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特地将这份通商航海条约放到登基仪式上来公开签署,本就是海汉这边的意思。王汤姆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让朝鲜群臣充分意识到海汉对李凒的认可和支持。
这是李凒在登基后签署的第一份外交条约,对于正处于动荡中的朝鲜国来说,与海汉保持稳定的外交关系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朝鲜未来避免外敌入侵,乃至壮大国力的必要条件。
虽然这份条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先王李倧在位时期就与海汉达成的协议,不少已经处于实施阶段,但此时重新签署这些协议,而且是在李凒登基当天公布出来,其中意味自然不难体会。
当然也有心细的人注意到协议里有一些过去所未涉及的新内容,比如关于移民的部分,便是先王李倧一直严防死守没有松口的领域,但新王上台便立刻放开了这个口子,也不知这样的协议对朝鲜是福是祸。
不过这个时候可没人会胆大包天跳出来质疑这部分内容,这说不定便是海汉出兵支持李凒的交换条件之一,质疑李凒就等于是在跟海汉作对,而挑战海汉可不是什么明智举动,当然不会有人想去做这样危险的试探。
而金尚宪作为目前朝堂上最有威望的官员,对于条约内容也同样保持了沉默,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似乎全然与己无关。金尚宪不发话表态,唯他马首是瞻的其他官员自然也不会多事了。
金尚宪不是不明白这移民口子一开,将会给朝鲜国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事实上在李倧执政时期,他便对开放移民一事持反对态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金尚宪和老对头崔鸣吉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是一致的,李倧对于此事所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便是受他们的影响。
但此一时彼一时,金尚宪也知道李凒与海汉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远非先王可比,而且刚刚登基的李凒也更需要海汉的支持来巩固他的地位,移民问题无疑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换条件。
虽然金尚宪内心并不认同放任海汉从本国吸纳移民的做法,但他知道眼下并不是开口反对的合适时机。目前他还没有机会与李凒作私下的单独会谈,所以也不太清楚李凒对于移民问题的真实想法,但作为朝鲜国的国王,想必也不会甘心见到自己的臣民被宗主国大肆吸纳,这事应该还有斡旋的余地。
待条约内容念完之后,李凒主动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这份条约可有什么意见?”
李凒在问话的时候,眼神却是一直在看着金尚宪。在场其他人有没有意见他并不是很在意,如今没了崔鸣吉这个对家之后,金尚宪的态度基本就可以视为朝堂上的风向标了。
仿佛是感受到了来自王座上的注视,金尚宪开口应道:“我国与海汉国一向关系交好,只要这些合作措施能促进我国发展,微臣认为都是好事。”
金尚宪的表态基本就给这事定了调,但如果细细品味,他其实也没有把话说死,到底什么样的措施是对朝鲜有益的,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李凒没有想那么多,他只希望金尚宪不要在签约这件事情上节外生枝就行。签了这份合约,海汉就将继续向朝鲜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援助,相较这些援助的价值,即便朝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付出移民人口作为代价,李凒认为这仍是相当划算的买卖。毕竟人口减少还可以鼓励生育来补充,但海汉提供的这些援助却没有可替代的办法,自己要想坐稳王位,要快速增强国力,就离不开海汉的支持。
“金大人言之有理!”李凒对金尚宪的表态点头赞道:“之后的具体实施,还有待金大人代为监督,把握尺度。”
如果要依李凒的意思来办,很可能已经就此任命金尚宪出任目前空缺的领议政一职,接管处理朝政事务。但海汉两位将领之前对他这样的想法明确表示了反对,认为在政变事件调查清楚之前,不要急于对重要官员作出任免决定。特别是金尚宪这种在朝堂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对其任用更是要慎之又慎。
不过以金尚宪今天的表现,李凒觉得或许海汉人的想法会有所改变了,毕竟金尚宪对自己的执政表现出了完全支持的态度,这应该算是值得重用的一个信号。
李凒登基之后宣布的三件事,调查刺杀案、册封护国将军、签署新外交条约,每一件都与海汉直接相关,这也很真实地反映了朝鲜国的现状,必须要通过借助海汉的力量,才有可能维持住国内政局的平稳过渡。
这对朝鲜国来说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李凒也没有其他选择,如果没有海汉相助,他就算辗转回到朝鲜,恐怕也很难如此顺利就接掌了政权。
李凒当场与王汤姆签署了条约之后,登基仪式便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今天的朝堂议政还并未就此结束,国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作主的人了,如今终于等来了新王登基,累积下来的诸多政务也终于可以开始处理了。
各个衙门都有一大堆事情要报批,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都还没有结束。王汤姆和钱天敦早就已经请辞告退,留下李凒自己慢慢处理这些政务。
李凒很快就由初时的兴奋,变成了难以言喻的疲惫。大权在握的感觉虽然很爽,但也得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光是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政务,就让他颇感吃力了。
在失去了国王的这一个多月里,朝鲜国几乎没发生什么好事情,很多地方都因为汉城的封锁而陷入恐慌状态,不少人担心新的战火又将在国内蔓延开来,纷纷开始逃往乡下避风头。汉城周边地区更是十室九空,能走的几乎都走了,以避免被汉城所爆发的武装冲突波及。
这种势头直到海汉军的到来才稍稍有所缓解,迄今仍有数千难民在城外靠着海汉提供的救济勉强过活。且不说这期间社会生产停滞所造成的损失,现在要让这些民众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官府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李凒自己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才真正感受到了当家的压力。
目前朝鲜的国库几乎是空的,收进国库的税银基本上待不两天就会全部流出,以支付国家运转所需的各种费用。光是偿还海汉的各种借款,每月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而官粮的储备状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去年满清入侵导致了近半国土陷入战乱,这场战事几乎耗尽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到现在都还没能缓过劲来。现在入冬在即,北方很多地方仍需靠官府救济才能熬过这个冬天,而如今京畿道又增添了大量需要赈济的难民。如何调配和安排物资,安定民心,都是极为考验施政能力的难题。
在正常状况下,这些事务其实大部分可由以六曹为代表的各个衙门协调处理,无需国王事必躬亲,但这次汉城的混乱让整个官僚体系都陷入了半瘫痪状态。主理朝政的国王和领议政都没了,很多官员也因为卷入政变而失去了性命,导致各个衙门无法履行应有的职能,即便现在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工作安排,但还是因为人手的缺乏而无法顺利运转。
摆在李凒面前的难题,就是要让各个衙门以严重不足的人员配置运行应有的职能。但要在短时间内提升这些衙门的运转效率谈何容易,甚至连补充人手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事。
所以当李凒回到宫中,听到海汉这边请示是否要对金尚宪进行彻查的时候,他果断地表示了反对。
“钱将军,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先把这事放一放吧!”李凒一脸无奈地说道:“如今政令不畅,有很多事情都得依靠金尚宪出面组织,你们如果把他给抓了,很多事情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钱天敦道:“案子是否继续调查,我们当然是以您的意思为主,但金尚宪大权独揽,这其中的风险,您也不可不防!”
李凒点头道:“多谢将军提醒!我也已经开始在做安排,逐步接管各处衙门,只是实施起来尚需时日。”
李凒虽然需要依赖金尚宪解决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这并不代表他对金尚宪有足够的信任。在用人方面,李凒当然更倾向于任用自己从三亚带回来的这批青壮官员。
这些人与他一起在三亚留学了一年,已经深深打上了太子党的烙印,可以说这本来就是先王李倧为他打造的执政班底。只是事发突然,这个班底已经没时间再慢慢磨练了,形势需要尽快将他们顶到一线接管权力。
就算能力还有所欠缺,但李凒相信他们至少在忠诚度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在掌握权力之后必定还是会效忠于自己。
当然以他们现有的能力,自然无法取代金尚宪在朝中所起到的统筹作用,所以尽管金尚宪在政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存疑,但李凒认为眼下的施政还暂时离不了金尚宪的辅佐,所以他希望海汉这边能对调查方向稍微作出一些调整,不要急于将金尚宪拉下马,以免让当下的局势再度恶化。
钱天敦对于李凒的要求倒是没有太多意见,他已经听取了符力的报告,虽然有迹象表明金尚宪在政变中可能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取得任何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但钱天敦知道符力的调查方向其实没问题,在政变中与金尚宪有关的人都死了,这种现象本身就很反常,钱天敦认为也只有金尚宪这种大人物,才能将善后工作处理得如此周全,将所有的不利证据全部清除掉。
但海汉的目的是要扫清李凒的执政障碍,而金尚宪迄今为止所表现出的态度都是支持李凒,从这个角度来说,海汉的确没有将他清除掉的必要,自然也就可以卖一个顺水人情给李凒了。
钱天敦探明李凒的态度,便派人给符力送了信,让他将针对金尚宪的调查转入暗中进行,以免影响到当下的政局稳定。
符力对于这个命令倒也没有感到太意外,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工作,他已经充分意识到了金尚宪在朝野上下的影响力,要想以明面上的手段扳倒这个大人物非常困难,知道他秘密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躺进了棺材,再往下查估计还得继续死人。
不过符力并不担心自己会遭到金尚宪的报复,他所从事的调查工作进行到现在,目标越来越向金尚宪身上集中,如果自己出了任何事情,显然都是跟这个调查目标有关,届时海汉肯定不会放过金尚宪。
钱天敦下达的命令是转入暗中调查,而不是停止调查,这中间的差别意味着什么,符力也大致能理解。上头就算不想马上掀翻金尚宪,也还是要掌握这个人的把柄,所以才需要继续调查下去。
虽然很多知情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身故了,但符力相信还是会有别的线索能够让调查工作进行下去。
在重新梳理了案件卷宗之后,符力果然找了自己先前疏忽的一个突破点。金尚宪行事虽然老辣,但也不可能一直毫无破绽,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够抓到他的破绽,那这个人大概率就是他的老对手崔鸣吉。
按照金尚宪自己给出的说法,他在最后一晚发动反扑,一举打掉了崔鸣吉及其党羽,但在此之前崔鸣吉当然不可能对他毫无防备,除了武力手段之外,也说不定还有一些金尚宪的把柄拿在手上,只是一直到最后时刻都没能用上而已。
符力之前对崔鸣吉的调查并没有去到崔府,所以他决定回到崔鸣吉服毒自尽的现场,找一找可能遗漏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