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七零后的人,取网名,大概喜欢用四个字的,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流行歌词。比如如梦人生,比如化茧成蝶,比如面朝大海,比如廊桥遗梦。他们生活的变化最大,从最穷苦到繁荣富裕,从家乡熟人社会进入市场经济,这种巨大的变化,给他们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
而八零后的,喜欢欧美日韩的东西多,取的网名,大多取材于他们喜欢的明星,比如樱桃小丸子,比如乔丹三步栏,比如牛栏村F4等。他们中多数人,有一种拟剧人格。因为世界如同戏剧化地展开,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或许是他们的口号。
九零后的人,喜欢用生僻字了,什么三个土的,四个火的,这字都不算生僻了。还有用日语符号或者特殊符号加入名字的。当然,阿尔法、噶玛这种只有在数学课本中见到的东西,也出现在他们的名字里。这是他们对时代的宣言,以代沟的方式,明确拒绝忧国忧民的老一代。他们从出生起,就进入了一个没多少物质苦难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辛酸中来源于个人小情调和感情,所以,内卷化的情感产生于不稀奇的生活。
零零后,几乎用一句话来代替名字了。小贤不是不喜欢你啊?这是一个名字还是跟某个人说的暗语,总之,是猜不透的。还有一个名字,很让我费了点脑筋。“就差这两块钱”,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募捐还是哭穷?我知道,零零后,根本没人缺两块钱的。
那个“平凡”是一个六零后的女性。她所处的少年时代,是非常压抑的,与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她在父母的教育下谨小慎微,但到今天,却发现完全不适应了。这种冲突,在那一代,是非常普遍的遭遇。
我劝她,在受到心理压抑时,适当地发泄,恐怕也是自我平衡的好方法。在对方问我该怎么发泄时,我先给她列举了今天,人们最常见的发泄方式,并一一进行了解释。
先给出可能性,再比较优劣,适合她这种多心的人。
最近,当代成年人的发泄方式,引起热议。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在QQ或者论坛里,换头像、换封面;改签名、改备注;在自已的日志里发负面情绪,设置他人不可见。男性网名,或许去打游戏,暴力摩托那种东西,或者是战争游戏。
我是当过兵,打过枪的。但是我的战友们,普遍不太喜欢战争游戏。因为,我们知道,流血的样子和英雄的短处。而平时是怂人的,最喜欢军事冒险类游戏。这恐怕是,缺啥补啥的缘故吧。
还有的,不分男女,换发型,剪头发,吃吃吃,也是一种方式。女性最多的,是买买,在接受服务中,寻找安慰。成年人的发泄,该是那种,爆而不发,崩而不溃吧!
“砖家们”都在告诉你,要做一个,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成年人。发泄也属于情绪的一种。恰当的发泄,有利于你情绪的排解和身心健康,不利的发泄,是损人而又不利己。成年人的发泄方式,暴露了你的生活状态。
当你郁闷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发泄方式呢?成年人的发泄方式,大致可以划归为以下,4个大类。
第一,最低层次的是,动物生理发泄,简称:泄欲。
成年人的这种,泄欲的发泄方式,当然是损人不利己。小到连累自己,破坏家庭,大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
这恐怕是最古老的方式了。我喜欢的词人辛弃疾,也曾利用这种方式,度过了他的苦闷岁月。他本是拥有恢复国土山河,建立不世之功的理想和能力的。但是,这种能力被朝廷封锁了,他只能表现为纵情声色。
《青玉案元夕》就是他流连于声色的证明,当然,他那巨大豪华的别墅,他那成群的美女和歌舞班子,都是豪情壮志无法发泄的转移。
但是,在今天,这种情况变得不可取。因为家庭和社会的规则已经封闭了这条发泄之路。那是女性牺牲为代价的发泄,是时代落后的表现。
在今天,还有的歌手,尤其是早期的摇滚歌手,他们好多走向了吸毒的道路,这其实也是泄欲的一种。因为泄欲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对身体感观的刺激,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他们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是在极端情况下,寻找音乐的灵感。其实,那哪是什么灵感,只是虚幻和扭曲。甚至,还有歌手,因吸毒被抓的。当然,朝阳群众也许只是个代号,估计举报的,还是圈内人士。
有因为吸毒而死的,那就算是玩脱了。要彻底摆脱心理上的痛苦和烦恼,倒也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死亡。这简直就是反人性,是罪恶。
是唱歌,钱赚太多,拥有太多,满足不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只能通过刺激自己的身体,达到生理发泄之目的?太荒唐了!
我想起当年,因为妍子没有尊重我的意见,决定到美国生孩子,我当时觉得,那是她不尊重我,她不够爱我。我与乔姐的重新热络,估计也算是一种发泄吧。当然,这个理由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
在与“平凡”的对话中,我们还谈到了一种社会现象,觉得泄欲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那些动不动,就欺负弱小、随欲而发、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戾气冲天的成年人。他们的发泄方式,就是这种最低等的动物生理发泄,通过泄欲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所以,大家看到了:那些,自私发泄,“抢夺公交车司机方向盘”案;那些,欺负弱小,“虐童虐老”案;那些,公交地铁上,“咸猪手蹭油”案;那些,男男女女,“家暴”案。家暴,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没本事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问题。这种耗子杠枪窝里横的行为,是在社会上受到巨大委屈的反弹。
所以,女孩子不要嫁社会上的失败者,或者自认为失败的男人。我所说的失败者,是指在社会没有尊严的人。而与贫富的关系,不算太大。这种人,负面情绪太多,在家变得暴躁的概率太大。
泄欲,这种动物生理发泄方式,是最低等的,也是最容易的,同时,它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
人是高等动物,对生命,对任何事物,应该要有敬畏之心,控制自己,不要去“泄欲”。如果真是那样,为所欲为,不加控制,让人看到了你的“泄欲”,那你暴露出来的生活状态,是有多么的,不堪一击?
第二,爱情故事中最常见的桥段:自虐。成年人的发泄,更多时候,是因为感情之事。感情中受到委屈,很多选择自虐,这种发泄方式,来成全他人和自己。
自虐,虽对他人没有什么危害性,通过“以毒攻毒”的方式,让自己痛上加痛,以达到,雪上加霜,刻骨铭心之目的。
但,伤的是你自己。不要去怪,生活太现实,要怪只怪,你还太年轻!生活给你的历练,终将教会你一切。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定是不会去选择,自虐这种发泄方式,来面对现实。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你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的时候,也就是因为各种意外致残,你又不得不去面对,这残缺的自己。比如,少了胳膊腿的,有些人,就承受不住这生命之重,会发泄,会选择自虐。
但是,无论命运怎么捉弄你,你都应该去热爱你的生命,只要你还活着,除了笑着去面对,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外面很精彩,世界很大,别让自虐,影响了你,该拥有的美好生活!
其实,在潜意识中,我是相信因果的。在劝导别人同时,我也以她为镜,在检视着自身。我当年,知道我对不起离家学佛的妍子,在跟小池在那个岛上时,小池以虐待我的方式,来治疗我当时的愧疚。这种虐待,是我自找的,我甚至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平衡。
而今天,我选择完全的离家出走,抛弃再次结婚的可能,抛弃北京那个记过为我敞开的家,也算是一种自虐吧,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罪,不配过那样好的生活。
与乔姐在一起的一安心,不接受二妹的感情和身体,在别人看来,是有点傻吗?不是,是我觉得自己不配。如果我错了,命运终有一天会惩罚我,与其这样,不如我先惩罚自己吧,算是顺应天命。那些自虐的人,会不会和我想的一样呢?
第三种方式,叫自娱自乐、自作自受。或许是一种我久已认识的:覆盖法。
情感上遭遇了背叛,工作上承受着压力,生活中憋住着委屈。面对如上,乐观的成年人,会选择自娱自乐、自作自受,这样的发泄方式,来纾解自己。
去买、买、买,从烦闷的地方,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这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来。通过这些实物,来满足自己占有他们的欲望,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同时,还能调节心情,确是挺好。
好比,女生喜欢收集口红的程度,就相当于男生喜欢收集车模。她们的买买买,不是真的就如此喜欢那些东西,而是买买买的这个过程,货比三家,看各种晒单和点评,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最好能让自己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去吃、吃、吃,同样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满足自己的食欲,来减轻自己的各种不爽,最好是把它们都忘了,就是极好。
电影院看几场大片,窝在床上看各种“宫斗”热剧,还有那些奇葩说、吐槽大会、大本营、真人秀……让自娱自乐,来的更猛烈些吧,以此达到发泄自己的目的。
换头像、换封面、改签名、改备注、删日志、删好友……成年人这样自作自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一时情绪罢了。
所以,你看到:不掉十斤不换头像;把哪个鬼,改备注成垃圾;日志,删删删,每删一条,都是解一次气,大有壮士断腕、刮骨疗伤之魄力;日志改为自己可见,设置一个从不告诉别人的密码,发日志给自己看,感动天,感动地,再感动自己;删除好友,最好不要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一切;大不了,自己去唱KTV、一醉方休,明日,依然是个铁血男,依然是个女汉子。
成年人的自娱自乐、自作自受的发泄,是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一出声,就让世界,懂我!
我把这种发泄方式,推荐给了“平凡”。因为,并不伤害别人,只是稍微有点伤钱。费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或许有其心理上的意义。
有时,发呆也是一种发泄,但这不太适合于女性的习惯。男人发呆,的确有心理舒缓的功用。我们常听说,男人需要独自。当他想静静时,你就不要追问,静静是谁。
男人在遇到情感波折时,习惯于自己疗伤,不是他们疗伤的能力有多强大,这只是他们的习惯。毕竟,女人哭一下会好很多,而男人,动不动就哭,会让人笑话。
经济学上,叫外部效应。这些发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外部性小。而男人外部性最小的方式是发呆,甚至最亲近的人,都察觉不到外部性。
第四、最高级的发泄:精神自律。你所选择的发泄方式,体现了你的智慧程度。有最低等的泄欲,有自虐,有自娱自乐,有自作自受。最高级的发泄是,精神自律。
改头换面,从头做起,去剪个发、剃个头、做个头发、弄个造型,从此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让人刮目相看。
能力不足,吃了闷头亏,发奋读书,勤奋地把早起变成了习惯。我失恋了,是他瞎了眼,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环游世界,重振自我。
人无完人,哪里不足补哪里,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字典里没有自卑,只有自信。
你的最高级发泄方式,自强不息,那其实不叫发泄,那叫做,发奋。我不想跟她讲易经自强不息的含义,也不想说孔子所阐释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种道理太复杂深奥,会打击那听不懂的她,最宝贵的自信。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改变自身。这是成熟的表现。我们的底线和顶点其实是明白的,就是生命和死亡。而在这中间,不完美的自我和不顺心的世界,是常态。接受它,尽力去改变它,才是正道。
即使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那至少可以改变对自己的评价。这是最简捷最有效的办法,为什么不用呢?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要发泄,也请选择,最高级聪明的方式去发泄。成年人的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劫后余生。成年人,请不要让你的发泄方式,暴露了你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世界,那就从改变你自己开始吧!
从古老圣哲的思想讲,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你也是完美的,因为你是世界的产物。但是,这个道理,连我自己都难以理清,所以也就不跟她细说了。
不跟她说,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就不能思考。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又说,大道是至善,道法自然。以这个理解,恐怕,在老子的叙述中,仁是不等于善的。仁是与人与人关系而言的,而善,却与真相关。最真的,是最美的,这就是至善吧。
佛教所说的,贪嗔痴,是烦恼的总根子。烦恼就是心理问题的总称。而这些心理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去除痴。一旦,你知道世界的真相了,就明白贪和嗔,都没有必要。
所以,禅宗之所以称为超然的顿法,也许,是在那一瞬间,突然打开智慧,见识到世界的真,就也自然地发现,贪与嗔,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完全不真实,也就没必要纠结了。
这种通过超越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会呢?
生命始终在演化过程中,而日月却永远有规律地运转着,它不因你的演化而有所改变。自然的规律那样纯洁,根本没有感情可言。但正是因为这种看似无情的运转,却为所有生命,承载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是最大的道德啊。
人与其他动物,应该说都有感情,都有想利于自己的倾向,这种自私,是造成我们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比如,我们看见蚊子,就心烦。但是蚊子可不这么想:这里有个胖家伙,美好的晚餐来了。
自然如何协调这种高兴和厌烦呢?它不协调,它只是照常运转,你自己去争吧,自强者赢,那是自然的法则。而最强的自然,它没有感情因素,它表现出无情的状态,这是它最大的有情。
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庄子在《齐物论》中就有这个假设。蝴蝶与庄子,梦与现实,居然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只把那个梦当成是一种假设,或者思想实验,倒好理解。但有的道士,或者有的佛家,居然要在实践中证明它,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虽然我没见过已经证明了的人,也没见过实例。但是,我也无法否认那种认识境界的存在。从逻辑手段来进,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可以试试,反证法。
如果没有这个结论,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境界,没有万法归一的无情,那么,会出现什么反证呢?
第一个反证,那些所谓的得道高僧,那些苦苦追寻的真个,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动机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骗人?还是他们自已在骗自己?
排除那些以宗教为名,骗财财色骗名骗利的人,总有一些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比如玄奘、比如神光,他们都是智慧超群的人,他们的经历表明,完全没有骗人的动机。因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在超脱之前,他们得到了所有的肯定。
他们敢于舍弃胳膊甚至舍弃生命,所要追求的不朽,肯定是有消息的。他们不傻,至少比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人,聪明得多。别人骗他们不容易,他也没有必要骗别人。
动机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他们自己也上当了呢?
第二个反证,他们自己上当了。恐怕也没那么简单,许多实证,让人觉得神奇。大家都知道,六祖是不识字的,但他所讲的佛法,完全符合所有佛陀所说的经典,这是一个什么状态?
不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就得出与经典一样的结论。况且,蒙对一两个标准答案有运气,但要打一百分,就不能靠蒙了。当时那多的聪明人,一直到现在,已经一千年过去了,也没人提出有价值的反驳,不是不敢,而是因为他的正确性。
一个见过天安门的人,是能够仔细描述它的样子的。哪怕他没读过任何一本描述天安门的书。
还有些例子,比如,鸠摩罗什,他当众吞针的事情,那估计不是魔术,至今,也没见哪个表演过这种魔术。当然,他如此传奇的一生,恐怕,也超出了一个演员的想象范围,更别说表演了。
最直接的证据,是大量的舍利子的出现,仅出现在长期修佛法的人中,这就比较奇怪了。所有的科学论证,都无法解释,尽管舍利子随处可见。
不管你怎么分析,包括素食者也好,静坐者也好,从生理机能到生活习惯,怎么比较,都无法解释成因。那么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信仰和思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实证呢?
也许,有人说,人们相信佛教是愿意相信,毕竟人死后还有存在的部分,是人人的愿望。但是,佛教却告诉我们,别说我们死了,连我们活着,本质也是空的。
他们在追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