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a.com,最快更新我能升级避难所最新章节!
走私这种事情,显然不是一件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情,即便这是一次得到了默许的行动。
通过和欧洲各国进行高层对话,通过外交途径达成以炎国想要的东西换取对欧洲各国的援助,这虽然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很明显这也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
比起这样浪费时间,炎国高层显然更倾向于找几个李玉龙这样的民间人士,然后用一些国内目前还算富余的生活物资,去换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毕竟欧洲各国和炎国不太一样,他们的很多精密加工技术之类的顶尖技术都是属于私人工厂的。
就好比可能只是一个只有十几个工人的小加工厂,宛如炎国这边的私人作坊,但实际上却掌握着世界顶尖的技术专利,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机械零件也不是没有。
事实上在陈新还没有选择成为网络作家之前,他曾经干过一段时间的外贸采购,那个时候他就接触过一些像这样的工厂。
虽然看着不起眼,好像也就是个零件生产商什么,但他们的东西却真真实实的世界顶尖。
而这种小工厂在欧洲可谓是随处可见,很多小工厂手上都有着炎国高层会感兴趣的东西,只是它们数量太多,走外交层面会变成一次能逼死后勤的大采购。
因为政体的不同,在欧洲国家,像是真正顶尖的技术并不是掌握在官方手里,而是各个私人公司或者大企业手上,他们的官方也只能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得这些技术的成品。
所以与其通过欧洲各国政府去费唇舌扯皮,然后还要慢慢去找这些厂家谈技术收购什么的,还不如通过民间手段直接私下里找这些工厂进行交易。
这样的民间手段虽然拿不上台面,但比起走外交途径或者官方手段来说,无疑效率和成果都会提升不少。
所以拟定了计划,准备好交易要用的货物,炎国高层很快就完成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而被陈新塞入这个行动之中的李玉龙也在陈新的安排下完成了相关业务的培训。
在所有人准备妥当的同时,陈新这边也准备好了发往欧洲的货船。
这一次陈新所准备的依旧是具备反重力引擎的陆行舰,不过因为是货物运输船,这艘货船更强调的是运载能力,船体也是陈新用一艘货轮升级改造出来的。
同样也因为是货轮的关系,船体结构要相对简单一些,同时体型也要比其他陆行舰更大一些。
这艘货船的体型并不比现有的移动基地小,仅仅只是比陆行航母看上去体型小一些,但论吨位来说,为了运载更多的货物,在货舱装满的情况下,这艘货船可以装满三万吨的货物。
这个载重量和灾难之前,炎国已经可以制造的二十二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船相比,无疑差距有点大,但考虑到这是一艘陆行舰,还是可以飞的那种,这个载重量已经相当可以了。
货船的结构自然不如普通陆行舰那么复杂,也没有移动基地那样又要负责飞机起降又要搭载大量乘员,整艘货船绝大部分空间都是货舱,不过货舱也分为了上下两层,分别分装不同的货物。
下层货舱主要用来运载粮食,这也是国家在综合考虑之后,觉得可以提供给欧洲的主要援助之一。
虽然之前外星生物入侵,让洞庭湖地区陈新等人费力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种植区几乎全毁,但偌大的炎国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粮食产区,尤其是这还是在灾难之后才着手建立起来的。
所以洞庭湖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确实受到了影响,物资供应一度紧张,但这并不意味着炎国本身的粮食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其他地区的粮食进入收获阶段之后,暂时国家手里还是捏着一大把能够用来对外交易的粮食的,尤其是即便把这条货船装满,也只需要三万吨粮食。
虽然三万吨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数目。
所以对于炎国来说,抽调出一点粮食,去欧洲换取一些自己看得上的东西,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
这艘货船要运到欧洲的货物当然不止粮食,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一批二手的民用外骨骼,以及一些药品和其他高层觉得比较紧俏的货物。
这些东西就是李玉龙他们这批特殊的“民间人士”手上的筹码了。
他们将会跟随货船一起抵达欧洲,然后在欧洲舰队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一批私人工厂,和他们进行交易,换取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也没有具体的目标,能从欧洲那边弄到什么东西全凭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了。
炎国这边只是派了一队负责评估的工作人员随队同行,他们弄到了什么好东西,就会拿回来找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评估,只要通过评估就可以达成交易。
而每完成一笔交易,这些“民间人士”就可以获得一点积分,这些积分可以让他们从后方兑换到更多用来交易的筹码与物资,让他们可以去换取更多的东西。
至于说他们能够从这些交易当中获取多少好处,这就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有本事的吃的满嘴流油,没本事的也能混个三餐温饱,总之一切看他们的造化,运气好说不得就有人运气逆天,能够借助这一次的机会一步登天了。
所以在备齐了货物,船员也已经熟悉了货船的操作,白手套们也都领完了“安家费”之后,这支物流队伍便出发了。
为了安全起见,货船将会全程保持浮空状态,而为了安全起见,还有一艘护卫舰伴随同行。
而这艘护卫舰虽然也是陆行舰,但这次依旧会采用全程保持浮空状态的航行模式和货船同行。
这一方面是测试反重力装置能否支持长时间的不间断运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船员们熟悉这种行动模式,以备将来。