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我们同宿舍的人中,都是曾经有过基本修行经历的居士,按认真程度和时间长度而言,我算是最初级的入门者。
虽然明成法师要求我们平时尽量少说话,但业余时间的攀谈,肯定是少不了的。
他们各有各的经历,但求佛向道的决心,与原来重庆那个骗钱庙子里的迷信者,有巨大的区别。他们对佛法的基本理论都有一定的基础,迷信的成分少得多。
有的对理论探讨很有水平,有的在实修的道路上,走过很长的时间。对于这里的集体生活,他们显得很适应。
我邻铺的钱居士,就很有意思。他大约四十来岁,原来是一所大学的讲师,主讲的就是宗教哲学。我问他:“你讲佛法吗?”
“我只是给学生介绍佛学方面的概论和常识,其实我也不太懂佛法,我只是书上看来的。”
“学生们有兴趣吗?”
“有的有,有的也没有。大部分人,只要你把知识点说了,要考试的重点划了,就算完成授课任务了。”
“那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呢?既然大家兴趣不大。”
“因为教学大纲中有啊,这是没得办法的,必须得上,必须得过。大学嘛,空对空的东西多,对于学生来说,考一门过一门忘一门,是自然的。尤其在人文领域,这种没用的课,长久了,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空对空,这种学问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让学生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种宗教与哲学,算是一个知识结构。
“你不是说,还有学生对佛学感兴趣吗?”
“对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我却教不了。最让我对这个专业和自己受打击的,是一个学生的问题。”
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大约是一个学生课堂上问了他一个问题:“老师,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有丰富文化传统的中国,它凭什么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宗教?”
钱老师就说出了几点理由:一是因为魏晋时期谈玄论道的风气,让知识界对佛法的因明学,有了亲近感,并且能够接受。当然,佛教最早也是走的上层路线,比如梁武帝。
二是因为当时中国战乱频繁,人生的不确定感增加,佛教所谈人生是苦的理论,符合大部分人民的感受。
三是因为道家与佛家,在最初的观点上,有一致性。比如佛家的空有点类似于道家的虚,佛家的解脱理论有点像道家的飞升理论。道家的广泛传播,让佛家深刻的辩证与自然的思想,也能够被理解。
但是,这些解释,也是钱老师从他的老师那里听来的,基本上是教科书的内容。
这位学生并不服气:“老师,你说的是条件,是外因。而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我想听到更彻底的答案,最基础的解释。”
钱老师说到:“我当时脸红了,在众多学生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没有修过佛法,根本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我所讲的理论,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这个钱老师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知识,与学生进行狡辩,已经是很有师德了。有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面子,经常进行恐吓式或者霸王式辩论。他们遇到这样的学生,办法就两个。第一个:“我这是标准答案,你如果考试时这样写,就是满分。”
这是利用老师在教学中的裁判地位,强行给出的答案。还有老师,显得高大些,但利用知识点来忽悠。他可以这样说:“某著名大师如此解释,某部专著如此总结,某次学术会议如此讨论。”反正,乱用知识点来吓唬人,其实这些观点,老师都没能够说服过自己。
他还可以这样说:“内因与外因是不可分离的,形式与内容也不可分离。你这样把外因与内因分开的想法,是单纯的两分法,在哲学上,是容易犯错误的。”这其实是偷换概念,顾左右而言他。
学术研究不是言语攻防,教师权威不靠压迫和转移。直面问题,先说服自己。如果自己没能够说服,就先回去研究。如果研究过没得出结论,就可以跟学生共同平等探讨。如果没时间探讨,就立即承认,自己不知道。
老师教学生知识,自己知道的就心情教授。自己不知道的,就立即承认。这并不丢人,孔子也经常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不能给学生那方面的知识,但起码给学生在学术态度上,树立一个榜样,这也是好老师。
“所以,你就自己来学佛,不影响教学吗?”
“这不是假期吗?我每个假期都要到个寺庙,听听法,修一修,一来是为了专业,二来是为了爱好。”
“体验出来结论了吗?”
“不是体验,最开始,我是抱着体验的心来的,后来,随着自己深入进去,发现这成了我的爱好。”
这么苦的生活,居然可以成为爱好,他真敢往上捅词。
“你爱好这个词,用得奇特。”我半天玩笑半当真。
“从理论上讲,佛教有一个词,叫游戏涅磐趣味海。我并没有到那种程度,因为我不算入门者。但以我的专业来看,仅从形而上的思维来说,佛家经典中,简直就是个宝库。”
“你是说形而上学?”
我之所有这个疑问,因为,在现代哲学里,尤其是在马原的课里,形而上学,几乎就是个贬义词。因为它与辩证法是对立的。当然,以我的哲学修养,在教科书里,也只是停留在马原简介的水平了。
“对,没有形而上学,就没有哲学。人类思维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进行纯粹的理论思考。比如相对论,比如一加一等于二,本质上,这种思维的高度抽象化,就是形而上学的成果。对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学家的功课。”
这是我听到的,对形而上,最好的赞美。
“你认为佛学中,最好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最让你喜欢的,是那些特点?”其实,我对理论也是很感兴趣的。毕竟,我所学的道家思想,周易的理论,也是高度形而上的。
“按我的目前的理解”他将头抬起来,向天花板上望了望,然后过了一分钟,才说:“绝对的形而上与彻底的辩证法居然可以高度统一,这是佛法在思维上,最大的特点。”
我听到这个评价,也大吃一惊。毕竟,按我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形而上与辩证法是矛盾的。但在绝对与彻底的情况下,它们居然可以统一起来,这该怎么理解呢?但是,我并不想问这个问题。因为说食不饱,以前我在这方面耽误的时间太多了。
但他却并没有停的意思,继续在这个议题上发挥起来。给我讲了一大段,关于绝对自由,庄子、康德的演变,关于彻底辩证法,黑格尔与老马的区别。最后才是对佛教思想的另类赞叹:“我以为当年日本的禅学大师,用哲学理解佛学,就是佛学理论现代化的顶点,谁知道,今天我已经超越这个认识了。因为超越理解的最高顶点,是没有理解的东西,也没有去理解的人。”
他这是真爱哲学啊,根本没功夫感觉到我不感兴趣。自顾自的表达,也算是一种因喜欢而忘我的境界。我不得不打断他的思路,问到:“在实践中,你不是说过,也让你沉入其中吗?”
他看着我,瞪大了双眼。是我话题转换得太快了?
“问得好!师兄。”他这师兄的称呼一出来,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转。“事实没有错,如果你认为错了,那是你的认为错了。”
读书人,习惯性地喜欢做文字游戏,他这一句话,如果不理解,还以为相声演员说贯口呢。
“作为一个学哲学出身的人,我们对古代思想和宗教经典有自己习惯性的话语体系,与实际意义,往往南辕北辙。比如对空性的理解,我们原来以为,空是指事物没有恒定和稳定的静止状态,运动变化,是空的全部理解。通过实修才知道,这是多么狭隘和渺小。”
“这怎么说?”
“至少,通过我自身的体验,空还有一种方法论的意思。其实方法论也不准确,准确地说,有实践上的真实含义。没有主体与客体的状态,就是空,因为已经超越了认识论,所以,以理论和语言来说,是不可知的。”
我害怕又往哲学上扯,不得不赶紧把话题收拢。
“你说具体事。”
“好吧。看得出来,师兄的思辨水平不在我之下,所以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你的关注点,是我经过多少曲折才关注的。我在归于一的禅宗话头练习中,发现,当你真正处在心一境性之时,根本没有自我,也没有世界。那也是空的一种。”
他所说班门弄斧,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当他说到心一境性时,我发现,他的实际修为,比我高得多。因为,我连定境都达不到。
但是,心一境性,可以推测的。比如一个人的极限是一,而我虽然只有零点五,但从零点一到零点五,这个过程,可以用连续性原理推测,达到完全的心一境性,应该是个什么面貌。
其实,这种体验,也不是没有过。不学佛的人,也偶尔沾点边。比如射击训练时,屏住呼吸、预压板机,那时,你体会不到自己的存在,也没有预测子弹何时出膛,那就类似于心一境性。当然,离真正的定境还差得远,毕竟,此时你眼中有缺口准星和十环。
“这么说,你已经进入定境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不,我还差得远。”
他说了一个专有的佛教名词,我一时还不太理解,大概是真正禅定的境界吧。我不太好问,因为他又要开始说话了。
“我只是偶尔忘掉了自我,忘掉了环境。我不知道,这是无记还是独影意识,所以,需要过来人加以指点。听说法露师和见性师都是过来人,所以,首先要从理论上端正态度,再在实践上寻求答案。”
听到他如此诚恳和谦虚,我不得不赞叹到。“从大学到小学,你这个态度,值得我学习。”
基本上谁都爱听奉承话,但是他却不一样。“你不要学我,我是瞎子,怕把你牵到沟里去了,那就是大罪过了。但是,这里的过来人,你倒可以跟他们学习。也许你是菩萨转世,比我成就或许大得多,况且我并没什么成就。”
他反倒恭维我来了,我不上他这个当。“我理论没有你学得好,实践更不用谈,坐双盘都困难,现在还是单盘。”
“盘得好不一定坐得好,坐得好不一定修得好。况且,来这里能够在庙里住下的人,都是有基础的,我听说,你是方丈,亲自考核过的,慧根当在我们之上。”
什么消息传得这么快,方丈跟我说两句话,就是考核吗?我问到:“方丈就跟我说了两句话,那恐怕不是考核吧。”
“哪两句,说说?”他显出很急迫的样子。
我就把方丈的问话我的答话以及最后方丈对我的评价,复述了一遍。
“这还不叫考核?这还不叫肯定?师兄,你果真是有慧根呢。”
看到我茫然的样子,他解释到:“第一句话就不简单,方丈不可能见人就问的。这是祖宗里的话头,是对上上根器之人才用的。”
我还是没听懂,这从我的表情上就看得出来。
“你从哪里来,是禅宗里的话头。好多禅师,就靠这一个话头接引后辈。方丈为什么要把这样终极的话题把来问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在我猜想,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有可能有宿世慧根,方丈看你的言谈或者举止,就可以有这种猜测,说明你前世功德基础很好,佛缘很深。方丈看人不是看相,是用直觉。那些过来人,都有这个直觉。拿这话问你,就是直指内心,看你悟了没有。”
我谦虚到:“那方丈也看得不准啊,我明显才是个初学者。”
“所以啊,最大可能是第二个原因。方丈看你的态度,学佛,首先是一种信仰。你的本性与态度,最为重要。就像一棵稻谷的种子,永远长不成韭菜。所以,他根据你的回答,评价你是个老实人,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老实人,就是高评价,这与我们平时的观点不同啊。”
在我们平时,通常说一个人是老实人,其实更多地说这个人愚蠢。恋爱中的男女,如果姑娘对你说:你是个好人。更准确的意思是,我不爱你。
“老实人,谁能够做得到?古往今来,孔子是个老实人,哪个做得到?佛祖是个老实人,谁人能比?”
“莫把我抬那高,我不配的。”我这是实话,根本不是谦虚。因为他举的例子,都是圣人。
“那好,你说你是来学佛的。进入佛门,有一条戒律,你可能听说过,叫不诳语。”
这个我知道,叫出家人不打诳语。
我点头表示认可,他继续说到:“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一个人不说假话,其实很难做到。在密教中,要求对上师,需要身口意三味耶戒,也有这个意思。如果你本性中,有这种态度,至少你做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那是很了不起的品格。”
其实,我比较汗颜。因为我这一生,说过的假话也太多了。做生意的人,算命的人,几乎三句话不离假话。
“钱老师,不,钱师兄。我其实以前说过很多假话。”
“更了不起!你在此,不仅实在地面对师父,更表明,你愿意在学佛过程中,实在地面对自己。不自欺,境界很高啊。”
我不好说下去了,再说,他不知道会冒出什么肉麻的话来。我赶紧转移话题:“不是说实践嘛,我连基本理论都没通,我连基本修炼都不行,我还害怕自己学不好呢。”
“什么叫基本理论?所有基本理论都包含着无上的大道。如果全部通了,那还得了?那不是菩萨了吗?如果实践效果没有到,基本理论永远无法真正搞通。我是搞这个理论专业的,我亲身体会就是这。况且如果说修为,不是说哪个花的时间长,就有效果。也不是说哪个把自己搞得最苦,就是真修行。要不然,佛祖怎么从雪山上下来了呢?”
这一通说,搞得我一时还消化不了。此时,屋子里又进来几个人,我跟钱师兄这样讨论事情,恐怕会干扰别人。因为,我们看到,有人进屋后,有的在做笔记,还有的在看经书。
钱师兄谈兴未减,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两往门外走去。院子里比较空旷,谈话也就自由些。我不愿意扫他的兴,毕竟睡觉时,我们是邻居。
出来时,突然看到对面走廊里,有一个年轻和尚,迅速穿过。他走路的时候,脚步非常快,所以步幅虽然不大,但速度很快。他估计听到我们在说话,转头看了我一眼。
我正在看他,四目相对,我吓了一跳,这个清瘦的和尚,双眼通红。
看到我的样子,等那和尚走出去后,钱师兄问道:“你注意到他的眼睛了吗?”
“注意到了,他的眼睛太红了,像是刚哭过,还是害了什么眼病?”
“你有所不知,但在这个庙子时间长了,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怪人。这个人,是修不倒单的。”
“什么意思?”
“就是整天不睡觉,肋不至席,你知道?”
“我听说过,靠打坐休息?”
“对。既然你听说过,那我就不作过多解释了。”
但是,却有问题。毕竟,人是需要休息的,这种不睡觉的修法,我在书上看过,也听刘大哥说过,但是今天第一次见到,还是觉得神奇。
“钱师兄,看他的体力和精神,倒不像是没休息过的。”
“这就是神奇的地方了。不休息,却能够保持精力,可见,他这种修法,是有效果的。你注意到没有,他的脚步?”
“注意到了,他的脚步非常快。”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轻,对不对?”
我点点头,几乎没有声音的脚步,仿佛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轻功可以啊。
“其实,所有有修为的高手,脚步都是轻的。他们从生理状态上,达到了无我的情况。轻是表象,而无我是实质。但是,他毕竟还处于学习过程中,也是方丈的弟子,还不究竟但已经很厉害了。你想想,不休息的人,精力为什么如此旺盛?”
我只能摇头了,这我哪里知道。
“其实还有些怪人,在寺庙里面,高手云集,但都不究竟,成就了的,都出去开山去了。但是,能够走在成功的道路上,用亲身的实践来证明菩提道的次第,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钱师兄盯着那个出口,仿佛那个不倒单的和尚,还没有远离。
过了好一会,他才转过身体来:“晚课念佛,记住,在佛堂中的戒律,不准说话,一心念佛。你也不要左顾右盼,去看我所说的高手们,因为大家在仿佛过程中,只有佛号,没有他本人,你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个我知道,我是来寻找佛道的,不是来看热闹的。况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传奇,我没有必要,对别人的传奇上心。因为,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还只有自己。
“钱师兄,我觉得,今天法露师讲的,都是常识,书上都看得到的,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基础差吗?”
“基础不能说好,毕竟临时来的信众很多。但是,你不要看不起常识,你有没有感觉,这些常识,尽管你以前看过,但经他一讲,就变得系统和清晰起来,对不对?”
“那倒是。毕竟,过来人的辅导,生动性和可信度高,我们记得就牢。”
“不仅仅是这样。”我知道,他接下来,估计又有一番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