道?更或者说,孔氏的名声能让皇帝感到忌惮,到了不得不拉拢的地步?实在是太小瞧皇帝了。
现在事情出来了,皇帝登基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去过孔子的诞生地,也没有加封过孔子,这在百年来是从来没有过的,北魏、北周到短命的隋朝,这些皇帝都是带有异族血脉,可他们也是善待孔氏,哪里像当今皇帝,身为汉人,却将孔氏忘在一边。分明就是不喜欢孔氏。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无奈之下,只得点点头,他和孔颖达还是老相识了,知道自己成了礼部尚书之后。让派人与自己联系,想要提高孔子的地位。
“孔颖达的儿子怎么样?”李煜忽然询问道。
“孔颖达有三子,孔志元、孔志约、孔志亮,倒是有才之人。”长孙无忌赶紧说道。
“顶着孔子子孙的名头,若是无才之人,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李煜冷笑道:“既然如此,这个追封等一段时间再发下去吧!”
长孙无忌听了心中一愣,更是一阵苦笑,这个皇帝的心眼实在是太小了。实际上,孔颖达后来是后悔了,后悔不在大夏为官,只是大夏皇帝根本不在乎孔氏的呼声。
长孙无忌现在想想。这大概不仅是皇帝对孔氏的不满,更大的可能就是皇帝想削弱孔子对士林中的影响,才会对待孔氏如此苛刻。
“只有封地?你认为将孔子的后人应该有封地吗?朕应该赐予钱财,赐予田地吗?”李煜冷笑道:“朕记得在前朝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不少的钱财和土地,中南、扶桑都是不禁土地买卖的吧!他们为何不去哪里买地耕种的呢?朝廷也是支持的。怎么,现在想要封地了?”
长孙无忌听看了心中更是苦笑,封地肯定是不可能有的,大夏有爵位的人,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更或者是崇文殿大学士,就算是崇文殿大学士像后来进入的高士廉、魏徵都没有爵位,倒是凌敬,因为参加了战争,出了力气,才封了爵位,其他的文官得到爵位更少,这也是文官不喜欢武将的原因,这些武将有爵位、封地可以传之后代。
孔子是很厉害,名声也很想响亮,但想因此而得到爵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惜的是孔氏不是这么认为的,孔氏族人认为大夏皇帝迟早会赐予土地、金钱,所以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让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坐吃山空,这下事情不妙了,到现在不见大夏册封。钱财又花了差不多了,着急了。
可惜的是,皇帝心眼也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