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在朱棣与朱瞻基暴露之前,任谁也想不到朱棣会把太子派出京而把太孙留在京城监国。
即便是让最支持朱瞻基的金阔,李亮他们,也不敢这样想。
所以在这个消息没有宣布之前,朱瞻基这样的行动,就有些僭越。
这不是小过错,在如今这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年代,这可是大逆不道。
所以哪怕最了解情况的袁宜,也不敢这样想。而其他人更是没有想到这里,还以为朱瞻基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特别是顾佐,朱瞻基能明白地告诉他,节后就能把他安排到刑部尚书的职位上,如果没有朱棣的授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
但是正因为袁宜对情况比较了解一点,很清楚顾佐的位置调整,太子绝对不可能知道。
皇上是绝对不会允许太子插手这方面的事务的……,这是皇上为了西征,故意做出的安排吗?为的就是遏制文官势力?
可是为什么又偏偏在这个时候,推行那个给了文官们更大自由度的议事法则呢?
袁宜觉得自己根本看不懂最近的局势了。
不过,看不懂不要紧,最近要老实一点,不乱出风头就好了。
朱瞻基对五位指挥使的拉拢水到渠成,从朱瞻基接手海军,成为大明仅次于朱棣的第二大势力。武将们对这个“重武轻文”的太孙,就抱着很大的期待。
特别是这次下西洋,朱瞻基提出了以勋贵,武将为代表的阶层去南洲,西洲进行开发,这个天大的好处立即让几乎所有的武将都将朱瞻基视为救世主。
哪怕不是因为自己所在的阶层位置,仅仅是为了巨大的利益,武将,勋贵,包括宗室在内,都已经紧密地站在了朱瞻基的身边。
朱瞻基甚至根本不用拉拢,那些武将们只要能看到机会,就会主动贴上来。
如今这个时代,武将们大多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谁家还没有几个庶子,谁家不愁人口越来越多?
去南洲,占地盘。这已经成了如今整个武将阶层的新希望。
一顿丰盛的晚宴结束,顾佐惊奇地发现他们这些人都是空手而来,走的时候却都大包小包地带了不少东西。
小儿子顾谦笑的好像开花了一样,盯着一个宫女抱着的大包裹,生怕她弄丢了。
袁宜家的嫡长女还在掉牙的年纪,原本小淑女一样抿着嘴,生怕露出豁牙。但是这个时候在他身边偶尔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又惊恐地捂住嘴。
到了东华门的瓮城,各家的马车被牵了出来。顾谦就连忙牵着那个宫女将包裹放在了他们的马车上,还不忘许诺。“袁家妹子,后日我在家中等你,带你去看那刚出生的小狗,你看中了哪条,哪条就送你了。”
顾诞对这个小弟弟羡慕无比,使劲揉着他的头发笑道:“你小子毛都没长,现在就有小媳妇了,让我如何自处?”
顾诚笑着说道:“娘亲,我看二弟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该给他找一个拴住,省得他天天喊着要出海,要四海为家。”
众人又是一阵轰然大笑,只有顾诞有些期待,又故意装的毫不在乎。“我要进羽林卫学,以后还要替大明开疆拓土,哪顾得儿女私情!”
各家女眷又是一阵啰嗦,依次告别。几个男人等她们好不容易结束,上了马车,才各自坐进了自家的马车,或者是骑马离开了东华门。
顾佐的心依旧没有平静下来,离开了那个让他觉得压抑的皇宫,过去的坎坷经历就一一浮现在了心头。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与其他文臣的不同,殿下才愿意让自己登上刑部尚书的位置,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自己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而在他们离开后,朱瞻基一个人坐在书房中,面前的书桌上,放着大明九卿的名单,还有一张写满了名字的清单。
朝堂的平衡,并不是随便换几个人就能平衡的,换人只是表面的平衡,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影响其实不大。
但是这些事不得不做,因为这才是执政的信号,没有这些动作,大臣们根本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走。
这次议事法则的推行,对大明朝堂的影响有,但是其实也没有那么大。
在大臣们欢欣鼓舞之余,他们会发现,除了多了一个有丞相之名的议长,并没有多少好处。
反而是下面各部的实际权力大大增加!
蹇义现在怕是已经后悔了,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啊。
他虽然是百官之首,但是他也没有能力抵挡整体文臣的反扑。
这种局势是大势,是从朱元璋时代起,对朝堂政治的修改,当这个大潮掀起,任何人都抵挡不住。
在太祖时期,六部长官均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太祖罢中书,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为二品,各设尚书、侍郎一人。
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属最高长官为尚书。其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称“九卿”。
重臣任择须由九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大事须经九卿公决,此为廷议。
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或园审。
这种集权制构成了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但是这是集体决策。
这种决策的好处是公平公正,不会出现大的错误。
但是朱瞻基有着后世的经验,很清楚这种模式成为了文臣政治的温床,为了跟军权,皇权对抗,他们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这股势力如同滚雪球一样,最后越来越大,势不可挡,任何阻碍都被碾碎。
一直到最后,砰地一声,雪球自己承受不了这股力量,爆炸了。
想要瓦解这股势力,就必须分权。议事法则里面最主要的一条不是限制了大臣们的权力,而是确定了哪些事由各部自己裁定,哪些事才需要拿到廷议上讨论。
以前的六部也好,大理寺也罢,都没有真正的自我权力,任何大事,要事都必须公决。
大理寺审案也是这样,一个大案子还要九卿公决,这何来司法独立?
这就像后世法院来审理一件官员的案子,但是裁决的人员就是官员的同僚投票,这样的结果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吗?
当然不可能。
所以,所有人都没有真正看出这个议事法则中那不起眼的一条规定代表的意义。
即使现在他们看出来了,也绝不会想要改正。这不是文臣们没有大局观,而是人人都有私心。
我户部管钱,你礼部的人,刑部的人要来插一脚,如何凸显我的专业,我的权威?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人也是一样。
以后兵部,刑部,户部,礼部,这都是我的自留地了。小事我都可以自己做主了,不用你们来插手。
至于大事……,能有什么大事啊?
这个目的,就是分权的第一部,把铁板一块的文官政治让他们自己分裂开。
虽然这样会导致一些改革的混乱,但是能彻底打断文官政治滚雪球的大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战略,而更换自己人,处理什么事,这只是战术。
但是战术必须要配合战略,执行能力不行,再好的谋划也只是空想。
“殿下,该安歇了……”
朱瞻基头从资料上抬了起来,活动了一下臂膀。
他不是一个勤奋的人,在现代的时候,他一天花在公务上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六个小时。
但是这个时代,他的身份限制太多了,好玩的事情也太少了,逼得他不得不把精力大部分都耗费在公务上。
前世想去哪里玩,自己开车,或者私人飞机,一下子就飞到了。
而现在,不要说其他地方的美景,就连想去距离不远的黄山,来回没有一个月都不可能。
前世最喜欢的泡妞,到了这个时代,各种美女都无条件地送上门。现在不能说泡妞了,完全成了一种“工作”,哪怕各种美女小意伺候,也缺少了那种乐趣。
人生寂寞如雪啊……
……
……
一大早,李子风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天刚麻麻亮,因为天冷,又是过节,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起床。
如今每个街坊都修了公共厕所,厕所的粪便都被垄断了,也就没有了挨家挨户收夜香的贩卒。
大部分人都习惯了去公共厕所方便,只有他奶奶经常抱怨,没有了每天的收入。
因为没有了每天的一两个铜子的收入,老太婆在几个孙子面前也就没有了活钱,能让几个小的偶尔买几块糖的快乐。
想到奶奶经常抱怨不该修厕所,他就忍不住好笑。这修了厕所,别的不说,最起码每天不用一早起来,就到处闻臭了。
按照以前的习惯,他沿着云归里街坊上了大街,就沿着秦淮河边巷道开始跑了起来。
秦淮河两岸昨日开始灯会,人潮如织。昨天他带弟弟妹妹来看灯会,挤的根本走不动,不过到了今早,灯都灭了,拥挤的人群也不见了。
从这里到朝阳门外的羽林卫学差不多十里路,只要不是下大雨,他每次都是跑着去学堂。
今日还在放假,他不用去学堂,但是每日的跑步不能松懈。沿着秦淮河跑到了清凉门,又从那里折返回来,他感觉才刚刚热身。
不过今日要去师父家里,指不定要被训练一番,他也不敢把自己折腾的太狠。
要是一会儿练的不好,那是要挨打的。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屁股发痛。
不过虽然经常挨打,他却依旧对这个师父尊敬有加。这个在别人眼里的大恶人,却跟自己的父亲一样。
不,比父亲更像父亲。
跑回到云归里的街坊口,大部分商户还没有开门,不过有一家卖豆腐脑的店铺已经开了门。
“胡三叔,用你的坛子给我打十文钱的豆腐脑,再来十根油条,一会儿我送坛子的时候再给你钱。”
“子风啊,这么早就又去跑操了?着以后是要参军?”
一个同是街坊的食客不屑地叫道:“参什么军?二……子风现在可是锦衣卫大人的徒弟,以后注定要进锦衣卫的。何况,他还在太孙殿下的羽林卫学进学,这出来后,最少都是个把总……”
自从被师父收做徒弟,他就能感到明显的变化。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对他有了几分尊敬。
没人再“二狗子,二狗子”地喊他了,全部喊他的大名李子风。
街坊口的衙役,原本正眼都不望他一眼,如今还跟他有说有笑,时不时还捧他几句。
最开始他还有些嘚瑟,但是到了羽林卫学,每天能学那么多的新知识,跟那些勋贵子弟一起摸爬滚打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出人头地,要学的还多着呢!
回到家里,奶奶看到他手中的油条,又开始数落起他来。“怎么买这么多油条?油条都要两文钱一根,可以买两个馒头了,还不耐饿。你啊,就是大手大脚……”
二狗子也不理她,提着东西笑着进了屋。“三娃,妞妞,快起来了,起来晚了就没有豆腐脑,油条吃了。”
他一声呼喊,侧屋里的弟弟妹妹就一骨碌爬了起来,厚衣裳都没穿,就跑了出来。
他们利索地跑到了厨房,拿来了几个大碗,将豆腐脑分了,然后一人拿了一根油条吃了起来。
三娃喜欢咸的,就着腌菜丁吃,妞妞喜欢甜的,将正堂三清祖师画像下面的案几上的糖罐拿了过来,小心地捏出来一撮,撒了薄薄一层。
白糖可是精贵东西,要不是师父过年赏给他了一罐,家里没人舍得花钱买。
吃了两口,感觉不甜,妞妞还想再去拿糖罐,被奶奶在脑袋上敲了一把。“贼贵的东西,是你这样浪费的?”
妞妞翻了白眼,求救地看着二狗子。二狗子笑道:“奶奶,让妞妞吃,家里还缺这点东西吗?今日过节,大家开开心心。”
老太婆重男轻女,如今这个家能兴旺,主要就是靠了这个大孙子,所以虽然啰嗦,但是对这个大孙子的话也差不多是言听计从。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将糖罐塞进了妞妞的手里。“吃死你这个臭丫头。”
这个时候,爹爹李海和娘亲从另一个屋里过来,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大的已经会说话了,看见油条就要吃,小的还没有断奶,瞪大着眼睛无齿地笑着,口水都流了出来。
李海依旧在官办牙行当经纪,借着二狗子的光,拉上了锦衣卫的关系。如今锦衣卫谁要租赁房子都是找他,锦衣卫的大人们流动比较大,生意不断,让他的日子好过许多。
“今日你要去师父家,把前几日你乡下二舅提过来的风干狸子给你师父提过去。”
“嗯,我知道了。”二狗子放下碗,擦了擦嘴说道:“我晌午不回来了,娘,你帮我把棉被收拾好,明日就要去学堂了。”
“都收拾好了,不会误了你的正事。”
三娃有些不舍地问道:“二哥,那今晚还去灯市吗?昨日都没有看到雷公放电……”
“那不是雷公放电,是殿下研究出来的……我也说不清,反正人就能放电。要是回来的早,我就带你们去看。”
三娃和妞妞立即开心了起来,特别是妞妞,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没有二狗子带着,连门都不让出,能去灯市玩,还有哥哥给买东西吃,那是最幸福的事。
二狗子要出门,他娘亲顾不得吃饭,先去帮他拿了了风干的狸子,帮他换新衣裳的时候被二狗子拦住了。
“娘,去了师父那里,肯定要练武,就穿校服去。这校服可比新衣裳更气派……”
李海点了点头说道:“那是,殿下回来了,羽林卫学如今又不得了,据说不少富商,想花两百两银子,都买不来一个入校名额。穿这身衣裳,比那些伯爵服都不差。”
“两百两银子!”老太婆惊讶了一番说道:“二狗子,这都是你师父的恩典,可要记住你师父的大恩。”
“知道了。”二狗子进了里屋,打开自己的钱箱,里面有几块银元,还有不少铜钱,着有些是师娘给的红包,有些是他在学校替那些勋贵子弟做事赚的。
他还没到十六岁,不能到银行开户,这些钱就只能锁在家里。再过两年,等他到了十六岁,就把钱存到银行去,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他取出了两块当五十的铜钱,又拿了一把零钱,将箱子锁上。
出来后,他把那一把铜钱塞给了奶奶。“奶奶,这些铜子你留着花。”
老太婆其实是舍不得花的,不过还有几个小孙子,小孙女,有了铜钱,也能在他们嘴馋的时候给他们买点东西。
嘴上说不要,她最后还是揣进了衣裳里面。
提着坛子和狸子出门,这次遇到了人就多了,一个个都跟他打着招呼,嘴里都是喊着子风,而不是二狗子。
等他来到了长安坊的师父家,发现今天这里竟然被戒严了起来。幸亏他穿着羽林卫学的衣裳,那些戒严的人又是羽林卫的,只是询问了他一番,验证了他的身份,就让他进来了。
戒严的是羽林卫,难道今日是殿下出行?他会不会来师父家?
李子风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他很清楚,自己命运的改变,就是从三年前那次被殿下遇到改变的。
师父原本不想收他这个徒弟,都是看在殿下的面子上才收下的。不过这三年来,他师父对他还是越来越好了。
等他来到了师父家的小院,看到进进出出的内侍,他确定了下来,今天是殿下要来师父家。难怪前几天师父交待他,今天一定要准时过来。
终于又能看到殿下了,他的心激动无比。
杨章德的家在权贵云集的长安坊并不大,但是能在这里有一套两进小院,那是给一个大宅子都不换的。
这里距离皇宫不到一里地,前后左右都是朝廷的衙门,能住在这里就已经是身份的象征了。
“二狗子,哎哟,今日还带了礼物啊!”
一个身穿道袍,五十多岁的瘦小道人看见李子风叫了起来。“这是杨大人的徒弟,在羽林卫学进学。”
一个年轻的内侍笑道:“看出来了,能进羽林卫学的,都是自己人。不过规矩不能破……”
所谓的规矩就是验查一番,这次的检查要严格的多,李子风怀里揣着的一把训练短手匕,被搜了出来,放在了门房里面。
不过也就这道程序,李子风一直沉浸在要见到殿下的兴奋中,对几个太监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都没有反感。
进了小院,发现这里的厨房已经被内侍接管了,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人顾得上他这个半大孩子。
道人笑着说道:“二狗子,听说你见过殿下啊,比我福气我,我从武当来应天府,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殿下。”
在这个小院里,除了温柔的师娘,就是这个酒肉不忌的老道士对李子风最好。
他原本是武当的道士,虽然有些猥琐,但是手底下也有几分本事。守不住山上的寂寞,他被杨章德勾引到了京城来。
虽然只是当个门房守着门,但是天天有酒有肉,别提多惬意了。
这个时候,留着短须的杨章德一边走着,一边跟身边的红衣内侍说着话。“到处检查都无疏漏,那我就到隔壁几家去打个招呼,都是朝中大臣,今日惊扰他们,我这个主人也该露个脸。”
红衣内侍说道:“好说,这是理所应该的。你尽管去忙,有玄鹤道长陪我下棋就好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看到了提着狸子的李子风。“二狗子,你师娘刚才还在念叨你,大宝一直在闹,你去带他玩。……好肥一只狸子,让太医检查一番,中午把这狸子烧了,给殿下尝尝。”
李子风应下,一边慢走,一边听他们闲聊。这个红衣内侍应该就是殿下的身边人,只是不知道是李亮还是刘万。
红衣内侍笑道:“殿下会缺了这点东西?今年亦失哈从辽东送了几十只活的狍子,花尾榛鸡,那吃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味。回头我帮你弄几只,让你也尝尝鲜。”
绕过了正房,进入角门,他们的话就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