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大文学家最新章节!
梁婧这位一直认为“出名要趁早”的才女作家,此时已经对王德孚这位让他蹭足了名气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梁婧绝不会承认,当她知道新一期《红蔷薇》的封面人物竟然就是王德孚时,她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波动。
虽然之前她所在的复旦公学校园中,也有小道消息流传说那位声名鹊起的新锐作家王德孚,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还有一副好相貌,乃是东吴大学公认的校草,但是复旦公学终究是魔都的大学,离苏州颇远,有关王德孚的小道消息可谓真假难辨。
梁婧就没有真正相信这些小道消息,反正在她心中,王德孚大概就好像一个专门用来刷声望的道具,只要对方写出什么引发一时热度的作品,那她就通过评论、赏析这样的作品来刷声望就完事了,只要她的赏析足够精彩,那就能成功增加自己的名气。
她相信王德孚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反正她在蹭名气的同时,他自己的名气也会更大,有她这样的才女作家来点评他的作品,也是他的荣幸,别人的作品,她梁婧还不屑于去评价什么呢。
所以说这本来就是双赢的,她就希望有一天今天的文章也能被王德孚鉴赏一番,获得对方的赞誉。
不管怎么说,梁婧确实还是非常喜欢阅读王德孚的作品的,她觉得对方的作品时刻都能让她感到惊喜,让身为读者时的她,可以拥有最佳的读者体验。
可是梁婧似乎一直都忽略了,王德孚是她同龄人的事实,直到她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一件事,那就是《红蔷薇》上的封面帅照,居然是王德孚!
这样的发现,让梁婧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的注意力完全从对方的文章上,转移到了对方本身之上。
梁婧开始幻想王德孚创作时的模样,然后又很好奇他长得这么帅的话,会不会走到路上都被他的读者认出,其中女读者甚至狂热地一拥而上,就好像那些电影明星那样。
最后梁婧自然而然又想到了他的感情状态,心说这样的天才作家,想必早就有婚约在身了吧?
接下来梁婧却又飞速往回翻杂志《红蔷薇》,因为她想起之前为了第一时间看《项链》,导致她居然大略地翻过了有关王德孚的专访。
梁婧在如愿以偿地看到王德孚在采访时表示自己单身,并没有任何婚约在身时,她的心情莫名的就雀跃起来。
事实上,她在媒体上隔空喊话,表示想要续写《项链》的结尾,未尝不是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和王德孚见一面。
梁婧当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她作为王德孚的忠实读者,又因为蹭了他不少名气,而在魔都文坛也崭露头角,她天然对他有一定的好感,结果突然发现这人还长得这么帅后,她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忍不住想要进一步了解对方。
在现实中见一面,当然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对方。
然而梁婧却又不是那样随便的女孩,她就算在没有出名的时候,都是恃才傲物的,她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她的美貌与才华,让在校园中总是众星捧月的人物。
如果说凌静苏是那种外表看起来非常高冷、难以接触,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想象的难接触的话,那梁婧就是那种外表看起来一点也不冷,甚至还会觉得她长得很柔美、娟秀,让人感觉特别容易交朋友的那种,实际上她比谁都要清高,骨子里对谁都保持着一种疏离感。
最了解她的,可能就是她高中时的闺蜜秦和仪了,就是那位曾经与王德孚在火车上有着一面之缘的端丽女子,有婚约在身。
秦和仪能与梁婧成为闺蜜,不是因为她的性格多让梁婧喜欢,只是因为梁婧觉得她有资格成为她的朋友,因为对方在容貌、才华上都已经达到了梁婧心中的标准。
梁婧就是已经清高到了这样的程度,她在高中时就被学校中的男生疯狂追求,收到无数情书,结果她却内心毫无波动,甚至直接将某些情书拿出来批判一番,这简直就是对那些男生的公开处刑!
就这点水平还敢给她这样的才女写情书?不要丢人现眼了好不好!
她是绝对不在乎这些败犬的哀嚎的,她也不需要从男人的跪舔那获得优越感之类,因为她有更大的野心,她对名气、荣誉的追求,胜过了一切。
梁婧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祖上也出过名臣,可是到了她这一代,已经彻底没落,父母的设定,与《项链》中孙连良、刘织云夫妇极为相似,就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经不起任何大风大浪,万一出了文章中那样的“事故”,那估计这个家庭就要毁了。
她也是比较罕见的独生女,家里就她这样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对她也抱着很大的期望,在她从小就展露了过人的文学天赋之后。
她的父母显然没有灌输她要通过嫁人改变命运的思想,反而很支持她在文学领域闯出一番事业,如果以后她能够重新让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崛起,那当然就很光荣。
梁婧非常喜欢给自己加设定,明明家族已经没落,她对外却是一副“名门贵女”的姿态,绝不会让别人发现她只是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
所以说,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她在看《项链》时,各种为女主的虚荣辩解了,还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虚荣心。
搞了半天原来还是屁股决定脑袋那一套,她这个人,比谁都要清高、都要虚荣,所以她才那样执着于要出名,出名越早,她就越能享受虚荣给她带来的愉悦感。
这也就使得,没法给她带来虚荣的男人,是绝对入不了她法眼的,正因为她自己喜欢出名,所以她当然就中意有名的男人,可是环顾四周,有哪个同龄人能够在文学领域达到甚至超越她的高度呢?
以前没有,现在终于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